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积聚证鼓胀可并见

来源:中医药报
摘要:鼓胀是以腹大如鼓,脉络暴露为特征。众所周知,鼓胀常可与积证并见,因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积证迁延不愈,可发展演变至鼓胀。但是一般而言,鼓胀少与聚证并见,因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

点击显示 收起

  积聚是指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鼓胀是以腹大如鼓,脉络暴露为特征。众所周知,鼓胀常可与积证并见,因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积证迁延不愈,可发展演变至鼓胀。但是一般而言,鼓胀少与聚证并见,因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然而在现代,借助西医检查手段,常可发现鼓胀与聚证并存。

  支女,78岁,2006年1月10日就诊。主诉:腹部胀痛,伴腹部时有条索取状物隆起,时聚时散,大便干结,次疾已有3月余,近1周加重,舌偏红,苔薄黄,脉细弦。患者有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史数十年,今日8超检查示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有少量腹水。按照传统看法,中医诊断:聚证(气滞湿阻型);治疗原则:理气导滞;方剂可选用木香槟榔丸等。但是B超检查显示有少量腹水,而木香槟榔丸并无逐水利尿之功。为了提高疗效,宜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即理气导滞与化湿利尿治则同用。处方:木香15g,槟榔l5g,青陈皮各12g,枳实15g,厚朴15g,莱菔子15g,路路通l2g,香附12g,三棱12g,莪术12g,制大黄l0g,牵牛子15g,陈葫芦瓢80g(先煎代水),7剂。二诊(3月14日),腹部胀痛止,腹部再无条索取状物隆起。今日B超复查示腹水消失,前方续服10剂,以固前效。

  以上在木香槟榔丸的基础上加陈葫芦瓢,则全方可以发挥行气导滞、逐水利尿的作用,结果聚证愈而腹水消,一石两鸟。借助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手段以用来为中医治疗服务,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必须的;“病”、“证”结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疗效。

  再以上支女为例加以说明。2008年9月23日支女又来就诊。这次主诉腹胀,但并无聚证表现,大便虽1日1次而欠不通畅,两下肢浮肿.舌淡红,苔白腻,脉细弦。8超检查结果:肝弥漫性损伤,血吸虫病性肝硬化;少量腹水。按照传统看法,中医诊断:(1)水肿(溢饮,水湿溢于肌肤),(2)痞满(气滞湿阻型);治疗原则:化湿消肿,行气消痞;方剂可选用五皮饮合木香槟榔丸一类。但是B超检查示有少量腹水.仅以五皮饮以皮达皮,化湿利水作用较弱,难以驱除脏腑内里的水饮;而木香槟榔丸专行气消食导滞,并无化湿利水之力。由于腹水兼有浮肿,为了取得更好的疗效,我们甚至从根本理念上可以考虑放弃“痞满”的诊断而代之以“鼓胀”。可以考虑放弃使用木香槟榔丸代之以别的利水作用更大的方剂进行治疗。谨以己椒苈黄丸、五皮饮加减处方:防己12g,川椒目6g,葶苈子15g,制大黄10g,泽泻15g,车前子30g,猪苓15g,五加皮15g,茯苓皮15g,厚朴10g,枳壳10g,14剂。

  二诊(10月7目):大便通畅,两下肢浮肿消退,腹胀减:但B超下仍有少量腹水。上方去五加皮、茯苓皮、厚朴、枳壳.将葶苈子、泽泻增至30g,再加茯苓15g,白术12g,黄芪15g,陈葫芦瓢120g(先煎代水),7剂。

  三诊(10月14日):大便通畅,两下肢不浮肿,腹胀消除:8超复查无腹水。上方去陈葫芦瓢,将葶苈子减至12g,泽泻、车前草减至15g,另加党参12g,当归15g,火麻仁12g。予14剂以资巩固。当有微量腹水时,不可能显示出腹大如鼓,致使传统中医四诊手段无法辨识为“鼓胀”,从而影响治疗方法的选择决策。利用B超检查可以发现少量腹水,对确定病名诊断、治疗原则、选方用药有很大的参考作用,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参考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中医“微观辨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中医的诊断以及治疗决策。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这是中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需要。当然,对于一味以现代医学发病机理及中药理学研究结果处方论治、全然不顾中医基本理论的临证方法,实也不敢苟同。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