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自我保健

运转大气三法初探

来源:本站
摘要:大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在中医学发展史和现代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指导意义。大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岐伯日:大气举之也。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确立了大气的证治思维。...

点击显示 收起

   大气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一个独特组成部分,在中医学发展史和现代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广泛的指导意义。“大气”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云:“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帝日:冯乎?岐伯日:大气举之也。”至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确立了大气的证治思维。宋元明清时期的学术争鸣以及医学流派的多元共生客观上促进大气学说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大气学说体系的基本轮廓已渐渐趋于清晰。清末医家张锡纯所撰《医学衷中参西录》全面总结了前代大气学说的研究成果,使大气学说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1]。

    张锡纯认为大气就是宗气。因其功能于人身关系重大,故郑重称为大气,因其为生命之宗主,故又尊为宗气。总结《医学衷中参西录》关于大气的相关论述,大气可以定义为聚集于人体胸中,由先天元气化生,为后天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一起充养的人体之气。结合《医宗金鉴》关于大气的论述,笔者认为大气生成及循行的具体过程是命门中肾间动气(先天元气)汇合后天脾胃水谷之气,从气冲穴(即气街穴)沿着冲脉前行,夹脐上行,与肺吸入的清气汇合一同布散于胸中,构成胸中大气,然后流经督脉和任脉而分布于五脏六腑诸经络以充养全身[2]。关于大气的生理功能,《医学衷中参西录》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统摄全身诸经之气,主宰周身血脉,综摄三焦,贯心脉而主心搏动,襄助胸阳以司肺呼吸,保合神明并司运动知觉等。其病理变化可归纳为大气虚衰、大气郁滞、大气上逆、大气下陷等四方面[1]。

    大气循环周流,充养全身脏腑肌腠。大气之要,贵在运转。大气得运,则营卫和谐,阴阳调和,各种病邪自行消散;大气失转,则百病蜂起,诸症丛生。导致大气失运的原因主要是大气虚衰与大气郁滞。大气虚衰,升举无力,可以导致大气下陷;大气郁滞,窒塞胸膈,则膨胀上逆,冲肺作喘。笔者试述运转大气三法,抛砖引玉,以待高明。

1  调补太阳以运转大气

大气与足太阳膀胱经关系非常密切,临床上可调补太阳以助大气周流。大气藏于胸中,胸中为足太阳膀胱经之府。太阳之府有二,一为胸中,一为膀胱。此中精义唯清末著名医家张锡纯阐述最详。张氏云:“太阳经具有充分之热力……是以《内经》名之为巨阳。推原其热力之由来,不外君、相二火,君火生于心之血脉与肺相循环,而散热于胸中大气(~名宗气)以外通于营卫,此如日丽中天有阳光下济之热也,是以其经名为太阳。相火生于肾中命门,肾原属水,中藏相火,其水火蒸热之气,由膀胱连三焦之脂膜以透达于身之外表……为其热力发于水中,故太阳之经又名太阳寒水之经也。为太阳经之热力生于君、相二火,是以其经不但以膀胱为府,而亦以胸中为府”。太阳二府之气化原互相流通,相互充养[3]。胸中大气可以襄助心肺之阳(胸为心肺之所居,心肺之阳即指胸阳),张锡纯在《医学衷中一参西录》指出“胸中大气为上焦阳气,心肺之阳,尤赖胸中大气,为之保护”。胸中大气可以襄助君火(即胸阳)资助下焦相火以司助膀胱气化,同时胸中大气也需君火(即胸阳)的直接充养和下焦相火的间接温养。太阳二府阳气充实,胸中大气得其助运,自然营运周流,生生不息。临床上常可见到胸中大气亏虚,则卫气虚不能固摄汗出,外卫之阳因而衰微不能御寒产生恶寒等情形。此时除用黄芪直接补益掏中大气之外,可以兼用桂枝充养胸阳君火,附子补助下焦膀胱相火。使太阳二府之阳气互相充养,温助大气运转流通。

2化痰通阳以斡旋大气

    胸为心肺之所居,是心肺之阳亦即胸阳聚集之处=胸中大气具有卫护胸阳的功能,同时胸阳可以温运胸中大气。如果痰浊痹阻胸阳,常可使大气失于温运,产生诸症。如《王氏医案》谓:“久患痰多,掏膈满闷,连年发痫,药之罔效。孟英脉之日:气分偏虚,痰饮阻其清阳之旋运,宜法‘天之健’以为方,则大气自强,而流行不息,胸次乃廓然如太空矣。与六君去甘草,加黄芪、桂枝、薤白、蒌仁、石菖蒲、蒺藜、旋覆花,服之满闷渐舒,痫亦不发矣。”[4]此案为脾气虚弱,不运津液,津停为痰,导致痰饮痹阻胸阳,不能温运大气,遂致大气失于斡旋流通,不能保合神明而诱发痫证,法用健脾化痰通阳以斡旋大气。临味上对于痰浊阻滞胸阳,不能温运大气者,可以采取化痰通阳的方法以使大气流通运转。

3宣通玄府以周流大气

    “玄府”一词,首见于《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王冰注日:“汗液色玄,从空而出,以汗聚于里,故谓之玄府。府,聚也。”金元时期医家刘完素拓展了《内经》中玄府的含义,提出著名的“玄府气液”学说。在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阐述到“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认为玄府乃人体“气液出行之腠道纹理”,是“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刘氏认为玄府是人体一身组织腠理的统称,而气液则涵盖了精神、营卫、气血、津液等有形的营养物质和无形的信息载体。若玄府通畅,则营卫、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在体内流行无阻,畅行于周身,脏腑、经络、肌肤、官窍等皆得以滋养而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这种机制称之为“玄府气液宣通”。倘若玄府闭塞,气液流行受阻可产生诸多病证,如筋痿骨痹、齿腐、毛发堕落、皮肤不仁等等。玄府是气出入升降之门户,自然界中的大气与胸中大气密切相关。《冯氏锦囊秘录》云:“夫玄府者,乃大气升降出入之门户也。”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刘完素所说的“气液”涵盖了清末医家张锡纯所说的大气内涵。张氏认为大气是藏于胸中,具有统摄全身气血,保合神明并司运动知觉的一种精微物质。从其所述功能来看,大气应该属于“气液”范畴。玄府既为大气升降出入之门户,其闭塞可以使大气升降出入受阻,导致大气郁滞,流通障碍,使大气的主心搏动、司肺呼吸、司运动知觉等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因此大气与玄府的关系是互相影响,互相为用。玄府通畅,大气才能流通无碍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大气周流,玄府才能通畅。而大气充实又是大气周流的必要条件。张锡纯说:“盖大气旺,则全体充盛,气化流通,风寒痰涎,皆不能为恙。大气虚,则腠理不固,而风寒易受,脉管湮淤,而痰涎易郁矣。”认为大气充实,才可充分气化流通于周身玄府,玄府不易为病邪闭塞;如果大气亏虚,周身玄府的大气充养不足,则玄府易受病邪侵袭而闭塞。临床上针对玄府闭塞、大气郁滞的病机,常通过宣通玄府以助大气周流,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总之,运转大气之要有二,一贵充实,二贵流通。实践证明,许多慢性疑难疾病都存在大气失调病机,临床上从运转大气人手治疗,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大气与太阳、玄府等组织结构都有重要的内在联系,临床上根据疾病及证型的不同,可以选用调补太阳、化痰通阳、宣通玄府等法以充实或流通大气,使大气理论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作者: 本站 2012-6-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