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中医辨证施治

来源:本站
摘要:祖国医学对蛇伤的辨证论治是有科学根据的。(一)病因辨证中医认为,病人的临床表现是与致病因素有关。当不同的蛇毒作用于人体后,会产生不同的证候,这些证候是辨证的根据,前面说过,按其原因,可以分为三类:1.风症神经毒类为主的金环蛇、银环蛇、海蛇咬伤属此类型。临床表现:局部症状轻微,可以不红、不肿、不痛,......

点击显示 收起

被蛇咬伤后疾病的发展和演变是错综复杂的。因为被咬伤者有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不同;蛇的种类及蛇体的大小,放毒量的多少,咬伤的情况和部位也有不同等等,所以病情轻重缓急相差很大。应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祖国医学对蛇伤的辨证论治是有科学根据的。

  (一)病因辨证 中医认为,病人的临床表现是与致病因素有关。当不同的蛇毒作用于人体后,会产生不同的证候,这些证候是辨证的根据,前面说过,按其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风症 神经毒类为主的金环蛇、银环蛇、海蛇咬伤属此类型。临床表现:局部症状轻微,可以不红、不肿、不痛,刚开始可有刺痛,但迅速消失,继之代以伤口及患肢麻木。全身有头昏眼花、嗜睡、昏迷、眼皮下垂、瞳孔扩大、视物模糊、张口、伸舌、吞咽,说话困难、肢软无力。重则四肢瘫痪或抽搐、呼吸困难,甚至呼吸麻痹。中医认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李时珍说:"蛇虽阴类,却为火口"。故治疗原则是活血祛风,清热解毒。应给予祛风解毒汤:当归10克、白芷10克、雄黄10克、吴萸10克、细辛5克、半边莲15克、青木香10克、铁蜈蚣7克、全蝎7克、僵蚕10克、蝉衣7克、菖蒲10克;随症加减煎服,每天1剂。

  2.火症 被血循毒为主的青竹蛇,烙铁头、五步蛇、蝰蛇等咬伤属此类型。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疼痛,或出现水泡、血泡、瘀斑,附近淋巴结炎,甚至组织坏死,有的伤口出血不止。全身不适,畏寒.发热、甚则高热、神昏、谵语,或有全身出血、鼻衄、齿龈出血、阴道流血、尿血,便血等。大便干燥,小便赤短,脉洪大而数,舌干苔黄。

  以热毒为主者,治宜清热解毒,利尿通便,治宜清热解毒汤:半边莲15克、生地15克、鲜茅根30克、车前草30克、生大黄15克、蒲公英15克、枝子9克、黄芩9克(或黄连6克)。水煎服,每天1剂。

  以血症为主者,治宜凉血止血,利尿解毒,凉血解毒汤:旱莲草30克、茜草15克、生蒲黄15克、茅根30克、生地15克、半边莲15克、枝子15克、水牛角60克、丹皮12克,煎服,每天1剂。

  3.火风兼症 被混合毒的毒蛇咬伤,如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等属此类型。临床表现:既可出现局部的明显红、肿、痛、水(血)泡、瘀斑及组织坏死或出现头昏,跟花、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心慌、眼睑下垂、复视、视物模糊、胸闷不适、呼吸困难、脉洪数或洁带。可出现心力衰竭及呼吸麻痹,治宜降火熄风,通利解毒,通降解毒汤加减:半边莲15克、生大黄15克、枝子12克、茅根6克、雄黄9克、白芷9克、当归9克、五灵脂9克、龙胆草9克、白花蛇舌草30克,随症加减,煎服,每天1剂。

  

人被毒蛇咬伤后,蛇毒注入人体的皮内,通过经络轻则先犯气血,重则内连脏腑。风毒多犯气,火毒多犯血,但是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相连,故毒深者,势必内传脏腑,脏腑间又互相影响,所以病情就表现得比较复杂了。但是从复杂的表现中,抓住了主要矛盾,则次要矛盾便可迎刃而解。内经云:"治病必求其本"。又说:"必状其所主",如果抓住脏腑的主要病理表现,对处理复杂或危重的病人,就可以心中有数了。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也",又说:"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而肺是主气的",所以,我们先从肺谈起。

  1.蛇毒犯肺的辨证施治肺位于胸中,上连气通,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其经脉下络大肠,互为表里。肺主气,司呼吸,属卫,肺朝百脉,是全身气机活动的枢纽。故各种邪毒,容易犯肺。波及到大肠,就出现便秘或者腹泻。

