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针刺疗法

梅花针、毫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临床分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笔者采用新九针中的锟针、梅花针、毫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治疗方法1.镌针:划割患侧齿缝线相对的颊黏膜,采用纵向划割,每隔0.5cm赳1针,至出血为度,每周1次。2.梅花针:叩刺头面部三阳经,用中度手法叩刺其循行路径的常用腧穴......

点击显示 收起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临床分急性期、静止期和恢复期。笔者采用新九针中的锟针、梅花针、毫针治疗该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37例病人均为面神经麻痹,其中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l0~7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右侧面瘫15例,左侧面瘫22例。

  治疗方法

  1.镌针:划割患侧齿缝线相对的颊黏膜,采用纵向划割,每隔0.5cm赳1针,至出血为度,每周1次。

  2.梅花针:叩刺头面部三阳经,用中度手法叩刺其循行路径的常用腧穴2~3遍,以充血为度,隔日1次。3.毫针:取穴:风池、翳风、头维、太阳、承浆、四白、地仓、颊车、下关、牵正、阳白、颧髂、攒竹、迎香、人中、足三里、太冲。急性期取患侧风池、头维、牵正、太冲、翳风、健侧合谷。以毫针浅刺皮下5~7mm,得气后以泻法为主,留针30min。每天1次,禁用电针。静止期取患侧阳白、攒竹、下关,健侧合谷,以毫针直刺入穴位,得气后平补平泻,并用G6805一Z型电针治疗仪选疏密波,留针30min,每天1次,7天为1个疗程。恢复期以透刺为主,阳白透鱼腰,攒竹透鱼腰,太阳透下关,地仓透颊车,迎香透睛明,足三里,健侧合谷,以毫针透刺穴位,强刺激得气后以补法为主,并用连续波,留针30min,每天1次,10天为1个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面部所有区域功能正常;显效:仔细观察可看出轻微的功能减弱,可能有轻微的连带运动,面部静止时对称,张力正常,上额运动中等,眼轻用力可完全闭合,口轻度不对称;有效:有明显的功能减弱,但双侧无损害性不对称,可观察到并不严重的连带运动,挛缩和(或)半侧面部痉挛,面部静止时张力正常,上额运动微弱,眼用力可完全闭合,口明显不对称;无效:面部静止时不对称,上额无运动,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仅有轻微运动。

  治疗结果:37例中,痊愈26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97.3%。

  典型病例

  患者,女,36岁,2007年9月15日就诊。自述3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耳乳突部疼痛,并感右侧面部不适,2天后出现口角歪向左侧,右眼不能闭合,不能蹙额皱眉,鼓腮漏气。查见右眼闭合时眼裂o.3cm,右侧面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诊断为周围性面瘫。治以镘针划割口腔颊黏膜,梅花针叩刺头部三阳经,毫针取翳风、风池、头维、太阳、承浆、四白、地仓、颊车、下关、牵正、阳白、攒竹、迎香、人中、足三里、太冲,右侧合谷,针法如上。1个疗程后病情明显好转,2个疗程后病获痊愈。

  体会

  周围性面瘫俗称“口眼歪斜”,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通常认为营养面神经的血管受风寒、风热或病毒感染后产生痉挛,使该神经缺血、水肿、变性、受压而出现神经机能障碍。中医认为本病多由正气虚损,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侵袭面部经脉以致气血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成面瘫。笔者认为针灸治疗越早越好。急性期用梅花针叩刺是一种多针浅刺外治法,通过叩刺皮部能够驱邪外出。键针划割颊黏膜能够促进气血运行,改善局部代谢使疾病在最初阶段得到有效的控制。翳风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该穴有调三焦气机、疏风通络之功。牵正为治疗口眼歪斜的经验穴,合谷是治疗面部疾病的要穴,功能疏风解表,和营通络。合谷与太冲为四关,太冲为阴主血,合谷为阳主气,四关一开,则能和气血。由于急性期面神经水肿故不用电针。静止期直刺和恢复期透刺患侧面部穴位是周围性面瘫常用的方法。承泣、四白、地仓、颊车、下关为足阳明胃经穴,迎香为手阳明大肠经穴,颧髂和攒竹分别为手足太阳经穴,诸穴配合使少阳经气得以疏通,并采用电针加强面肌收缩力。采用镌针、梅花针、电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治愈率高,病程短,值得推广。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