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治未病与哮喘敷贴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治未病是中医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哮喘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发病不仅与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各种过敏原的刺激有关,而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气道高反应是哮喘的重要特征,气道炎症则是气道反应性的最主要决定因素。哮喘四季均可发病,但大多数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治未病”是中医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的最为经典的论断,明确提出了“未病先防”的思想内核。一般认为“治未病”有下面三个涵义,即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

  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发病不仅与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各种过敏原的刺激有关,而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气道高反应是哮喘的重要特征,气道炎症则是气道反应性的最主要决定因素。

  哮喘四季均可发病,但大多数患者的发病见于冬春或秋冬交换之际。因此,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治疗哮喘的重要手段。其中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是冬病夏治的一大特色.这种疗法可追溯到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的白芥子涂法.沿用至今。夏季三伏天,肌肤腠理井泄,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使药力循经络直达病所。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以缓解哮喘患者冬季发病的症状,减少反复发作的次数.促进康复,达到“治本”的目的.因而发扬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并具有疗效可靠、应用广泛等优点。

  临床上中药外敷治疗哮喘的方剂有多种,方法迥异不同,但以穴位敷贴多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依据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上海市名中医秦亮甫教授的临床经验方,采用中药循经敷贴.“主取督脉”以治哮喘,喜获良效。曾对3000名患者作出疗效统计,有效率为86%,可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延长哮喘发作的间歇期,减轻哮喘的发作程度,减少了就医次数,从而降低了就医费用。

  哮喘病因或为卫阳虚弱,外邪侵入;或为脾肾阳虚,阴邪内恋:或为痰湿之体,助饮停留。虽后可转化为虚实夹杂症,但其主要病因是外涉卫阳不固.内涉肺、脾、肾三脏。因此主取督脉以治哮喘,道理有三。其一,主取督脉以固卫阳,督脉是阳脉之海,统率一身之阳.具有保卫体表的作用。其二。取督脉以取其别走太阳之意。督脉的二十八穴位中有4处与膀胱经交会(即督脉本经循行于头脊正中,风门、风府、百会、神庭分别与足太阳会),而哮喘涉及的脏腑主要为肺、脾、肾,人体五脏的背俞穴均在足太阳经上。其三,取督脉重在取穴以大椎、陶道、身柱为主穴。大椎又有“百劳穴”之称.具有治疗各种虚损之作用.现代医学大椎穴的研究证明大椎穴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其“阳气所会”“百劳穴”之意可能均在其中了;而陶道系足太阳膀胱经之会,有解表退热作用;身柱具有降逆、止咳、平喘、退热之功,三穴共用有散寒通阳、清热解表、平喘之功效。

  由此可见,主取督脉以治哮喘的中药循经敷贴具有“冬病夏治”、“内病外治”、“扶正祛邪”之功。不失为防治哮喘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 2009-7-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