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基础

辨证类(四)

来源:网络来源
摘要:例如,久患臌胀病,症状常表现为腹胀大而实,静脉怒张,面色苍黄而晦暗,形瘦肢肿,饮食即胀,二便不利,舌质暗红起刺,苔黄干燥,脉缓弱或沉细弦数等,这是在气血郁结的实证中又出现脾肾不足的虚象。太阴病常见腹满、呕吐、泄泻、口不渴、食不下、脉缓弱等症状,与阳明病同为里证,但性质相反。阳明属实热,太阴属虚寒。......

点击显示 收起

实热

外邪入侵体内,化热入里,邪气盛而正气尚足,邪正相争引起的发热,表现为高热,烦渴,大便秘结,舌苔黄。脉洪数或滑数等。多见于感染性热病的高热期。

实火

指火邪极盛引起的实证,热证,多见肝、胆、胃肠实热的症状。例如高热、口干渴、烦躁、胁痛、腹痛拒按、便秘、头痛、口苦、舌苔厚黄、干燥或起芒刺、脉滑数有力等。

实寒

指正气不虚而寒邪结滞于内的病症。表现为口中和,舌苔白,四肢冷,小便清,腹痛,大便秘,脉沉弦等症。

实喘

喘是呼吸急促的症状,按病因病理和证型而有实喘和虚喘之分。实喘因邪气壅盛于肺,证候以痰为主,常有外感风寒或燥邪所诱发。风寒型者,胸满喘咳,头痛恶寒,痰稀薄,口不渴,舌苔白腻,脉浮滑,此型多见于支气管喘息症;燥热型者,喘而烦热、咽痛口渴、咳嗽胸痛、咯黄稠痰、舌苔黄、脉数,此型多见于大叶性肺炎等。

实中夹虚

指实邪结聚的病证中夹有虚证,多属邪盛正虚。例如,久患臌胀病,症状常表现为腹胀大而实,静脉怒张,面色苍黄而晦暗,形瘦肢肿,饮食即胀,二便不利,舌质暗红起刺,苔黄干燥,脉缓弱或沉细弦数等,这是在气血郁结的实证中又出现脾肾不足的虚象。

太阴病

六经病之一。大多由三阳病传变而来,一般特点是没有发热。太阴病常见腹满、呕吐、泄泻、口不渴、食不下、脉缓弱等症状,与阳明病同为里证,但性质相反。阳明属实热,太阴属虚寒;阳明病是胃肠燥热,太阴病是脾胃寒湿。

太阳病

六经病之一。主要症状有恶寒、头痛而兼项强,脉浮,这是因感受风寒,营卫失调所致。有头痛、恶塞、脉浮症状的,属太阳经表证,有表实和表虚两种证型。表实、无汗、脉浮紧;表虚,有汗,脉浮缓。

太阳与阳明合病

指发病时太阳和阳明两经证候同时出现。临床表现,既有太阳病的头痛、项强,又有阳明病的身热、口渴、下利黄色粪水,肛门灼热等里热症状,故称。

太阳与少阳合病

指太阳和少阳两经证候同时出现,临床表现,既有太阳病的头痛、发热;又有少阳病的口苦、咽干、目眩。如里热偏盛,热迫于下则下利后重,热迫于上则见呕逆。

坏病

指伤寒病因治疗错误,病情变坏。由于身体的强弱、发病的新久及误治程度的轻重等不同,表现为不同的变证。例如误用汗法,有汗出不止、心下和脐下悸动等症。滥用吐法,出现飢而不能食、或朝食暮吐、或当恶寒而不恶寒、心中烦热不欲近衣等现象。滥用下法,发生心下胀闷作痛、泄泻、腹部胀满、吃东西不消化等。误用火熏等法,就可能出现身体发黄、大便下血,或四肢寒冷、大汗淋漓、濒于虚脱,或气从少腹上沖心下等症。

合病

指伤寒病二经或三经同时受邪,起病即同时出现各经主症。加“太阳与阳明合病”,“少阳与阳明合病”、“太阳与少阳合病”、或“三阳合病”等。详见各条。

变证

由于治疗上的错误(如不适当地使用汗、吐、下等法,或实证而用壅补等)或病者正气不足、调理失宜等原因,使疾病由实转虚或由简单转为复杂的情况。例如伤寒太阳病,发汗过多,损伤心阳,发生心悸怔忡、胸闷不舒等,这是误汗的变证;又如麻疹透发不畅,疹毒内陷,出现疹点内收而喘逆等变症。

厥阴病

六经病之一。厥阴病在临床症状上表现此较复杂,同时也是此较严重的阴经病,其特点是寒热错杂、厥热胜复。主要症状为四肢厥冷。厥多热少或厥少热多,神识昏乱、口渴、咽干、气上沖心,心中觉得疼痛而有热感,飢不欲食,甚至吐出蛔虫等。

卫气营血辨证

是应用于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施治方法。它概括了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四个不同阶段及其病理表现。一般来说,初起病在卫分,显示较轻较浅;由卫分到气分,显示已病进一层,入营分则病变逐渐深入而加重,至血分则最重。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并不是截然划分,而是互相联系的。一般是顺序传变的,但有的疾病不一定按顺序出现,有的一发病就在气分甚至在营分、血分;或由卫分直接传至营分、血分;或两分兼病;或病已传入营分、血分,而气分病仍在。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证候作具体分析,概要分清四者的区别,又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参见有关各条。

卫分证

是温热病的初起阶段。临床表现有发热、微恶风寒、头痛、肢酸或身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苔薄白、脉浮数,或见鼻塞、咳嗽等。以发热、恶风寒为特徵。卫有卫外的意思。一身的表层,叫“卫分”。内与肺气相合(“肺主皮毛”),有温养肌肤,调节体温,防禦外邪的功能。若邪气侵入体表,使卫气功能失去正常,出现卫分证候,称为“邪犯卫分”。

半表半里

指病变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介于表里之间。例如少阳病,在三阳来说,已离开太阳之表,但又未入阳明之里,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称为半表半里证。

再传

古人认为伤寒六经中从太阳到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一天传一经,如果到第六天病末痊癒,第七天又将再传太阳。事实上,伤寒一天传一经的说法,完全脱离实际,在临床上也很难看到从厥阴再传太阳的。

 

 

作者: 2013-7-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