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如何理解“三宝”之“神”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中医典籍中,在对人身三宝精、气、神的论述中,以精气之论最详。对神的内涵加以分析讨论,有助于我们对神的理解。粗守形,上守神,只有理解了神,临床上才能围绕人神进行论治。《素问》将形脏与神脏并列,显然神脏是非形之脏,神脏应该是主观抽取出来的虚拟概念,是对特定系统的功能概括,冠以神之名,是形而上的概念。...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典籍中,在对人身三宝“精、气、神”的论述中,以精气之论最详。“精”有先天之精、后天之精及脏腑官窍之精;“气”有阴阳之气、三焦之气、元气中气宗气、脏腑之气及经络荣卫之气等。然而,对“神”的论述较少,受古文化用语特点的影响,在不同语境中“神”的涵意有大有小,甚或所指完全不同,难以辨识。对“神”的内涵加以分析讨论,有助于我们对“神”的理解。“粗守形,上守神”,只有理解了“神”,临床上才能围绕“人神”进行论治。
l神是生命力的体现
  在传统文化中,“神”所指的涵意包括:①情感、思维、意识:如“神态自若”“神采飞扬”“心神不宁”、“神魂颠倒”等,我们常把精神充足、反应灵敏叫“神气活现”。②有特殊效应的事物拟人化:传统文化中有“山神”、“风神”、“雷公电母”等,司天于之神甲乙有十、司地支之神子丑十二,北京“白云观”塑有“六十甲子”之神像。天有五行之神运金、木、水、火、土,地有六气之神从化三阴三阳。《素问•天元纪大论》云:“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古人对“神”概念的运用可谓是“神用无方”。在《素问•天元纪大论》指出:“阴阳不测之谓神,古人对诸多“神奇”的事物怀有朴素的崇敬。返观人体,这种形象的称谓比比皆是,《黄庭经》述内景云:“肝神龙烟,字含明……脾神常在,字魂停……肺神皓华,字虚成……肾神玄冥,字育婴……胆神龙曜,字威明”,有发神、耳目口鼻五官之神、胸神腹神等,又“泥丸百节皆有神”,“所言节者,神气游行出入之所也” ,总为“人神”。大抵“精”为生命的本源,“气”为生命之推动力,“神”为生命力或能力的神奇体现。
2形脏、神脏有别
    《素问•六节脏象论》云:“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钉,《素问•三部九候论》云:“故神脏五,形脏四,合为九脏”。《素问》将“形脏”与“神脏”并列,显然“神”脏是非形之脏,“神”脏应该是主观抽取出来的虚拟概念,是对特定系统的功能概括,冠以“神”之名,是“形而上”的概念。所谓“两精相搏谓之神”,“神乎神,客在门”,中医以“神”论功能,注重功能,“上守神、下守形”不可将神脏与形脏一一对应,否则何来“合为九脏”?“形”者可触可见,《灵枢•经水》日:“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脏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皆有大数”。“精”者可观血气盛衰以计量之,“气”者可察升降出入之机以揣度之,唯“神”者游行出入,变化莫测,古人从多角度、多层次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且有切实的掌握和高超的运用。
3形神合一
    功能效应取决于形体结构特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根于中者,命日神机”。“神”依附形而存在,形因神才有生机。《类经》云:“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神则形不可活,无形则神无以生。《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灵枢•天年》云:“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灵枢•本神》谓:“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中国人计算年龄是从两精相搏成人神之时,胎儿在母体中就开始,故称“虚岁”。《灵枢•天年》对形神的发育有较全面描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五十岁,肝气始衰,…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神去则机息”,所以要“守神全形”、“保形全神”,形神共养。《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形体不弊,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4多个形脏协作产生新的神用
