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基础

人身气血灌腧穴《一》

来源:家庭中医药
摘要:突然,一个人跑了进来,大叫着:孙大夫,有一个病人得了急症,现在昏迷不醒了,您快去给看看吧。孙思邈一听,立即起身,问道:病人现在在哪里。来人带着孙思邈赶到了病人家中,一进门就大叫道:大家快让让,孙大夫来了。孙思邈进屋后,看见一个昏迷不醒的病人躺在一张破席子上。...

点击显示 收起

  相传,孙思邈7 0岁那年,有一天,老人家正在专心致志地写书。突然,一个人跑了进来,大叫着:“孙大夫,有一个病人得了急症,现在昏迷不醒了,您快去给看看吧!”
    孙思邈一听,立即起身,问道:“病人现在在哪里?”
  来人回答说:“在十几里外的青石村,需要走很远的山路。您年纪大了,能行吗?”
    孙思邈笑着说:“你放心,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子骨还很硬朗。我们别在这儿耽误时间了,救命要紧。”说着,孙思邈拿上药箱,直奔青石村。
    来人带着孙思邈赶到了病人家中,一进门就大叫道:“大家快让让,孙大夫来了。”
  孙思邈进屋后,看见一个昏迷不醒的病人躺在一张破席子上。旁边的家人一直哭个不停。
    孙思邈打开药箱,经过一番紧急的抢救,只听得病人“啊……”地一声,清醒过来了。
    这时,刚刚苏醒的病人看到孙思邈,正要起身道谢,谁知身体刚一动弹,两条腿就像被刀割一样疼痛,不禁失声叫道:“啊,我的腿,好疼!”
  孙思邈连忙扶病人躺下,笑着说道:“你清醒过来就好,先不要动,我马上给你扎针止痛,然后再开点儿汤药就会好了。”
  孙思邈打开针灸包,在几个有止痛作用的穴位处用针,问道:“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病人皱着眉头,摇着头对孙思邈说:“还是很疼啊!”
  孙思邈又选择了其他几个穴位用针,可是,病人的疼痛仍然丝毫没有减轻。
    最后,孙思邈把医书上记载的所有能够用于止痛的穴位都针刺过了,但是病人的病情就是没有起色。
  这时,孙思邈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想:“所有的穴位我都用过针了,还是不起作用,难道人体中的穴位就只有医书中记载的这些吗?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呢?”
  于是,孙思邈抬起病人的一条腿,边按边问:“哪儿疼?这里疼吗?”
  病人摇摇头,说道:“不疼。”
  孙思邈又按了其他几个部位,病人仍然摇头。
  最后,当孙思邈按到病人膝盖左上方的一个部位时,病人大叫道:“啊!是!就是这儿疼。”
  孙思邈~k.-F病人的腿,在膝盖左上方的痛处扎了一针。只见病人的面容顿时舒展了很多,也不再叫疼了。
    病人的家属好奇地问道:“先生,这是什么穴啊?这么神奇,一扎立即不疼了!”
  孙思邈捋着胡须,笑着说道:“他刚才不是叫‘阿——是’吗?这个穴就叫阿是穴。”
  众人点头,于是,阿是穴自此流传下来了。
中医解读
  人体上可以针灸的穴位,学名是腧穴,也叫穴、穴道。人体的穴位比较多,目前人体总计穴位有720个,常用的有402个。什么是腧穴呢?“腧”,通“输”,或从简作“俞”。“穴”是空隙的意思。腧穴就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山洞中,很容易生病。后来他们发现在体表的某一部位按压、针刺、火灸等会减轻病痛,这便产生了最早的腧穴概念。以后,随着人们对腧穴知识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腧穴的位置和名称有了明确的规定,并将腧穴与人体脏腑
经络相联系。
    由于腧穴有沟通表里的作用,内在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可以反映于体表腧穴,因此,临床上腧穴有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相应的腧穴会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凹陷等反应。利用腧穴的这些病理反应可以帮助诊断疾病。
    由于数千年来的发展,人们发现的腧穴越来越多。为了方便记忆,后世学者便将腧穴归纳为三个主要的类别:
    第一类是十四经穴,主要是指位于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的任、督二脉循行路线上的腧穴。这些腧穴一般都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主要治疗本经病症,是腧穴的主体。
    第二类是经外奇穴,顾名思义,“经外”就是说这类腧穴有固定的位置和名称,但是并不在十四经循行路线上。“奇穴”是指这类腧穴对某些特定的病症有特殊疗效。
    第三类就是在这则故事中提到的“阿是穴”。阿是穴最早由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又叫“压痛点”。一般来讲,在人体中,阿是穴没有固定的名称,也没有固定的位置,它的确定是以压痛或者其他反应为依据的。这是因为阿是穴是疾病反应在体表的一种表现,不同的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是不同的。阿是穴在疾病诊断上也有一定参考价值,如在足三里下1~2寸间有明显压痛,结合临床右下腹部疼痛等体征,有助于阑尾炎的诊断。在临床上,阿是穴多与其他腧穴配伍,用于治疗相应的疾病。
作者: 张效霞 2013-4-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