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瘕症引起不孕不育的辩证论治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此类不孕以器质性病变为主,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输阻塞性不孕症等,这属于《诸病源候论》所说的夹疾无子。在治疗瘕症引起的不孕症时,应重视辨证论治,切忌一方一法用于全过程,要因人而药,各有所宜翻。l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气滞血瘀,湿郁阻络型:采用活血化瘀,行气化湿治疗方法,必先肃清障碍,清热(解......

点击显示 收起

  《石室秘录》中“任督之间,倘有疝瘕之症,则精不能施,因外有所障也”。此类不孕以器质性病变为主,如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输阻塞性不孕症等,这属于《诸病源候论》所说的“夹疾无子”。《景岳全书·妇人规》所述:“种子之方,本无定规,因人而药,各有所宜,寒者宜温,热者宜凉,温者宜涩,虚者宜补,去其所偏,则阳和而生化著矣。”在治疗瘕症引起的不孕症时,应重视辨证论治,切忌一方一法用于全过程,要因人而药,各有所宜翻。

  l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气滞血瘀,湿郁阻络型:采用活血化瘀,行气化湿治疗方法,必先肃清障碍,清热(解毒)祛湿、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使邪去正安。常用药物有:羚羊角、七叶一枝花、白花蛇舌草、蒲公英、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黄柏、毛冬青、车前子、赤小豆、枳实(壳)、丹参、延胡索、青皮等。若“湿”多为脾虚湿盛,  “热”多为虚热,  “瘀”多为气虚留瘀,  “郁”则以脾虚肝郁为主,治法上应随之改为健脾祛湿、养阴清热、益气化瘀、舒肝健脾等,方可中病。常用药物有薏苡仁、云苓、白术、青蒿、石斛、地骨皮、丹皮、牛膝、土鳖、全蝎、田七、郁金、枳壳、陈皮、木香等。肝郁气滞:治疗上,应该重视舒肝调肝,可选用柴胡疏肝散作为主方或加用柴胡、郁金、青皮、延胡索等。除内服药外,常配合枳术丸加保和丸加减组成的健脾药贴外敷神阙穴,这也是为了达到顾护脾胃、促进和加快药物吸收的目的。                      

  2 多囊卵巢综合征嗍

  气滞血瘀型:闭经型,药用:当归、川芎、赤白芍、熟地、泽兰、柴胡、王不留行、鸡内金等。崩漏型,药用:旱莲草、覆盆子、茜草、生龙牡、川断、白芍、炒山楂、侧柏炭、莲子肉、补骨脂、炒谷芽、炒麦芽等。痰湿内阻型:治疗以二陈汤加枳壳、泽兰、鸡内金、夏枯草、穿山甲、皂刺等。肝肾虚型:治疗以当归、赤白芍、川芎、熟地、仙灵脾、菟丝子、鹿角霜、生川牛膝、山药、莪术、鸡内金、三棱、丹皮、荔枝核等。治疗从主要病机肾虚出发,首先拟定基本治法、基础用方,然后根据兼证不同分别治以滋阴、化痰、活血,并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加减用药,使治疗因人而异。

  3 子宫内膜异位症

  气滞血瘀型:治则为理气活血,司徒氏以活血化瘀为主,理气止痛为辅,用自拟活血化瘀方(三棱、莪术、丹参、郁金、鸡内金、浙贝母等)治疗EM,缓解了症状,促进了盆腔包块吸收。

  气虚血瘀型:治则采用益气化瘀法嘲(黄芪、党参、赤芍、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等)治疗EM,结果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

  寒凝血瘀型:治疗应抓住温经除湿,散寒化瘀,通络止痛等环节,使气血运行畅通,则疼痛无从产生,运用少腹逐瘀汤加减疗效较佳。

  热郁血瘀型:治则为凉血活血。沈氏川用红藤方(红藤、败酱草、生牡蛎、丹参、牡丹皮、香附、神曲、甘草、延胡索)治疗56例EM患者,总有效率为85.7%。

  肾虚血瘀型:治则为补肾活血。贺氏自拟补肾消异汤治疗本病,运用化瘀药同时加入补肾药菟丝子、仙灵脾。 

  4 子宫肌瘤

  气滞型:选用香棱丸以行气导滞、活血消瘾;

  血瘀型:采用桂枝茯苓丸以活血散结、破瘀消瘾;

  痰湿型:开郁二陈汤以理气化痰、破瘀消瘾,湿热型,大黄牡丹汤加红藤、败酱草以清热利湿、祛瘀消瘾。

   5 不育症

  精寒不育型:精寒者,肾中之精寒,肾主藏精而主生殖精液异常(精清、精冷)是无子之因,且指出病机在于肾阳虚和肾阴虚,命火不足,则脏腑虚寒,精室、精气失于儒养和温煦,而见阳萎、早泄、阳不化阴而精液不化,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小便清长、精气虚冷之证,肾阳虚耗,阳精虚弱,精气虚冷,化生有碍,则见精液清冷而婚久不能生育。

  气衰不育型:气衰者,阳气衰也。气能生精,气虚则精乏,功能失常,则可见性欲下降、遗精、滑精、阳痿、早泄、射精无力等性功能障碍,造成不育。痰多不育型:痰多者,多湿也。夫精必贵其纯,湿气杂于精中,则胎多不育。肾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秉受于父母.与生俱来,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所化生,先天之精必须得到后天之精的不断供应补充才能成为人体生育繁殖的基本物质,脾失健运,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而成水湿,则后天之精不足以充养先天之精,而导致肾精不足,从而导致不育。

  气郁型:气郁者,肝气郁塞。男子排精,女子排卵是肾主封藏和肝主疏泄二脏协同作用的结果,肝为刚脏,主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情志不遂,恼怒伤肝,则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精室开合失常,排精功能障碍,是以不育而无子。精寒者温其火,气衰者补其气,痰多者消其痰,气郁者疏其气的治不育方法,同时指出,依此则男子无子者可以有子,不可徒补其肾。

  综上所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现阶段中医药治疗瘕症引起不孕不育的主要思路和方法。虽然“血瘀”是该症的病理基础,但在治疗中不可—味地活血化瘀,应根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伴随症状、舌象、脉象结合病史,寻求血瘀的成因,采取辨证施治。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