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喘证的辨证辩护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喘证54例,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28&mdash。80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一般护理1.1病室......

点击显示 收起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0月共收治喘证54例,其中男40例,女14例,年龄28—80岁,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一般护理

  1.1病室环境病室应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室内通风,温度保持在18°C-20°C,相对湿度在55%-60%为宜,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避免灰尘及异味刺激,禁止吸烟,注意防寒、保暖,严格探视,避免外邪入侵。

  1.2体位与休息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坐位,氧气吸人,定时翻身叩背排痰,症状缓解,可适当下床活动,还可以配合气功,太极拳,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鼻腔分泌物,持续低流量吸氧,随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夜间患者处于睡眠状态,吸氧管易脱落,扭曲。值班护士应经常检查吸氧管位置是否正确,管道是否通畅。一般吸氧浓度采用小于35%低浓度持续吸氧。若持续高浓度吸氧可导致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患者陷入二氧化碳麻醉状态。因此,夜间巡视要特别注意观察氧流量大小,并注意缺氧状态是否改善,防止痰液阻塞气道引起窒息等。

  1.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经常深入病房,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脉象、神志变化。观察发病的规律、诱因和发病先兆,特别是夜间更应加强巡视患者。因喘证患者常在夜间发作,如能及时控制症状,常可避免喘证剧烈发作。对出现神志恍惚、嗜睡、烦躁或头痛症状的患者要提高警惕,警惕是否为肺性脑病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切忌用镇静或催眠药物。早期肺性脑病患者,白天嗜睡,易引起家属及护理人员的注意,但在夜间易被误认为熟睡而延误病情。因此,护士巡视病房观察病情时,应特别注意二者的区别,及时作正确的判断。若呼吸平稳,面色红润,呼吸均匀,呼之能应,反应灵活,是正常熟睡的表现;若呼吸不规则,节律浅慢,潮式呼吸,面部口唇紫绀,皮肤湿冷,多汗,血压升高或下降,心率加快或心律失常,反应迟钝,呼之不应,是二氧化碳潴留的征兆,应及时报告医生,准备好各种抢救措施。

  1.4情志护理  由于疾病的影响,常会导致患者情绪不稳定,同时因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性格、年龄等因素的不同,所产生的情绪反应也各有差异。护理人员应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与其谈心,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及其原因,帮助消除不良心理反应,耐心安慰和满足其合理要求,建立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教会自控方法,保持良好的心态,安心养病,防止七情内伤诱发而加重本病。

  1.5饮食护理饮食忌肥甘厚味,生冷或烟酒,致脾失健运,蕴生痰浊,上干于肺,壅阻肺气,气机不利,升降失常而诱发本病。饮食宜清淡,富营养,不宜过饱、过甜、过咸。寒喘可加用豆腐、葱白、生姜等调味;热喘可食丝瓜、冬瓜、黄瓜等。喘憋多汗者应多饮水,注意大便通畅,忌食海鲜等发物。

  2辨证施护

  (1)痰热遏肺,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黏稠色黄或痰中带血,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或无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或大便秘结,苔黄或腻、脉滑数。这类患者除遵照以上的一般护理外,必要时给雾化吸入及鲜竹沥水化痰,亦可遵医嘱针刺大椎、风门、肺俞、膻中、丰隆等。并与桑白皮汤清泄肺热,化痰平喘。如:覃某,76岁,男,因反复喘咳,胸部胀痛,痰多黏稠,不易咳出。在当地医院经抗炎、止咳化痰、平喘治疗,1星期后症状小见缓解,而到本科住院治疗,经过抗炎、平喘,结合中医清泄肺热,针刺大椎、风门、肺俞、膻中、丰隆,3 d后患者自觉症状缓解,痰液能咳出,气喘减轻。

  (2)水凌心肺,喘咳倚息,难以平卧,咯痰稀自,心悸,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量少,怯寒肢冷,面唇青紫,舌胖黑黄,苔白滑,脉沉细。此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予半卧位,定期翻身,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持续低流量吸氧;并采用憋气法,引吐法,压迫眼球法,压迫一侧颈动脉窦法缓解心悸,还可针心俞、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神阙等。中药汤剂以温阳利水,饮食注意营养,但一定要根据电解质限制水分和钠盐的人量。饮食要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辛辣、醇酒、咖啡及海鲜食物。

  (3)喘脱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喘剧欲绝,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四肢发冷,脉浮无根或结代,甚至脉微欲绝者,应立即端坐位,高流量吸氧,绝对卧床休息,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脉象的变化,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中医以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可急服参附汤、参麦散或静滴参麦注射液,以回阳固脱,并给予静脉使用平喘药。

  3预  防

  提高机体免疫力,能不同程度的提高哮喘患者血清中IgA、IgM含量,改善肺功能。灸法具有双向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减轻血管周围渗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或消除炎症,故以本法治疗能够使肺部炎症较快吸收,使肺部的有效呼吸量明显增加,喘证得到解除。也可以采用药膏贴敷肺俞、定喘穴以提高体内干扰素水平,及肺俞穴隔姜灸,经神经调节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从而达到止喘作用。也可以采用冬病夏治,就是冬天好发的病在夏天进行治疗,使患者阳气恢复正常,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预防和减少疾病在冬季发作。“三伏灸”是通过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体内阳气也相对充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药饼,通过有经验的针灸医生辨证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灸治疗,此时,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药性易于深达脏腑。三伏灸乘其势而治疗往往可获得良好的疗效。临床对10例喘证患者进行预防治疗,除2例不能坚持,其余8例都有不同程度的功效,三伏灸应坚持连续治疗3年,效果更佳。

  4病后调护

  (1)起居有常,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避免烟尘、异味及过敏原等诱发因素刺激和外邪侵袭。(2)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忌肥甘厚味和烟酒,以免邪从内生。(3)怡情悦志,保持心情舒畅,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防止七情内伤。(4)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御寒和抗病能力量,如适当打太极拳,做气功,呼吸操等。(5)指导久病体虚者针灸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等穴位。(6)注意劳逸结合,肾虚者应节制房事。

  5小  结

  喘证有虚、实之分,因此在护理上应以中医八纲辨证为指导,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护。辨证施护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表现,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同病异护、异病同护的方法,给予不同的护理,从而使其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