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辩证施治

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湿疹可分泛发和局限两类,泛发者分浸淫疮、粟疮和血风疮,局限者可分旋耳疮、湿毒疮、胞漏疮及肾囊风,多为心火、脾湿加上饮食不慎而内外湿热相合所致。泛发型湿疹里,浸淫疮指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者。局限型湿疹者,旋耳疮指局限一处发于耳边者。湿疹重在内因,多以心火、脾湿为主。...

点击显示 收起

  湿疹可分泛发和局限两类,泛发者分浸淫疮、粟疮和血风疮,局限者可分旋耳疮、湿毒疮、胞漏疮及肾囊风,多为心火、脾湿加上饮食不慎而内外湿热相合所致。泛发型湿疹里,浸淫疮指泛发于全身浸淫遍体者;粟疮可见周身遍起红粟,瘙痒明显;血风疮抓后常见出血。局限型湿疹者,旋耳疮指局限一处发于耳边者;湿毒疮多发于腿足位置;胞漏疮指发于阴囊初起者,而肾囊风则是发于阴囊日久者。
    湿疹重在内因,多以心火、脾湿为主。因情绪烦扰,心火内生,又因饮食不慎,脾失健运,湿从内生,当湿与热合,外走肌肤则易发病,治疗上当重内治,从根本上进行调理。
    湿疹实证者常表现为热象明显,主要可分为湿热及血热两大类。湿热者应清热利湿,而血热者以凉血消风为主。
  湿热型湿疹多因血热脾虚、浸淫肌肤造成,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漏性湿疹及慢性湿疹发作期,发病快,症状可见皮肤灼热红肿或大片红斑丘疹,水泡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黏而有腥味,结痂厚,可能因搔抓太严重而使皮肤剥脱一层。排便偏干,小便黄或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疗上清热利湿,可用龙胆泻肝汤、六一散加减,若因搔抓而有脓疱者可加蒲公英、金银花及连翘。
  血热型湿疹多因内蕴湿热,外受于风,热重于湿而诱发,可见身起红粟、丘疹,搔破出血,渗水不多,瘙痒严重,夜间尤甚。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带数。治疗以凉血消风为主,除湿清热为辅,可用皮癣汤加减。
    湿疹虚证者常出现“脾湿”、“伤阴”证表现,需配合补虚、滋阴调养,治疗原则应健脾理湿或滋阴除湿。
    脾湿型湿疹多因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所致,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泛发性湿疹,症状可见皮肤黯淡不红及成片隐藏皮肤内的水疱,搔抓才见渗水,后期则干燥脱屑,脸色差,食欲差,消化差,大便溏薄,腹胀,舌质淡,苔薄白,需配合健脾理湿治疗,可用除湿胃苓散加减。
    伤阴型湿疹多因病延日久,长期渗水过多,导致伤阴耗血,血燥生风,同样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泛发性湿疹,症状可见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严重,舌红,治疗应配合滋阴除湿类中药,如滋阴养血而不助湿的生地黄、玄参、当归之类及除湿而不伤阴的茯苓、泽泻之类。
作者: 曹淑芬 2013-4-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