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马王堆古汉养生《脉法》教你穿衣戴帽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生活起居是与人的健康相随相伴的一个重要方面,穿衣戴帽这些看似寻常的事件,却暗藏着深厚的养生学问。你是否真的懂得穿衣戴帽。让我们一起到帛书《脉法》中寻找答案。《脉法》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现今发现最早的脉学理论古籍,它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和确立治病取有余而益不足的虚实补泻概念。...

点击显示 收起

  生活起居是与人的健康相随相伴的一个重要方面,穿衣戴帽这些看似寻常的事件,却暗藏着深厚的养生学问。在流行时尚飞扬的今天,春秋戴毛帽、隆冬裹丝袜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种四时不分甚至时令颠倒的衣着背后,又潜伏着怎样的健康隐患呢?你是否真的懂得穿衣戴帽?让我们一起到帛书《脉法》中寻找答案。

  《脉法》是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现今发现最早的脉学理论古籍,它最早提出人体气与脉的关系和确立治病取有余而益不足的虚实补泻概念。《脉法》在灸法中指出“圣人寒头而暖足。”大家不妨用30秒扫视一下全身上下是否符合圣人提倡的养生法则。所谓寒头,就是要保持头部寒凉,同时还应让头部尽量适应自然温度的变化,不要稍微有点降温、多点凉意就马上戴帽子、包围巾、戴手套,搞起全副武装。“暖足”则是要让脚顺应四时变化,及时“祛寒就温”,当夏天进入到冬天,要顺应时节的变化,不要再穿凉鞋、拖鞋,而是穿上袜子和鞋使脚经常处于温暖状态。根据考证,“寒头”与“暖足”在许多古医书中分别都有涉及,但真正将“寒头暖足”四个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立论,则是帛书《脉法》的首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脉法》的提法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和较高学术价值的。

  头为诸阳之会,才会有“寒头”养生之理。我们一起来看一段《黄帝内经》里的对话。黄帝问岐伯,“其面不衣,何也?”人的头面与身体其他部分一样,都是由筋骨构成,依赖气血滋养。每当天寒地冻,人体突然遭受严寒则受阻变得僵硬而难以活动,唯独头面裸露在外面而无需衣服遮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岐伯说,从人体十二经脉和三百六十五络脉的循行走向来看,其阴精、气血特别是阳气均上走于头面,人的五官也都集中在头面部位,因此头面的阳气最充足,功能最多,也最能耐寒。《难经》对此亦有说法,“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唯独阳脉皆上至耳目,故令面耐寒也。”因为所有阳经都上升至头部,头面部位所凝聚的阳气最为充足,所以能够耐受寒冷。

  “寒头”养生要掌握“三法”。一个是要常洗冷水脸。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当头面部发热,温度升高,常会感到昏沉、心烦,因此将头靠近火炉、火墙睡觉来御寒并非明智的选择。长时间用脑过度也会出现脑门发热、头昏脑胀的不适感,这个时候用冷水洗洗脸,往往可以达到放松精神、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长期坚持用冷水洗脸还有预防感冒的作用,尤其在冬天可以提高人体抗御风寒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每天早晨打一大盆冷水,先吸足一口气,便将整个头面部位浸入水中,能浸多久浸多久,可反复多次;然后将双手浸入冷水中三到五分钟。这样便可刺激血管,加速血流,不久皮肤就会发热,对于预防伤风感冒等外感病很有帮助。现代研究还表明,让头部保持相对低温有利于改善睡眠,因此让枕头保持低于头部温度是适宜的。这里就要谈到一个禁忌,“忌蒙头睡觉”,药王孙思邈说“冬夜勿覆头,得长寿”。蒙头睡觉使得空气不流通,影响体内氧气供应,醒后易头晕、胸闷、乏力、精神不振等,还可诱发做梦,同时也因使头部温度过高而有害健康。人的头部与整个身体的热平衡有着密切关系,其自身如同一台散热机,因此适时戴帽成为一种有效的御寒储能措施。那是不是稍降温就满大街戴帽子呢?显然不是,寒头就应让头部尽量适应自然温度变化,只有在环境以及自身确实需要时才能适度使用。

  相对应的,讲讲“暖足”。为什么要暖足?民间有“寒从足下起”的说法,足为人体阴气重地,“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阴经的经气集中在足底,聚会在足心,所以阴气并走于下部导致足底寒冷。同时,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两条与生命“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紧密联系的重要经脉都起始于足部,这又表明足在生命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组织。早在唐代药王孙思邈就提出,“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取暖,勿令下冷而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进入深秋季节,就要特别注意足部保暖,尤其老年人可考虑用微火暖足,经常保持下肢阳气充足,对于预防疾病很有好处。

  有些朋友常说一年四季脚总是冰凉凉的,虽不能称之为病,但会引起生理、心理上的不适感,因此值得我们注意。暖足养生要做好“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泡足,每天泡足20分钟,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的效果。热水泡足具有促进气血运行、温煦脏腑、通经活络的作用,从而起到调节内脏器官功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毛细血管通畅,改善全身组织营养状况,加强机体新陈代谢作用,舒缓精神紧张压力。因此,每晚就寝前保持用42℃左右的温水泡足20分钟,能够有效帮助入睡,提高睡眠质量,预防风寒感冒等外感病。对于足凉或者气血循环较差的朋友,选择一些温阳活血的中药来泡足很有帮助,比如干姜、附子、吴茱萸、当归、党参等。暖足行动的第二件事是“按足”,通过推拿按摩足部的病理反射区或经穴、奇穴等部位,增强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调节脏腑的功能,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按足重点按好两个穴位,即足三里和涌泉。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处,是足阳明胃经所属穴位,具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等功效,因此民谚有称“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涌泉穴位于足板心前1/3凹陷处,是足少阴肾经的起始穴位,对于晕厥、头顶痛、眩晕、中暑、神经衰弱高血压等具有治疗作用。长期通过反复按揉或者针刺、艾灸等方式刺激这两个穴位,将对于温通血脉、强健身体大有帮助。暖足最容易进行的是第三件事“远足”,古语云“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现代研究亦肯定走路是一种最适用、最接近完美的健身运动。走路有很多种形式,比较特殊的包括前脚掌走、矮身走、脚跟走、向后走、太极步、走石子等,每一种走路方式都具有其独特的防病治病效果。

  帛书《脉法》提出“寒头暖足”这一论断距今已经2100多年,而古人关于穿衣戴帽的智慧却一直流传至今,仍对我们在时尚流行中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 陈洪 何清湖 2013-6-1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