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讨论

如何合理使用大黄

来源:民族医药报
摘要:大黄,又叫锦纹、香大黄、马蹄黄,以其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有推陈致新之功,斩关夺将之能,所以又有将军之称。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鸡爪大黄的根茎。大黄之功无量,但却有病人贬之。追溯其因,缘由医者滥用大黄,导致病未治好,反伤正气,甚至因误治而断送了病人的生命的缘故。...

点击显示 收起

    大黄,又叫锦纹、香大黄、马蹄黄,以其性沉而不浮,走而不守,有推陈致新之功,斩关夺将之能,所以又有“将军”之称。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或鸡爪大黄的根茎。其性味苦寒,人脾、胃、肠、肝及心包络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黄之功效,所以临床运用非常广泛。
    大黄之功无量,但却有病人贬之。追溯其因,缘由医者滥用大黄,导致病未治好,反伤正气,甚至因误治而断送了病人的生命的缘故。要使大黄不遭贬,就得合理使用大黄。笔者认为,要做到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严格掌握大黄的适应证由于大黄具有上述功效,所以临床上无论何种疾病,只要具备外邪已解,实热或湿热内结,大便不解,或肠中有食积,或湿热引起的泻痢或黄疸,或火热实证迫血上溢引起的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目赤口疮,或热毒所致之疮痈肿痛,或上述诸证又继发血行受阻,或跌仆损伤,或脏腑经络中有瘀血留滞等,皆为大黄的适应证。掌握上述适应证,是合理使用大黄的关键所在。否则,当用而不用,必错失良机;不当用而用之,就必然会酿成误治。
  二、大黄所配伍的药物不同。其用途则迥然有别就泻下来说,大黄配厚朴、枳实、芒硝,则泻下之力很强;配芒硝、甘草,则泻下之力较为缓和;配附子、干姜,可治寒积便秘,配桃仁、虻虫等,可治瘀血经闭;配丹皮、桃仁、冬瓜子等,可治肠痈;配赤芍、归尾、银花、连翘等,可治痈肿热痛;配黄连、黄芩,可治胃热脘胀;配茵陈、栀子,可治黄疸,皆是其例。
    三、大黄炮制不同。作用不一如生大黄,其力甚猛,制熟之后,则其力缓和;大黄用酒炒,可增强活血之力;大黄炒炭,则既泻.火,又止血。
    四、大黄煎煮时间长短不一.所用亦异大黄煎煮时间短,泻下作用则较强;煎煮时间较长,泻下作用则缓和.同时略有收敛之效。故临床上急下则取短煎,缓下则煎时较长。如急证重证,正气无虚,或虚而不甚,又宜急下者,则大黄当用短煎;正气虚弱而又非下不可者,宜缓攻,所用大黄则宜煎时较长。否则,下之太过,必致正气更虚。
    五、用量及禁忌大黄用量一般为3~12克。然而,临床上用多用少,作用差异较大。如服用量极少,只有1.5克左右,则可作为苦味健胃剂或肠收敛剂,并可用来治疗消化不良、大便为水样之证。随着用量增加,其泻下作用则逐渐加强,大黄为泻下之峻药,主要用于里热实证,因此,元气不足,胃虚血弱,气分邪热尚未入腑成结及阴虚肠燥者,均不宜使用。另外,大黄的有效成分及色素,可以从小便、汗腺和乳汁中排出,所以,哺乳妇女不宜服用,否则,易引起婴儿腹泻。
作者: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