  (1)蛇伤早期:蛇毒尚在肌肤,虽然对部分经络有所影响,表现为肿痛或者麻木,但仍可按早期处理的排毒等方法处理。

  (2)风痰壅肺:如果蛇毒已经内传,出现痰涎壅盛,呼吸困难,语声低微,四肢瘫软,则宜警惕肺气被夺(呼吸麻痹),治宜固气祛痰泄毒。可用甘遂6克、大戟6克、白芥子9克、白芷12克、半边莲15克、贝母9克、法夏9克、万年青15克、射干9克,水煎服,并宜做好人工呼吸的准备,必要时给氧,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因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所以,必须保证气道的通畅及氧的供应。

  (3)热毒犯肺:则表现高热口干,鼻煽。咳嗽,唾液粘稠或带血,咽干,喉痛,舌红苔黄燥,治宜清热泄肺解毒,可用千金苇茎汤:苇茎60克、生薏仁60克、蒌仁30克、桃仁9克、鱼腥草60克、半边莲15克、生地24克。水煎服,每天1剂。

  (4)大肠实热:口燥舌焦,大便秘结,或肛门灼热。大便腐臭或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脉数,苔黄燥,宜清热导滞,凉膈散加减:大黄9克、芒硝9克、枝子9克、薄荷6克、黄芩9克.连翘9克,水煎服,每天1剂。

  (5)肺气亏虚:由于蛇毒过重,肺气受损,虽经治疗,但全身仍见虚弱,咳嗽乏力,气短声低,四肢欠温,自汗,舌淡苔白,脉弱无力。治宜补益肺气,用百合固金汤:生地15克、熟地15克、沙参12克、麦冬9克、当归9克、白芍9克、贝母9克、桔梗6克、甘草15克、白术9克、淮山15克,煎服,每天1剂。

  2.蛇毒犯心的辨证施治 心主血脉,心主神明,是人体生命的活动中心和情感思维活动中枢。火毒类的蛇毒常常是毒血凌心;风毒类的蛇毒常常是夺气凌心,两种毒都可以使心受到损害。而火毒对血脉的亏损更为显著。

  (1)心气不足(心力衰竭):症见于心悸气喘。唇舌发紫,脉促(每分钟140次以上)或节律不齐,不能平卧。

  治宜益气养心,使用小青龙汤加减:党参9克、北芪15克、白芍9克、细辛4克、五味子9克、甘草6克、麻黄4克、干姜4克、半夏9克。如伴有水肿则加五皮饮:茯苓皮9克、陈皮4克、大腹皮9克、双白皮9克、生姜9克。水煎服,每天1剂。

  (2)心阳虚脱(休克):症见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四肢不温,脉微欲绝,血压下降(收缩压低于80毫升汞柱),这是蛇毒直接损害心阳所致。急用独参汤或参附汤(人参9克、附子9克)回阳救逆,加针刺人中、素胶、涌泉等穴。若血压不稳,可用稳压药:附子9克、甘草30克、黄精30克煎服,每天1剂,若病人四肢微温,脉大乏力,呼吸气短等有阴阳两虚的表现,则用生脉散:人参9克(或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9克,水煎服,每天1剂。

  (3)失血亡阳(失血性休克):由于失血过多而发生休克者。面无血色,唇舌淡白,脉细数而微,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治宜气血双补。用八珍汤加味:当归9克、川芎9克、赤芍9克、熟地15克、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9克、阿胶9克、白芨9克、槐花9克、旱莲草15克,水煎服,每天1剂。

  (4)血热妄行:火毒侵害人体常表现为伤口出现瘀斑,血泡、鼻衄、齿龈出血,结合膜出血,咳血,呕血,尿血、阴道流血,及其它脏器出血等,脉多弦数,如出血量多则脉细数。治宜凉血滋阴,用小蓟饮子加味:小蓟15克、蒲黄9克、藕节9克、滑石15克、木通9克、生地15克、当归9克、甘草6克,枝子9克、竹叶9克、旱莲草15克、益母草15克、赤芍9克。水煎服,每天1剂。

  3.蛇毒犯肝的辩证论治 分肝郁气滞、肝胆郁热、肝阴不足、肝阳妄动三型。

  (1)肝郁气滞:头昏目眩,胸肋闷痛,心烦易怒,肢体疼痛,嗳气恶心,脉弦。治宜疏肝理气,用柴胡疏肝汤加味:当归9克、柴胡6克、赤芍9克、川芎6克、香附9克、积壳9克、陈皮6克、甘草6克、元胡9克(或乳香、没药各9克)。水煎服,每天1剂。或用失笑散:蒲王、五灵脂各15克,加当归、元胡各9克。煎服,每天1剂。

