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

来源:平安健康网
摘要: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药材标准及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验收会7月18日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举行。该研究于2001年立项,旨在建立和全面提升当前中药材的各种标准,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技术规范,初步建立若干疾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以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联合全国多所中医药研究机构,经过3年的努力......

点击显示 收起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药材标准及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验收会7月18日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举行。该研究于2001年立项,旨在建立和全面提升当前中药材的各种标准,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技术规范,初步建立若干疾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以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联合全国多所中医药研究机构,经过3年的努力攻关,终于取得了丰硕成果。该研究项目主要涉及中药材优良种质标准、中药材质量标准和中药材炮制品质量标准等三个方面的工作,涵盖了中药原植物、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

  研究人员通过总结现行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在收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反复筛选,最终选定了14种中药材优良种质、36种中药材以及9种中药材的炮制品作为质量标准的研究标的,对大黄、防风、丹参、鸡血藤、枳壳、香薷、续断等13种用量大、质量标准需要完善的中药材,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定性、定量制定了它们的质量标准,并完成了部分品种的指纹图谱研究,使我国中药材标准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药效学研究确定了部分药材的药效成分及分析方法,已经有12个品种的研究成果通过国家药典委员会的复核,将被纳入即将出版的2005年版《中国药典》。

  在中药材炮制品质量标准研究方面,研究人员对大黄生片与熟大黄片、肉苁蓉生片与酒苁蓉片、何首乌生片与制首乌片共3种药材的炮制品系统地进行了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规范化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在研究中,我国科学家首次建立了用HPLC法测定香薷药材中抗菌活性成分香芹酚和百里香酚含量的方法;首次证明中药材鸡血藤活血化瘀成分之一,是以表儿茶素及儿茶素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大分子单宁(procyanidine)物质;首次以GC方法确认肉苁蓉中润肠通便的活性成分确为甘露醇,而不是半乳糖醇。

  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中,科研人员在充分考虑中医药注重人体平衡,整体调节治疗优势的基础上,科学地选择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临床研究、信息系统分析等方法,初步建立了中风病、IgA肾病肺癌、Ⅱ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冠心病、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头风病、流行性感冒等8种疾病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尤其是围绕证候的动态时空性,研究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的形式与特征,突出了对“候”的动态研究,为建立病证结合的疗效评价标准提供了新思路。

  专家组认为,“中药材标准及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研究所取得的多项研究成果具有前瞻性,对推动深化中药材标准与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标准的关联性研究和我国中医中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2009-8-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