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综合治疗

来源:39健康网
摘要:其临床特点为对侧上、下肢出现剧烈的,难以形容的自发痛或激发性剧痛,剧痛为持续性,可突然加重,强光照射、风吹、特殊气味及高尖的声音等刺激可加剧疼痛。自发痛常伴有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其疼痛的部位不清,常呈弥漫性,并难以说出准确的定位。疼痛的性质有灼烧感、冷感和难以描述的痛感。疼痛常受情绪的影响,情绪激......

点击显示 收起

  丘脑痛是最具代表性和最典型的中枢痛,在解剖结构上,丘脑是一切传入纤维首先汇集的部位,是把来自体内的各部感觉刺激传向大脑皮层的中间转运站。因此,当丘脑发生损害时感觉障碍的表现比较突出,丘脑痛便是其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临床特点为对侧上、下肢出现剧烈的,难以形容的"自发痛"或激发性剧痛,剧痛为持续性,可突然加重,强光照射、风吹、特殊气味及高尖的声音等刺激可加剧疼痛;自发痛常伴有感觉过敏和感觉过度,其疼痛的部位不清,常呈弥漫性,并难以说出准确的定位;疼痛的性质有灼烧感、冷感和难以描述的痛感;疼痛常受情绪的影响,情绪激动可使疼痛加重;对通常的镇静剂和治疗反应不好。

  随着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多学科的交叉,目前治疗脑卒中后疼痛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种疗法,而必须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我们采用针刺、中药、心理支持以及康复按摩等综合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疗效。

  针刺止痛

  1.调神止痛法 石学敏院士根据《素问·灵兰秘典》“主不明,使道闭塞不通”之意,认为疼痛病机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经脉气血运行不畅,而经脉气血的流行又与心和神关系密切,神能导气,气畅则道通,通则不痛,“心寂则痛微”。故治以调神法,重用内关、人中理气调神,“调其神,令气易行”,能收“以意通经”而镇痛之效。并根据疼痛部位,辅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以调神为主为先,以通经为辅为用,共奏调神导气、止痛移疼之效。头痛甚,治以水沟、内关调神理气,风池、天柱通经活络;上肢痛甚,治以水沟、内关调神理气,外关、极泉通经活络;下肢痛甚,治以水沟、内关调神理气,阳陵泉、委中通经活络等。

  2.阻力止痛法 取患者疼痛最明显的体位,医者于疼痛最明显的部位或穴位针刺,进针得气后,行深部雀啄手法,然后将针提至皮下,嘱患者作最疼方向的主动运动,此为一种针刺与肢体运动相结合的治痛方法,具有针刺止痛和运动止痛的双重作用,用于脑卒中患肢痛证疗效显著。

  3.温经止痛法 《素问·举痛论》指出:“寒气客则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则痛。”温经止痛法包含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取远处具有温阳行气、温经通络之穴位,使阳气通、寒湿去、病痛除;第二取局部穴位,予温针、艾条等给予温热刺激,使寒客之经脉温通,郁滞之经气运行。二者相互协同,起到温阳行气、温经散寒、祛瘀止痛的作用。

  4.刺络拔罐法 是石学敏院士根据《灵枢.·官针篇》论述的九针中的刺络发展而来的。用三棱针、毫针刺破人体一定部位,溢出适量血液,使郁积于经络、肌肤之邪毒随血而出,通过通经活络以达瘀去痛止的治疗方法。单纯刺络法为血液自然流出,或稍稍挤压针刺局部,往往瘀血留驻不消,贼邪伏而不退,虽有祛邪、散风、疏经通络之作用,但不能达到尽去其邪之效果。《医学源流》曰:“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若血射出而黑,必会变色,见赤为止,否则病必不除而反为害。”根据经典之论,均明言血尽方可邪出,然应用传统络刺法难求其尽,故思加压之法,于病变部位点刺后置罐拔之,这样医生可透过玻璃罐直接观察出血量,达到预定标准,即行取罐,可获"瘀邪祛,风寒散,筋脉通,气血活,经脉濡"之功效。针对脑卒中后病人常出现的患肢以及肩、肘、膝等关节的肿胀疼痛,使用刺络拔罐疗法,令其患部出血3~5ml,可起到活血止痛消肿之功。

  中药内服

  脑卒中后中枢痛常常在半身不遂的同时伴有肢体疼痛及感觉障碍,究其原因多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唐容川《血证论》云:“瘀血在经络脏腑之间,则周身作痛,以其堵塞气之往来,故滞凝而痛,所谓痛则不通也。”治则以祛瘀通络,行气止痛为大法。以桃红四物汤加减化裁,方药: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5g,当归15g,白芍15g,甘草l0g,地龙l0g,香附l0g,元胡15g,鸡血藤15g.,水煎服,每日1剂。如头痛甚加白芷、细辛;上肢痛加桑枝、葛根;下肢痛加牛膝、独活;痛剧者加水蛭、蜈蚣等。

  中药外用

  1.中药熏蒸湿敷 采用制川乌、草乌、苏木、独活等近十种天然药材煎制后,取其汁患部熏蒸,取其质患部热敷,是一种集热疗与中药渗透为一体的特殊治疗方法。能有效激活人体细胞活性,调节改善微循环,具有舒筋活络、化瘀止痛的作用。本法对脑卒中偏瘫及疼痛有很好辅助治疗作用。每日治疗1次,20为1疗程,1~2疗程可获显效。

  2.中药药浴 选择适合的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药物包入纱布中,然后放在水内煮沸20分钟,或先将药物研成细末装在布袋中煎煮,或者提炼中药成液体制剂,直接倒入热水中,然后把肢体浸泡入药液中,使药液直接与皮肤接触。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透入体内,发挥作用。此外,药浴的热量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促进康复,弥补内服药物的某些不足。

  3.针洗Ⅰ号方外洗及涂擦 本方为石学敏院士根据唐代侯宁极《药谱》收载,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进行加减化裁而成的外用洗剂,可涂擦、熏洗,简便易行,用于减轻中风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等。方中生川乌、生草乌性辛热,祛风湿,散寒止痛为君药,配伍以乳香、没药、透骨草等,共奏祛风散寒、活血止痛之功效。

  心理支持疗法

  指导和调动患者内在的积极性,并指导家属积极配合,充分理解、帮助患者;采取心理疏导、认识、松弛等心理治疗方法,消除患者的悲观恐惧情绪,学会放松自己。积极配合推拿按摩手法进行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