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中药内外并治黄褐斑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杂志
摘要:黄褐斑中医学称面尘、皯黯、黧黑斑、肝斑等。笔者在临床经详究病史,据其肾精亏损、血虚劳倦、情怀不遂等,针对病因分型施治,内拟补肾疏肝、清泻相火、通络活瘀、导滞排毒方药,外用中药组方粉碎过200目筛作散剂调水作面膜,1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方药:黄芪15g,白术12g,陈皮9g,升麻3g,柴胡9g......

点击显示 收起

  黄褐斑中医学称“面尘”、“皯黯”、“黧黑斑”、“肝斑”等。笔者在临床经详究病史,据其肾精亏损、血虚劳倦、情怀不遂等,针对病因分型施治,内拟补肾疏肝、清泻相火、通络活瘀、导滞排毒方药,外用中药组方粉碎过200目筛作散剂调水作面膜,1个月为1个疗程,临床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血虚劳倦型

  内治法:多因饮食不节、偏嗜五味,脾失健运,气血不荣于上;或喜好辛辣肥厚、湿痰内生,脉道涩滞,不能荣养于面。症见颜面淡黄褐色点状满布,疲乏纳呆,眠差头晕,舌淡胖苔红,脉沉或细或濡。治以健脾益气、养血祛斑。方药:黄芪15g,白术12g,陈皮9g,升麻3g,柴胡9g,党参12g,当归9g,鸡血藤20g,川芎9g,桂枝9g,桃仁10g,半夏9g,泽泻12g。连服30剂,经期减服。或内服补中益气丸合参苓白术丸。

  外治法:西洋参、茯苓、牵牛子、白及、甘松、当归、白芷、菊花、白附子、白术、茵陈、赤芍、白芍、皂刺、银杏叶、丹参、僵蚕各15g,轻粉2g。混合粉碎尽细,先洁面,用磨砂去死皮或去角质霜(连续用则不需每天去角质),加乳剂基质配成霜面膜,一次30~40min(暴露上下眼睑),或和石膏粉水调热敷。然后去掉,用清水洗净即可。一般隔日1次。最简单的方法还可让患者直接用蜂蜜、奶或水调敷。

  精亏损型

  内治法:多因房室劳倦、久伤阴精,或人到中年,。肾精亏耗,水亏不能制火,虚火上炎,燥结成斑。或因产后亡血失精,加之饮食劳倦、阴虚火旺,内燥成斑。症见颜面双侧黧黑,呈片状或淡黑,小便黄赤,眠差,舌体瘦薄,苔薄黄,脉细数。治以滋阴降火,导滞排毒。方药:知母15g,黄柏12g,生地黄20g,泽泻9g,牡丹皮9g,山药20g,透骨草15g,茵陈12g,红花12g,鸡骨草12g,紫石英10g,虎杖12g。连服30剂为1个疗程,经期减服。或内服知柏地黄丸合逍遥散。

  外治法:青蒿、珍珠母、旱莲草、白蔹、玫瑰花、女贞子、菟丝子、防风、天花粉、赤芍、白芍、皂刺、白及、白蒺藜、甘松、银柴胡、土鳖虫各10g,轻粉2g。使用方法同上。

  肝郁脾虚型

  内治法:凡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思虑伤脾,气机紊乱,气血悖逆,不能上荣于面,则颜面失荣或血瘀于上。症见面色斑块淡黑或黄褐,烦躁易怒,胸胁闷胀或头晕心悸,舌质淡红,苔薄,脉弦或细。治以疏肝解郁,理气消斑。方药:赤芍12g,柴胡9g,当归10g,茯苓10g,白术9g,薄荷3g,香附10g,牡丹皮9g,栀子3g,白蒺藜10g,僵蚕9g,川芎10g,升麻3g,桃仁10g,土鳖虫10g。连服30剂为1个疗程。经期减服。或内服逍遥丸。

  外治法:当归、白及、天花粉、玫瑰花、白芷、白芍、白术、丹参、黄药子、牵牛子、赤芍、大黄、白蔹、白菊花、柴胡、防风、土鳖虫各10g,轻粉2g。使用方法同上。

  “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失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理受风,致气血不和,或涩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发黑肤。”根据以上记载,充分说明中医认为气血不和,外腠肌肤乃成斑。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明代《外科正宗》、晚清《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更进一步阐述了因证脉治。我们在临床遵古鉴今,颇得心应手。尤其外用方法,简单实惠,无毒副作用,疗效确切,容易被大家接受。另外,对常以黄褐斑为主诉的患者,嘱咐保持情志舒畅,睡眠充足,夏季防晒,多食蔬果。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