  (2)肝胆郁热:面目皮肤发黄,胸肋闷痛,食欲减退,小便黄赤,舌苔干黄或黄腻,脉眩数,治宜清肝利胆,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克、当归9克、枝子9克、木通9克。生地15克、车前草30克、泽泻9克、茵陈15克、黄芩9克、茅根30克、甘草3克。煎服,每天1剂。

  (3)肝阴不足,肝阳妄动:症见头目昏眩。头痛绵绵不休,目涩咽干、肌肉疼痛发抖或手足麻木拘急。可用柔肝养阴,杞菊地黄丸:枸杞子9克、菊花9克、熟地15克、淮山15克、萸肉9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煎服,每天1剂。若病情进一步加重,则吐涎沫,四肢抽搐,语言蹇涩,甚至不省人事,这是肝风内动,可用平肝熄风羚羊角汤:羚羊角60克(或羊角代)、龟板15克、生地15克、丹皮9克、白芍9克、柴胡6克、薄荷6克、蝉衣6克、菊花9克、夏枯草9克、石决明16克,煎服,每天l剂(若抽搐而发高热,则是热心包宜用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

  4.毒犯脾胃的辨证施治 分脾胃不和、血虚脾弱两型。

  (1)脾胃不和:症见神疫乏力,食欲不振,胃胀痛,恶心呕吐或有腹泻或便秘,舌苔黄白。此种脾胃不和是由于蛇毒引起,故宜用祛邪以扶正,可用泻心汤:大黄9克、黄芩9克、黄连6克、竹茹9克、干姜9克、神曲9克。煎服,每天1剂。

  若蛇毒已去,但脾胃未复,可用保和丸:陈皮6克、法夏9克、茯苓9克、神曲9克、山楂9克、莱菔子9克、连翘9克。煎服,每天1剂。(2)血虚脾弱(心脾两虚):颜面苍白,萎黄消瘦,精神疲困,四肢无力,食欲不好,心悸失眠,这多见于蛇伤后期。治则宜健脾宁心,用归脾丸加减:党参、黄芪、当归、茯神、远志、桂元肉、酸枣仁、白术各9克,木香、甘草各3克。煎服,每天1剂。

  若病人因脾不统血而发生呕血、便血或皮下出血,则宜扶脾理血:淮山30克、白术9克、白芨15克、黄连9克、地榆30克。煎服,每天1剂。

  5.蛇毒犯肾的辨证施治 肾为水、火之脏,是先天之本,主水,主藏精、主骨,主生长发育,其作用相当复杂。蛇伤中出现肾功能衰竭,发生尿少、尿闭,尿痛,发现有管型及血清尿素氮升高等与肾有关。常见有:

  (1)肾阳偏虚:症见虚烦失眠,健忘耳鸣或潮热盗汗,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降火,用知柏地黄汤:知母12克、黄柏9克、淮山15克、萸肉9克、丹皮9克、茯苓9克、泽泻9克。煎服,每天1剂。

  (2)肾虚水泛:由于肾阳受损,气化失常,排泄障碍,尿量减少,水邪泛于肌肤,则见周身浮肿。另一方面,水泛为痰,痰阻气机,肺失肃降。所以症见浮肿,呼吸困难,尿少,甚则尿闭。舌淡苔白,脉沉细。治则宜温肾利水,真武汤加减:茯苓12克、芍药9克、生姜3片、白术9克、附子9克。煎服,每天1剂。

  (3)肾阳衰微(肾功能衰竭):尿少,尿闭,全身浮肿,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痛,视物模糊,甚则昏迷。可用下方:

  ①琥珀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元参30克,煎液作腹部肾区离子导人。

  ②生大黄、桂枝、槐花各30克,煎汤灌肠。

  (4)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治宜通关开窍,清泄下焦,用皂角通关散:知母9克、黄柏9克、桂皮9克、滑石25克、冬葵子25克、皂角6克、小葱30克、路路通7个。

  (6)肾功复元汤(促进肾功能恢复):丹皮9克、生地60克、麦冬9克、半边莲9克、甘草9克、车前子30克、滑石12克、琥珀9克、每天1-2剂煎服,连用3天(滑石、琥珀均另包)用米汤调服,1天分2次服。

  注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预防。一旦发生,就要严格限制进水量,采取量出而入,宁少勿多的原则(一般是尿量加500毫升),并调节饮食,可采用高脂肪、高糖饮食,蛋白质要加以限制。

  另外,中医治病,不外扶正与祛邪两大类。早期,应以祛邪为主,邪去才能正安,但后期在正衰的情况下,就要考虑扶正以祛邪,最好是祛邪不宜伤正,扶正不宜腻邪,必要时攻补兼施,这就要根据病情,权衡轻重缓急了。
作者: 本站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