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肝主筋脉颤震田

来源:中医药报
摘要:除此以外,笔者认为更应该紧紧抓住肝主筋脉&rsquo。颤震主要是经络筋脉的病变,经络筋脉的病变一般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一是肝藏血不足或肝肾精血亏虚无以濡养筋脉,二是瘀血阻滞经络,三是痰阻经络,皆使经络筋脉无从发挥正常的功能而生颤震。主诉:最近出现手抖、头摇,不能自主,兼胸闷,舌麻,自觉面部肌肉绷紧,目糊......

点击显示 收起

        颤证又称颤振、颤震、振掉,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内科书上一般分为“风阳内动”、“髓海不足”、“气血亏虚”以及“痰热内动”等证型。临床实际很少见到以上单纯的证型,因此需要复合组方治疗。

        历来中医根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的论述,多从肝风论治。除此以外,笔者认为更应该紧紧抓住“肝主筋脉’’的生理病理进行思考。颤震主要是经络筋脉的病变,经络筋脉的病变一般由以下几个因素造成:一是肝藏血不足或肝肾精血亏虚无以濡养筋脉,二是瘀血阻滞经络,三是痰阻经络,皆使经络筋脉无从发挥正常的功能而生颤震。因此,对于一般的颤证,可以从平肝熄风、补血或滋养肝肾精血、活血化瘀、化痰等四个方面着手组方进行治疗,亦即基本涵盖教科书上的四个证型的治疗方药。黄某,女,76岁,2005年4月27日就诊。主诉:最近出现手抖、头摇,不能自主,兼胸闷,舌麻,自觉面部肌肉绷紧,目糊.舌淡红、舌下静脉瘀曲显露,苔薄,脉小弦滑。无高血压病史。诊断为颤证,痰瘀阻络,肝风内动;治宜养血活血,化痰通络,平肝熄风;补阳还五汤与小陷胸汤为主加味:黄芪30g,桃仁12g,红花6g,地龙6g,赤白芍各12g,当归30g.川芎12g,丹参18g,全瓜蒌30g,半夏12g,黄连6g,天麻12g,葛根30g,钩藤12g,珍珠母30g,淫羊藿12g,7剂。二诊(5月4日):手抖头摇及胸闷减半,原方继服7剂。半年后随访得知,当时服药两诊合计14剂后,手抖、头摇、胸闷全部消失,至今无异常。其间并未服用任何其它中西药物。

        风性主动,手抖、头摇、目糊乃属肝系风动;胸闷、舌麻、脉小弦滑示有痰;舌下静脉瘀曲显露示有瘀血。老年体衰,气血渐显不足,不能濡养筋脉而生内风;另一方面,血少则涩.血瘀夹痰阻滞经络,筋脉失却约束,故手抖、头摇、面肌绷紧。以补阳还五汤加丹参活血化瘀,兼益气养血;小陷胸汤化痰;天麻、钩藤、珍珠母、葛根(包括地龙)熄风平肝。至于淫羊藿,《医学入门》云其能“治偏风手足不遂,四肢皮肤不仁”,有补肾之功,无助阳之弊。一方面由于组方合理,另一方面也许由于病浅未       

深,故获痊愈。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