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善于辨“隐”施治

来源:健康报
摘要:由于健康体验的普遍开展,在许多疾病还处于隐性阶段时就能被发现。在大量的隐疾面前,中医学必须由辨证施治发展为既能辨显证施治,又能辨隐施治,才能适应技术进步时代的步伐。几乎大多数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良恶性肿瘤、免疫紊乱性疾病、慢性中毒等均存在较长的无症状期。比如,原发性缓进型高血压病人......

点击显示 收起

  由于健康体验的普遍开展,在许多疾病还处于“隐”性阶段时就能被发现。在大量的“隐”疾面前,中医学必须由辨证施治发展为既能辨显证施治,又能辨“隐”施治,才能适应技术进步时代的步伐。

  几乎大多数慢性疾病、代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良恶性肿瘤、免疫紊乱性疾病、慢性中毒等均存在较长的无症状期。比如,原发性缓进型高血压病人在发生并发症前约30%以上为“无症状性高血压”,糖尿病人早期(化学性糖尿病)为“隐性”健康状态……

  辨证施治是传统中医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然而,辨证施治必须取决于患者有症状和体征,否则就无证可辨。因此,笔者提出辨“隐”施治新概念。我以为,对于当今大量的隐性疾病,中医学仍能结合传统四诊方法和现代器械检查结果(器诊)加以辨“隐”得证或辨病,进而照样合理有效地防治疾病。所以对隐症性疾病,必须打破以症状为重心的“四诊”格局而发展新的辨“隐”施治方法学体系——五诊合参,这是中医现代化的阶段性发展之路。  

  就无症状性高血压而言,施以生化、代谢、影像学检查后,与有症状性高血压的异同在于:无症状,因而缺乏对症状的阴阳属性判断;有舌、脉象和其他体征,可以做体征的阴阳、虚实判断;生化、代谢、影像检查结果为新的、暂无标准的,既非症状亦非体征的元素。于是,只要制定出每项检查指标的结果的阴、阳、虚、实概念和标准,就能按中医辨证原则进行治疗和预防。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