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神农本草经》有关热性病的论述

来源:www.tcm100.com
摘要:《神农本草经》(下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别其门类,主中风药十三味(云母、女萎、芎藭、石膏、麻黄、白薇、泽兰、牡丹、马先蒿、厚朴、乌头、大戟、衣鱼,其中麻黄并主伤寒、兼治温疟,白薇兼治温疟,厚朴并主伤寒)。其中葱茎兼治中风......

点击显示 收起

       《淮南子》记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妇孺皆知的文献记述,这个记述说明了医学源于实践,它的历史背景是真实和朴素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神农本草经》(下简称本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历代被誉为中药学经典著作。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为中药理论精髓。本经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尚无实证加以确定,但它成书于东汉,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而是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总结、搜集、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这已经是医学史界比较公认的结论。
       作为上古经方流派著录,本经载有许多治热要药。别其门类,主中风药十三味(云母、女萎、芎藭、石膏、麻黄、白薇、泽兰、牡丹、马先蒿、厚朴、乌头、大戟、衣鱼,其中麻黄并主伤寒、兼治温疟,白薇兼治温疟,厚朴并主伤寒)。主伤寒药十二味(续断、鸡肶胵裹黄皮、牡蛎、麻黄、贝母、厚朴、葱茎、半夏、恒山、芫花、巴豆、楝实;其中葱茎兼治中风,恒山兼治温疟,芫花、巴豆并主温疟)。治温疟药十四味(其中主温疟者仅白头翁、防已、当归、女青、防葵、蜈蚣、麝香、白薇八味)。治疫疾药五味(徐长卿、升味、楝实、木香、芜荑;其中楝实并主温疫、伤寒)。治贼风药四味(蛞蝓、代赭、白芨、羊踯躅;其中羊踯躅主温疟)。治痎疟药二味(龟甲、腐婢)。又有治寒热药约百味,治热药七十余味,治邪、毒药四十余味。除去兼治重复数,计二百三十余味,占三品药总数的十分之六。
       本经属文古朴,难骤窥奥,而细究之下,其回味无穷。姑择中风药试析如下:
       ①云母,“主身皮死肌(之)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者),除邪气,安五脏”——这是以中风寒热为所主病症,身皮死肌为“定语”,如在车船上为“补语”,概以衬明主症,而除邪气、安五脏则指其功用。
       ②石膏,“主中风寒热,(而)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苦焦,不能息,(或)腹中坚痛,除邪(热亢盛,谵妄如见)鬼(者)”——这里主病之后点出逆气惊喘,口干苦焦,腹中坚痛之症,是示人用石膏必以邪热亢盛,热邪伤津,或里热壅实为适应症。
       ③女萎,“主中风暴热,(且见)不能动摇,趺筋结肉,(缘)诸不足(者)”——前后章句一气贯通,主病、主症、伴发症、病因跃然纸上。
       ④麻黄,“主中风伤寒(之)头痛,(并治)温疟,(功在)发表出汗,去邪热气”——一笔带出治疗范围作用机理。
       ⑤白薇,“主暴中风(而)身热腹满,忽忽不知人,……(并治)温疟洗洗之发作有时”——首著暴字,可推知贼风虚邪尤本品所宜。
       ⑥厚朴“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之或)惊悸、(或)气血痹、(且有)死肌(者)”——头痛、寒热、死肌非里症,可见该药除气血痹而连横表里。
       ⑦乌头“主中风恶风,洗洗出汗”,热病或用以外达肌腠。
       ⑧川芎 “主中风入脑头痛”,热病可用其上引巅顶。
       ⑨泽兰治“中风余疾(之)大腹水肿,身面四肢浮肿,骨节间水”,则其为热病中风二线药也自可知。
       尤有旨趣的是,《本经》对热病症候观察之深刻、细致,病理断想之丰富、形象,以及用药之针锋相对,亦非后世医家所可企及。
       如论述治热药七十余味中,有谓除热(秦皮、蛇含、白薇),热气(黄连),邪热(麻黄),风热(络石),结热(连翘),劳热(石韦),暴热(女萎、水萍、败酱),大热(葛根、积雪草),熛热(羊桃),食饮大热(射干),诸热(黄芩)。
       有谓面热(柳花),身热(凝水石),皮肤热(漏芦、青葙子),骨节热(青蒿),胃脾中热(粟米),腹中邪热(贯众、蚤休),胪张留热(庵闾子),膀胱热(地肤子),五内邪气热(槐实),五脏肠胃中结热(檗木、硝石)。
       有谓热盛狂痉(牛膝),热气惊痫(龙骨),热气蛊毒(萤火),瘕热逆气(桔柚),身热烦满(括楼根),身热泄澼(滑石),产乳余热(紫葳),败疮热气(营实),等等。
       论治寒论药近百味中,有谓五脏间寒热(白英、旋覆花),脾胃寒热(通草),心腹寒热(酸枣仁),腹中寒热(元参),心下邪气寒热(山茱萸),心腹寒热洗洗(虫),心腹膀胱寒热(蒲黄),胸中寒热(紫菀),骨间寒热(龙胆),阴中寒热(卷柏),茎中寒热(肉苁蓉)。
       有谓寒热邪气(紫参、薯蓣、甘草),寒热积聚(干地黄、丹参、鳖甲),寒热烦满(茯苓),寒热酸疼(白薇),寒热出汗(桑叶),寒热瘰疠(夏枯草、鼠李),寒热羸瘦(冬葵子),寒热无子(桑耳),寒热百疾(女苑);漏下赤白寒热(马刀),皮肤往来寒热(乌韭),咳逆寒热(蜀漆、吴茱萸),惊痫寒热(蛇含),狂易寒热(白头翁),癫病寒热(蚱蝉、蛇蜕),血闭寒热(茅根、大黄),饮食寒热(葶苈、芫花),腹胀寒热(蜣螂),风湿寒热(茵陈)等等。
       总而言之,本经有关热病的药论条分缕析,义蕴宏深,医者倘能分类比较,推端见委,则随病发药,自无彷徨。
       

作者: 2008-5-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