    “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完整的生命体需要各大系统组织结构正常,又需要这些组织结构相互协调运作。个体的形脏要执行所承担的公共职能,都牵涉到多个脏腑。木之为木、金之为金,皆因其在五行之中既有横向联系、又有纵向联系,既有“益”之正反馈调控,又有“损”之负反馈阴阳消长。多个形脏协作产生新的功能,才是量变引起质变,在更高一层产生更高的神用,呈现“神”的网络纲纪。这些“神脏”以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等手法进行运作,“神”谓有若无,谓无复存。当把所有的东西都转化为“神”时,便可在“神”的层次上操控应用。因为每个冠名的“神”都是对实际形的功能的概括,在“神”的层次进行的调控必然对具体的身形产生切实影响。“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言“藏象”者,隐藏在背后的象也;《素问》者问素也,即探讨本来的深层原因;日《灵枢》者,运此枢灵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把某形物从整体境界分离出来以研究是现代医学的特长,严谨且可重复,易着色、着相;中医学恰恰相反,甲爪关乎于木肝、须发关乎于血肾、皮毛关乎肺大肠,至虚有盛候、大实有赢状,言必推天地以及人,司外以揣内,见微而知著;草石可治病,灸刺能通经,信手拈来,宜神乎其神;上病而返下取,交维经互刺缪,牵一发而动全身;有势即攻邪,顺性以补虚;神农尝百草,胎胪转药囊,遣君臣与佐使,用药如用兵等等正治反治,皆可桴击鼓以应之。
5有弹性的“神”
    人体的生命力在于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能自动分析所处的内、外环境,采取优化方案存活,并具有创造力,这是中医对人体伟大而智慧的领悟。中医为了说明这一特点,用可触见的事物取类比象。如《灵枢•经脉》云:“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庄子》日:“古且一身犹一国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理身则知理国,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吝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竭则身死”。以经水喻经脉,将湖泊比奇经;穴有“中庭”“步廊”“膺窗”“玉堂”“库房”之如居室;有“璇玑”“天枢”“紫宫”“地机”“天柱”“昆仑”之如宇宙;有沟渠溪谷海、云门风府、列缺霹雳孕万物;有丘墟陷渊、丰隆滚雷长地机;大都商阳、建里通谷、肩井涌泉等生动传神地演绎生命之奥妙,洞悉万物于生长之门。传统文化有“语难及意”,所以要靠领悟,而不是逻辑推理。弹性适应力是成熟系统的主要特点之一,中医对“神”的论述表现得似乎模棱两可、难以捉摸,如中医看病,不同医师对同一病情可能有不同见解,即使看法一致,处方可能不同,原因在于从多角度探讨生命、层次调治,充分体现了“人神”作为“万物之灵”具有的强大生命力,而中医学典籍仅是《四库全书》之子部之十四类之一,传统文化之精妙由此可见一斑。
6十二官不得相失
6.1  五脏各司其职:人体中五脏是最必不可少的,五脏中无论哪脏停止运作,都会令生命无法延续。每一形脏都具有特殊的形态组织结构,能对信息、能量作出反应和处理,产生一定效应。每一“神脏”都是其相应系统的监管者,各司其职,故有“神”名。《说文》云:“神,从示申,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礼记•礼运》云:“百神受职焉,古时官吏在申时处理政务,所以五脏六腑又称为“十二官”。官者,管也。“十二官不得相失”。肝者将军之官,名日“龙烟”字“含明”;心者君主之官,行血出神明,名“丹元守灵”;相傅之官肺
“皓华虚成”;肾为作强之官主水纳气藏精生伎巧,名“玄冥育婴”;脾神“魂停常在”仓禀之官运化知周;胆神“龙曜威明”精而判中正;三焦决渎,膀胱州都,小肠泌清浊,大肠传导化物出。
6.2络之径:经络系统使“形神”之间及“神”与“神”密切联系。“经络者,所以行气血处百病调虚实决死生”,以任脉统诸阴、督脉统诸阳,又“督”脉前行兼任,任督全身。经络系统嘱脏牵腑发官窍连四肢,循行中根结支别,离合出入“感而遂通”。这个联络协调一旦中断则“使道闭塞,形乃大伤”。到达体表四肢的穴位叫“节”,“所言节者,神气游行出入之所也,非皮肉筋骨也,所以穴位只存在于活体身上。这个游行出入的规律便引出了针灸补泻、子午流注等。可以说“神”通过经络以“气”的力量统调管理“精”之身体。
7结语
    综上所述,中医概念的“神”是指切实的功能。“神”统管身体,是人身“三宝”中之提纲挈领者,不同的层次有不同级别和更高功用的“神”。从人体宇宙观和身体精气管理方式看“人神”的功用和运筹之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领会中医的精髓,“上工守神”,探究和阐明“神机(神气)”学说,将对临床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 胡先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