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基础

简介中医引药(一)

来源:民族医药报
摘要:引药,即引领之药,是指遣方用药时,根据辨证用药原则,施以适应疾病病机,并引领、协助诸药快捷、有效达到治疗目的的药物,如引经药、引血药、引阴药、引阳药、引热药、引痰药等等,今粗略简介,以飨读者。引经药是指在中医方剂的配伍中,某些药物能带领其他药物直达病变部位,作用于病所,好比向导一样的药物。其运用......

点击显示 收起

    引药,即引领之药,是指遣方用药时,根据辨证用药原则,施以适应疾病病机,并引领、协助诸药快捷、有效达到治疗目的的药物,如引经药、引血药、引阴药、引阳药、引热药、引痰药等等,今粗略简介,以飨读者。
    引经药是指在中医方剂的配伍中,某些药物能带领其他药物直达病变部位,作用于病所,好比向导一样的药物。其运用是归经与配伍理论的发展,通过配伍,有些药物可改变其他药物的作用方向或作用部位,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或部位(即经络的流布分野),故古人又称之为“引经报使”。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以麻桂入太阳,柴芩入少阳,知葛入阳明,干姜入太阴,附辛入少阴,吴茱萸、乌梅入厥阴,辨证配合其他药物统治六经病症。朱丹溪在其《丹溪心法》中以川芎入太阳,白芷入阳明,柴胡入少阳,苍术入太阴,细辛入少阴,吴茱萸入厥阴专治六经头痛。后世医家又结合临床体验,治太阳经病用羌防也,治阳明经病投升葛芷,治少阳经病施柴芩,治太阴经病选苍桔,治少阴经病以独活,治厥阴经病配辛芎青皮为引,往往收到较好效果。引经药用量不宜过大,只取其引领之功用。如清胃散中用少许升麻引诸药直清阳明经热,柴葛解肌汤配羌防、柴葛芷以散三阳之邪,参苓白术散投桔梗引诸药入肺补肺,构成补土生金之法。    、
    引气药即指调整气机,令降者升、升者降的药物。其用亦有二:一是引气上行,首选药如桔梗、升麻、柴胡等味,方如补中益气汤,用于脾胃虚弱、清阳下陷,摄纳不利之证,方中于大剂补气健脾药配适量升麻、柴胡升举下陷之清阳,柯韵白谓“胃之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上腾,复其本位,更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二是引气下行,首选药如沉香、川楝、大黄等味,方如礞石滚痰丸,用于实热老痰,方以二黄泻痰火,更用礞石坠老痰,沉香速降,引气下行,令气降火降,如此配合“能迅扫直攻老痰巢穴,浊腻之垢而不少留”。再如镇肝熄风汤,主治肝肾阴虚,肝阳偏亢,气血逆乱之证,方于重镇潜阳熄风之中重用牛膝引血下行,并补肝肾,更配川楝泻肝阳之有余,条达肝之郁滞,以有利于肝阳之平潜,故张锡纯谓:“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 
作者: 雷劈山 2013-6-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