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自拟胃痛1号方治疗胃痛验案三则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笔者常用自拟胃痛Ⅰ号方,在活血化瘀基础上辨证治疗寒热虚实不同类型的胃痛。胃脘疼痛二月余,夜间常痛醒,伴嗳气泛酸,胸胁满闷,纳呆口干,舌偏红,苔薄白根黄腻,脉细滑。因丈夫死于胃癌,自己中脘疼痛,惧怕有复。...

点击显示 收起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笔者常用自拟胃痛号方,在活血化瘀基础上辨证治疗寒热虚实不同类型的胃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组成:丹参、郁金各12克,玄胡、川芎各6克,红花3克。郁金活血止血,玄胡、川芎祛瘀止痛,红花活血祛瘀。全方活血化瘀功效集中而有力。在辨证基础上随证加味:寒凝气滞加用良附丸温胃散寒,行气和胃;饮食积滞加用保和丸消导行滞;肝郁气滞加用柴胡疏肝饮疏肝理气;脾胃虚寒加用黄芪建中汤温阳益气建中;脾胃阴虚加用益胃汤益阴养胃。现举验案如下。

病例一:朱××,女,45岁,教师。1993714日初诊。胃脘疼痛二月余,夜间常痛醒,伴嗳气泛酸,胸胁满闷,纳呆口干,舌偏红,苔薄白根黄腻,脉细滑。患者三月前丧偶,悲切缠绵。因丈夫死于胃癌,自己中脘疼痛,惧怕有复。711日纤维胃镜检查,揭示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证属瘀血阻滞,肝郁气滞,湿蕴化热。药用胃痛号方加味:丹参、郁金各12克,玄胡、川芎各6克,红花3克,柴胡、制香附、佩兰各12克,黄芩、浙贝各15克,法夏6克。服药五剂后胃脘疼痛显减,夜间痛醒现象已消失,其他症状也减。原方随证出入,服药25剂后,胃痛症状消失,诸恙皆平。后改服成药丹参片、逍遥丸一个月,并在心理上予以开导劝慰。821日作纤维胃镜复查:十二指肠溃疡病灶消失。随访一年,胃痛病证未见复发。

按:此患者起病较急,病史较短,因悲切情绪因素而致应激性十二指肠溃疡。按照常规辨证,证属肝郁气滞一般仅使用疏肝理气药,但在动用胃痛号方活血祛瘀配合疏肝理气,化湿清热等药后胃部血瘀气滞病理变化得到消除,因而溃疡及时得到修复,胃痛病证较快痊愈。

病例二:范××,女,20岁,学生。初诊日期1992319日。胃痛半月。半月前曾食冷汤圆及水果多只,胃脘疼痛突发,痛势较甚。服西药胃痛平、三九胃泰等,药后疼痛缓解,过后疼痛依然。改服中药保和丸、良附丸等消导温中之品,疼痛虽减但不除。诊时,中脘疼痛,不喜按,纳呆,苔白腻,舌正红,脉滑。即用胃痛号方:丹参、郁金各12克,川芎、玄胡各6克,红花3克,神曲、莱菔子各15克,广香、良姜各6克。三剂后,胃脘疼痛全然消失,但食欲仍欠佳,苔薄白。后用成药丹参片、保和丸服四天收功。

按:此患者病史短而发作突然,属饮食不节而起,饮食积滞,寒积胃脘。虽用消导行滞,温中散寒之剂,疼痛减而不尽,经用自拟胃痛号方活血化瘀后,血运通畅,消食温中之药助之,疼痛顿消,故获效。

病例三:王××,男,34岁,工人。初诊日期19911114日。有胃脘疼痛病史一年余。近一月来疼痛较前频发,程度有加。199010月曾经上海某医院纤维胃镜检查,提示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B超:肝、胆、脾无异常。血色素8.7克。曾服西药丽珠得乐、胃仙U等二月及服用疏肝理气、和胃止酸之类中药二个月,胃痛仍频发。19913月作胃钡餐检查提示与前胃镜检查结果相同。诊时,患者上腹部疼痛,喜按,胸胁胀痛,伴嗳气泛酸。情绪不佳时胃痛加甚,得食后疼痛暂时缓解,肢软乏力,头昏耳呜,舌淡,苔薄白,根略腻,脉濡。证系瘀血阻滞,肝郁气滞夹脾气虚弱。治拟活血化瘀合疏肝理气,健脾止酸。药用胃痛号方丹参、郁金各12克,川芎、玄胡各6克,红花3克,柴胡、制香附各12克,黄芪、茯苓各15克,煅瓦楞30克。五剂后,患者胃痛显减,嗳气,泛酸消失。原方随证出入服用35剂后,胃痛症状消失,面色有华,精神佳,血色素10.4克,舌淡红,苔薄白,脉正常。纤维胃镜复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消失,胃粘膜病变消失。后常服成药丹参片、香砂养胃丸,补中益气丸。随访二年,胃痛未曾发生。

按:此病案虚实夹杂。肝郁气滞并脾弱气虚。虽经疏肝理气,和胃等法治疗效果不佳,经加用自拟胃痛号方活血祛瘀后,疗效则明显提高,不仅胃粘膜病变消失,胃痛痊愈,而且机体整体功能也得以提高。

讨论:祖国医学对于胃痛病症的认识,不无于寒凝,食积,气滞,脾胃阳虚,脾胃阴虚有关,且各种病因病机均具有一个共同的间接病机即血瘀。如:食滞中焦,外阻脉道而致血泣;阴虚津亏则无以载血而致血瘀;热郁于胃,血受灼则血凝瘀塞,《医林改错·论痊非胜毒》:血受烧炼,其血必凝等等。因此不论新病久病或其他病因都应考虑到血运不畅甚至有瘀的病理因素存在。采用自拟胃痛号方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以解除血瘀等病理因素,故可获效。

西医近年来研究也表明胃粘膜血流量的降低在胃粘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和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主张在治疗胃粘膜病变时应给予升高胃粘膜血流量的药物。通过对急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慢性胃溃疡、应激性胃溃疡患者的PD(为粘膜电位)GMBF(为胃粘膜血流量)测定发现急性胃粘膜病变患者各个部位的胃粘膜血流量和粘膜电位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慢性胃溃疡患者的PD亦明显降低。动物实验也证明:大鼠在烧伤或应激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随着胃粘膜血流量的降低而升高,若在应激期间给予升高胃粘膜血流量的药物可显著地降低溃疡的发生率。因此,在宏观辨证调整机体功能的同时考虑到微观的病理变化,应用活血方药,有利于此类病症的痊愈。

上海市刘行卫生院(上海,201907 樊静德

作者: 2009-5-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