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经典研习

闫宫:浅谈《四部医典》中“治未病”理论观点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祖国各民族医学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实践,不仅秘累了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创造了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治未病理论既可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又为人体保缝、预防疾病提供了积极措施。这一理论也深深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医学。乎,就明确的指出预防是医学上的重点。...

点击显示 收起

  祖国各民族医学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实践,不仅秘累了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创造了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中医“治未病”理论既可有效地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又为人体保缝、预防疾病提供了积极措施。这一理论也深深地影响着其他少数民族医学。

  “治未病”,其一是未病先防,即人要注意养生,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争取不得病。《素问·四时调神大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就明确的指出预防是医学上的重点。其二既病防变,指出人体如果已经发病,就要及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就有“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冶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的记载,说明外邪浸袭人体要尽快治疗,不要使其任意发展,加重病情。这就要求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不能单纯医治已病的脏腑,更要看到疾病的传变,提前对可能发病的脏腑予以调养,以控制和杜绝疾病的蔓延.《难经~匕十七难》说:“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以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会将受肝之邪,故口治未病焉”。正是论证了这一含义。可见治未病是祖国医学防中寓治,治中寓防,防治并重辩证思想的体现,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00年前就已指出预防是医学的重要内容,防病胜于治病,奠定了中医以防为主的学术观点。《内经》“治未病”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人们在未病之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扶植正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争取不得病。这一点,中医谓之养生,亦可称为养身之道。藏医学的古典名著《四部医典》中对此认述颇多,概括起来不外乎环境、精神、饮食、锻炼等诸多方面,人们如果能按其所论去养生。定能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四部医典·使之无病安居》中“生机无变正常健康体,无病安居逍遥长寿之。时令官能起居与嗜味,偏离反常起居皆致病。为此行止食物药三项,正确依止无病可健在”。这与《素问·宝命全形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非常相似。《素问·六节脏象论》又“灭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明确的指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肯定了天人棚参,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认为自然界的时令变化及起居饮食可直接地影响着人体健康。

     人体健康与否,与日常生活习惯以及精神作用也有一定的关系,《素问·上古天真论》有这样的记载:“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  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此段经文将好求不同的生活习惯作了明显的对比,也是对中医养身之道的高度概括。《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人来…”。

  告诉人们要清心寡欲,宁心守志,保养真气,就达到不病或少病的目的。《四部医典-日常行为》则从人的身、语、意,强调“人生之行为,只为长寿保命求安然,常把起病二缘思且抛,身语意内弃恶要就善。”“俗人情学为根,坚守信约失言事可补。杀生、偷窃、奸污与淫乱、说谎、胡言、粗语和离间,贪婪、恶念、观点正相反,十恶需从身语意中抛。”这些情志活动仅仅是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客观反应,属于生理现象。异常时,如因人的行为与精神情志波动剧烈,或持续过久,则会导致疾病。中医认为五脏和情志活动是互有影响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恐惊”,又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明确的指出不良的行为和精神刺激可导致内脏疾病。《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的记载,进一步说明情志的剧烈变化,可使人体的气机受到影响,破坏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从而仗人致病。由此可见,人为了健康,还必须注意自身行为和精神方面的调养。

     在饮食上,中医认为要有节,不可大饥大饱,不可过寒过热,也不可偏食。《灵枢·五味篇》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指出饥而不食,则精气乏竭,势必影响健康。反之,饮食过饱增加胃肠负担也会致病。《灵枢·师传篇》说:“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饮食过寒或过热对胃肠都无好处。除此之外,还要切忌偏食,《索问·生气通天论》指出:“膏梁之变,足生大疔”,就是说明了偏食的危害,长期的偏味对人体也是无益的。《素问·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指出在饮食上尽可用杂食,这样才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而且可以避免偏食和偏味的危害。《四部医典·饮食知情》“治病洲养身体有良方:欲学活命饮食点为纲。食物饮料善用保性命……饮食知情食饮分二类,食物谷、肉、油、烹、调五种。”《四部医典·食物维护与适量》“无论何时食物皆适量,食物轻重分而审度尝:

  轻者食饱沉重吃半饱,美味易消只道过量防,此是养生火热滋为良。假若食量不足常少餐,体力色泽不增风症显”,人为了保健,除了在起居、饮食、精神上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而且还要适当地节欲,不可纵欲过度,耗散太多,以损元气。《四部医典·使之无病安居》“年岁老迈体质身已衰,晚年养老防病宜延年,摄精功效依止方法四:功效长寿风华正可茂,体泽生力五官亦清明。净寂居处喜悦道无碍,依止身躯并非太老迈,抛欲勤奋吉日依入归。”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适当地参加一些文体活动,不仅可以通利关节,调和气血,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娱乐精神。据史料记载…些体质虚损的病人,只要坚持不懈的锻炼,循序渐进,定可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在人民的生活条件较古代有了很大的进步。体育活动项目繁多,如太极拳、气功、慢跑等,都有利于健体防病。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改善,人类文明进程日趋加速。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就是对健康的要求愈来愈高,所以不仅要求体魄健壮,而且要求心情愉快精神舒畅,更渴望长寿。得病后到医院治疗,尽管现代医学技术高明,但病人的痛苦仍然不可避免,况且许多人受经济条件、医疗设施、地区环境的限制,得不到及时的合理治疗,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当前社会,尽管医疗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许多疾病仍然无法治疗,处于探讨摸索阶段,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癌症艾滋病毫无置疑的可以致人于死地。虽然有些恶性肿瘤可以手术治疗,但病人所受的痛苦、生活状况也令人不寒而栗,其它许多常见病、地方病也每每缠绵难愈,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让人们不得病或者少得病,得病后及时治疗,预防酿成大病重病,就显得至为重要了。“治未病”学说其实就是预防医学,研究目的就是 为了让人们不得病或者有病及时治疗,合理治疗不得大病,为人类的健康服务。祖国各民族医学经过几千年的长期实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创造了独特完整的理论体系。西医、藏医及其它民族医学的预防医学和中医的“治未病”学说很有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应互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理论,取长补短,形成我国特有的预防医学.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 闫宫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