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自我保健

保健灸法十要穴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于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灸法不仅有治疗作用,而且有保健防病的作用。保健灸法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发展传统医疗方法,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谈谈......

点击显示 收起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于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灸法不仅有治疗作用,而且有保健防病的作用。保健灸法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的发展传统医疗方法,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曾有养生专家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下面谈谈保健灸法十要穴。
    1.足三里灸
    也称长寿灸,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面的上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l横指处。本穴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强健脾胃的作用。常用于预防中风,祛病延年,《医说》云:“若要安三里常莫干。”《针灸大成》中风预防灸,若见中风先兆时“便宜急灸足三里,绝骨四处,各三壮。”孙思邈说:“切病皆灸三里。”当代针灸名医王乐亭说:“百病莫忘足三里。”此外,灸足三里还有健步作用,民间有谚语:“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可见足三里为防病保健之要穴。
    2.大椎灸
    本穴在背上部后正中线上第l胸椎棘突与第7颈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坐位低头取穴。该穴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交会穴,有总督诸阳的作用,统摄一身阳气。体内脏腑与督脉脉气息息相通,灸之可振奋阳气,加强脏腑功能,且具有解表通阳,疏风散寒,清脑宁神的功效。
    3.身柱灸
    身柱,含有全身支柱之义,穴在背上部后正中线上第3与第4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灸之有通阳理气,祛风退热,清心宁神,降逆止咳之功,可健全神经系统,防止疲劳和促进疲劳后身体的恢复。身柱穴是学龄儿童施灸的重要穴位。吐乳、哮喘、癫痫、咳嗽、腰背病均可灸身柱。
  4.风门灸
  风门  属督脉,穴在背上部第2与第3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外侧1.5寸 处,足太阳之交会穴,主一切风证。灸之有宣肺解表,通络祛风,调理气机的作用,对预防感冒高血压和中风有较好的效果。预防高血压多采用风门温和灸,预防感冒多采用风门隔姜灸,预防咳嗽、痈疽、疮疥多用直接无瘢痕灸。 
    5.膏肓灸
    本穴在背上部第4与第5胸椎棘突之间凹陷部的外侧3寸处,坐位取穴。有通宣理肺,益气补气之功,为补虚要穴。《斛灸问对》中有:“若要安,膏肓三里不要干”之说,《千金要方》中说:“膏盲俞无所不治”,“此灸讫,令人阳气康盛”。
    6.关元灸
    别名丹田,是生命之田的意思。关元为足三阴与任脉之交会穴。穴在腹下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仰卧位取穴。《难经•六十六难》集注:“丹田者,人之根元也,精神之所藏,五气之根元,太子之府也,男子藏精,女子主月水,以生养子息,合和阴阳之门户也。”灸之有温肾固精,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和血之功。
  7.气海灸
  本穴在腹下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仰卧位取穴。《铜人腧穴灸图经》中提出:“气海者,是男子生气之海也。”常灸此穴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之功效。
    8.神厥灸
    本穴在腹中部,脐中央,为神气出入之宫门,此穴不宜针,主要施灸法。灸此穴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温阳救逆,开窍复苏作用。
    9.肾俞灸
    本穴在腰部第2与第3腰椎突之间凹陷处外侧1.5寸。《扁鹊正书》言:“肾俞二穴,凡一切大病,于此灸二三百壮,盖肾为一身之根本,先天之真源,本牢则不死,又治中风失音,干足不逐,大风癞疾。”故灸肾俞有调理肾气,强壮脑脊,聪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之功效。
    10.三阴交灸
    本穴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凹陷处,为脾、肝、肾三阴经之交会穴,灸之有补脾胃、助运化、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保健灸法简单易行,疗效卓然,为提高全国人民的身体素质,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 韦桂琼 2013-4-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