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中医误诊浅析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误诊是医疗活动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生理论水平的高低和经验是否丰富虽然是主要原因,但与医生的道德水平和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等也有关系。一、基本功不够扎实中医诊病若想避免误诊,首先必须精通中医理论,对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过系统学习,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有师承、勤于实践......

点击显示 收起

    误诊是医疗活动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误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生理论水平的高低和经验是否丰富虽然是主要原因,但与医生的道德水平和患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等也有关系。
    一、基本功不够扎实中医诊病若想避免误诊,首先必须精通中医理论,对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过系统学习,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有师承、勤于实践,在专科的基础上旁及他科,才能熟练而正确地进行辨证施治。
    二、缺乏广博的知识面中医诊病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整体观。因此,若想做一个“明”医,不但要求明医理,在古代哲学、军事、现代辨证法、心理学等各方面,都应有所涉猎,并有一定的造诣。另外,在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还必须较熟练地掌握西医的基础理论和诊断方法,这样才能见微知著,诊断明确。
  三、四诊资料不全“四诊合参”是正确诊断的前提。.有的医生为表示自己医术高明,只重视脉诊,而忽视其他诊法,必然容易漏诊或误诊。同时还应重视现代科学的检查方法以及辅助诊断,这样才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四、“先入为主”的思想作怪大脑在思维过程中,先接受了一种思想或认识,并认为是正确的。如一个患者自诉“眩晕”,医生在大脑中马上做出是“肝阳上亢”的诊断结论。即使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或片面的,大脑中再也不能接受不同的认识,这就是“先人为主”的思想表现。
  五、缺乏系统的诊断思维方法中医在诊断过程中,应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用辨病以揭示疾病本质的特性;用辨证揭示疾病在发展阶段中的特性,使诊断更加深化。在辨证思维方面,一般主张按“七步法”进行:即追询病史、探求病因、落实病位、阐明病机、分清病性、辨析病势、确定证型等。这对帮助我们形成诊断思维有重要意义。
    六、不能知常达变良医在诊治疾病过程中,非常重视“知常达变”,反对“一般化”,提倡“个体化”,重视经验,但又反对“经验主义”。主张“师其古而不泥其古,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临证处方一定要灵活运用。
    七、忽视诊断中的“动态观”中医认为,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保持着动态的平衡,机体本身的各器官之间也保持着动态的稳定。特别是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病情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医生在诊断中要不断的观察,分析病情的变化,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修正治疗方案。
    八、缺乏高尚的医德医风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医家立身行事之本。所以,医生对患者必须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不能总是考虑个人得失,更不能持己之常,专心经略财物,或以衣帽取人。对有利可图者,曲意迎合;对无利可图者,则敷衍塞责,使诊断蒙上感情色彩。
    九、患者对医生缺乏充分的信任患者在求诊时,对自己认为可以信赖的医生,可毫无保留地诉说病情。若医生的言行不足以使病人产生信任感,讳疾不言,甚至故意隐其病状,试医以脉。医生在这种情况下,采集的资料不全,自然就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
作者: 孙清廉 2013-6-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