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中医疗法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治疗乳腺病三则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中医药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而灸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奇特的优点。笔者在临床上善用灸法治疗乳腺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举验案三则,仅供同道参考,不妥之处,望予指正。主诉:双乳肿块、疼痛反复发作6年余。3cm的硬物,表面呈结节状,质地韧硬,活动度可,触痛明显,其周围可触及多个小肿块及结节。...

点击显示 收起

王银狮 马冬梅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044000)
乳腺疾病是广大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乳腺癌,已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和影响着妇女的身心健康。中医药在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而灸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奇特的优点。笔者在临床上善用灸法治疗乳腺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举验案三则,仅供同道参考,不妥之处,望予指正。
乳腺增生
患者,女,36岁。1999年4月16曰初诊。主诉:双乳肿块、疼痛反复发作6年余。病史:双乳胀痛与月经周期、情绪不好有关,伴有月经推迟,行经量少,色红,有血块。曾服逍遥丸、天冬素片、乳癖消、维生素E、维生素B。、中药百余剂,疗效不显。查体:双乳外形对称,乳头皮肤无异常。左乳外上象限可触及3cm×3cm的硬物,表面呈结节状,质地韧硬,活动度可,触痛明显,其周围可触及多个小肿块及结节;右乳外上象限、内上象限可触及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结节,质地韧,活动度可,有触痛感,双乳乳头可挤出少量淡黄色溢液,腋下淋巴结未触及,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乳腺钼靶X线摄片示:双乳腺小叶增生。西医诊断,双侧乳腺增生病,中医诊断:乳癖;证属肝气郁结,冲任失调。治法:疏肝理 气,调理冲任,散结止痛。用艾条温和灸阿是穴、膻中、乳根、期门、屋翳、三阴交,每穴15min,每日1次,1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肿块缩小变软、疼痛减轻;休息l周后,继灸1个疗程,肿块疼痛皆消,临床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
按: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病的病因病机是肝气郁结,冲任失调,血瘀痰凝。治宜辨证辨病相结合,分别采用相应的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活血化瘀、化痰散结等治疗方法。本例患者采用灸法治疗,分别艾灸乳根、期门、屋翳,具有疏肝和胃、疏通乳房气血的作用;膻中为气海,以宽胸理气;三阴交乃三阴经交会之穴,补益肝肾,调理冲任;配合阿是穴活血化瘀,散结止痛,而直达病所。诸穴合用,共奏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散结止痛之功,证治相投,易获良效。
慢性乳腺炎
患者,女,26岁,产后2个月,于2001年3月29日初诊。主诉:左乳肿块疼痛20天。现病史:1个月前哺乳致乳头皲裂,哺乳痛甚,经治无效。10天后突然左乳肿胀疼痛,皮肤微红,泌乳不畅,恶寒发热,头痛乏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乳腺炎,给青霉素640万U静脉点滴,早晚各1次,配服中药8剂后,皮肤红肿消失,疼痛减轻,肿块微硬。随后改用菌必治3g,静脉点滴,日1次;服中药治疗lO天,肿块不消,疗效不显,遂来我院诊治。症见:左乳外上象限肿块,如小鸡蛋大,质地韧硬,触痛轻,皮色不变,无波动感及全身症状,腋下淋巴结未触及。B超提示:左乳外上象限深部有一3.6cm×3cm×2.8cm混合性包块。西医诊断:左乳慢性乳腺炎;中医诊断:左乳乳痈,僵块期;证属气血热毒凝滞。治法:温阳消肿,化瘀散结。用艾条温和灸阿是穴、肩井穴,每穴灸15min,早晚各1次,并在B超引导下穿刺取黏稠脓液15ml;治疗5天后复诊:肿块明显缩小、变软,又穿刺抽取脓液6ml;继续治疗6天后复诊,B超示无液性暗区,脓腔消失,肿块缩至1.6cm×l.5cm×1.2cm大,继灸治10天,肿块消失而愈,继续哺乳。
按:灸法在临床上多用于急性乳腺炎的早期治疗,而用于慢性乳腺炎的治疗则报道甚少。本例患者乃因早期过用大量抗生素和寒凉中药,使局部热毒虽减,但致脓周机化,气血热毒凝滞,而形成慢性迁延性炎症,欲消而不能。临床上把乳内肿块具有皮色不变、韧硬不消、不热微痛等特征者,称为“僵块”。治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不可继用苦寒。艾灸阿是穴具有温经行气、活血消肿、消瘀散结、改善局部血运、促进炎症吸收和病变组织康复的作用,再配合乳痈经验穴肩井穴,相得益彰,疗效益佳。
乳腺癌
患者,女,76岁。1996年2月23日初诊。主诉:左乳硬块隐痛3个月余。曾在当地医院行中西药治疗,用药不详,疗效不显。建议放疗、手术治疗,因患者不同意,故来我院要求中医治疗。查体:左乳外上象限局部隆突,可触及核桃样大肿块,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与皮肤粘连,活动度小,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互相融合成团,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如花生米样大小4枚,质硬,舌淡,苔白厚,脉细弦。乳腺钼靶摄片提示:左乳内有一2cm×2cm的肿块影,边缘呈毛刺状,内有细小密集的钙化点,腋下淋巴结肿大。西医诊断:左乳乳腺癌Ⅳ期;中医诊断:左乳乳岩,证属本虚标实、痰瘀凝结。治宜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采用艾灸与中药内服同用的治疗方法,拟方如下:黄芪30g,白术12g,茯苓12g,薏苡仁30g,当归9g,生地15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土贝母9g,夏枯草12g,莪术9g,蒲公英15g,蜂房12g,全蝎5g,香附9g,青皮9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艾条温和灸神阙、足三里、三阴交,每穴15min,每日1次,阿是穴30min,每周3次。
第1次复诊(3月24日):乳痛消失,乳房肿块及淋巴结变软,略有缩小,继续治疗。
第2次复诊(4月26日):乳房肿块及腋下淋巴结缩小约l/2,锁骨上淋巴结未触及。效不更方,继原方治疗。
第3次复诊(6月13日):乳房肿块约花生米样大,质地韧,腋下淋巴结未触及。以原方为主,随症加减,艾灸阿是穴每周2次,其他穴位交替艾灸,隔日1次。
第4次复诊(8月20日):乳房肿块消失,后将原方制成浓缩水丸,每次5g,每日3次口服。继续艾灸治疗,阿是穴停灸,每年复查两次,迄今健康生存。
按:本例患者为晚期乳腺癌,年老体弱,不愿接受手术、化疗治疗,故用中医灸药并用的治疗方法。方中黄芪、白术、茯苓、当归补益气血;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蜂房、蒲公英解毒抗癌;土贝母、全蝎、夏枯草、莪术化痰散结、活血祛瘀;香附、青皮疏肝理气。共奏补益气血、活血散结、扶正祛邪之功。艾灸阿是穴具有局部热疗作用,高温能直接杀灭癌细胞;艾灸足三里、神阙、三阴交具有鼓舞人体正气、扶正培元、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灸药合施,相互协同,相辅相成,使晚期乳腺癌取得了临床治愈的罕见疗效,显示了中医药疗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巨大作用。
《中国民间疗法》
作者: 佚名 2007-7-2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