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临床临床验案

脉象是扶正祛邪的重要依据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辨证:少阴不足,太阳空虚,营卫不和兼少阳枢机不利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法半夏10克,生姜4片,党参10克,大枣4枚(撕开),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40克,防风10克,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菟丝子15克,巴戟天15。体会:如果单从症状的描述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太少两感,正虚邪恋的病机结构,一方面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段某,女,63岁,2013年9月初就诊。患者糖尿病病史5年。自述近年体质大不如前,经常感冒,每次感冒症状并不严重,测体温不高,但迁延许久不愈。不耐风寒,感冒防不胜防。

  刻诊:已感冒数日,自觉恶风、易出汗,周身酸楚不爽,后背沉重;神疲乏力,精力不济;口干,咽稍红,舌淡红,舌苔薄,舌下静脉无瘀紫,右脉弱,左脉弦滑饱满。

  辨证:少阴不足,太阳空虚,营卫不和兼少阳枢机不利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2克,法半夏10克,生姜4片,党参10克,大枣4枚(撕开),炙甘草10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葛根40克,防风10克,黄芪30克,炒白术10克,菟丝子15克,巴戟天15。水煎服,日一剂。

  复诊:服5剂后,自觉恶风程度减轻,余症依然,原方继服5剂,感觉身体轻快,恶风大减,精神体力转佳。病机结构未变,原方再服,并告知其今年冬天体质会有进步,感冒次数会明显减少,病人欣然。

  体会:如果单从症状的描述看,这是一个典型的“太少两感,正虚邪恋”的病机结构,一方面有太阳表虚,营卫不和的表现,一方面又有少阴精亏的表现。太阳的内应是少阴,太阳是人体第一道屏障,但是它的防御能力却来源于少阴。

  该病人感冒缠绵难解,从不发烧,是正气不足,无力与邪相争之象,只有少阴精气充盈,才能保证有“能量”源源不断输送到太阳。中医有句话:“老怕伤寒少怕痨,伤寒专死下虚人”,深刻揭示了太阳与少阴的表里关系。

  另外有一点值得特别注意,就是为什么方中用了小柴胡汤?依据在哪里?原因是病人左手的脉象,这个脉象是一个三阳的脉,提示她不是一个单纯的太少两感,摸到这个脉象时,笔者问患者平时爱生气吗?心烦吗?病人点头,并告知长期与老伴闹别扭,心情不畅。

  脉诊一直是笔者临床的短板,而这个病例带来很多思考,中医治病不离扶正与祛邪,什么时候应该扶正,什么时候应该祛邪,“脉”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特别是当症状繁杂,真假难辨时,脉象常常可以一锤定音,这在名老中医医案中屡见不鲜。

  比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有“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这个主诉看起来好像是个气虚重证,那么能不能用补中益气呢?这就要靠脉象来抉择,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脉象一定是弦滑饱满或紧滞的,否则是不能用柴胡剂的。同样,面对临床上大量的慢性疲劳综合症病人,到底是该补气还是该理气?就要靠脉象。

  那么,能不能把脉学变得简单一些,好让中医人有门径可入呢?笔者觉得可以先分虚实,确定病在三阳还是在三阴,这样,就先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就不会犯原则性错误。

  笔者以为:凡见脉浮、洪、大、数、弦、滑、饱满、有力、焦躁、动数、上越、紧滞的,是病在三阳,提示三阳有滞碍,治疗当“汗、吐、下、和、清、消”以宣通障碍。

  凡脉见微、细、小、弱、软、无力的,是病在三阴,特别是在少阴,治疗当“温、补”以扶正固本。祛邪是治标,扶正是治本,无论什么病,最后都要在扶正这里收工。

作者: 刘卫红 2013-1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