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中医中药中医文化

“黄芪汤”是否治愈过胡适的糖尿病?

来源:上海中医药报
摘要:1924年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曾记载:著名学者胡适因用功过度,得了消渴症。初诊认为是糖尿病,不可治愈。陆诊毕曰:此易事也,可服黄芪汤。据载:胡适在京中延西医诊治无效,经服此方后,病竞霍然愈。...

点击显示 收起

   1924年出版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著)曾记载:著名学者胡适因用功过度,得了“消渴症”。初诊认为是“糖尿病”,不可治愈。这时一位朋友建议他服中药试试,胡原以为:“中医无科学系统,殊难信用。”经友再劝说,胡勉强从之,于是求诊于北京名医陆仲安(陆曾为孙中山、张静江等治过病,20年代初即扬名京城)。陆诊毕曰:“此易事也,可服黄芪汤。”据载:胡适在京中延西医诊治无效,经服此方后,“病竞霍然愈”。于是,在当时一些报刊就有文章称“黄芪汤治愈了胡适糖尿病”。
    糖尿病属终身性疾病,至今还是无法治愈的。这里不得不提出这样的疑问:胡适当时患的是糖尿病吗?胡适为何服用黄芪汤?
  其实,有关胡适服用黄芪汤治好糖尿病的报道,在当时就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胡适得的是糖尿病,有人认为是心脏病或者肾炎之类。经核查相关史料发现,胡适在1920年11月8日初诊时,发现有“口渴、多饮、多尿”等症状,被初步诊断为“糖尿病”(最后证实不是)。事实上,当时陆仲安也并未诊断胡适得的是糖尿病,他只是对症用药。糖尿病是西医的病名,而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即针对主要症状来用药。糖尿病与中医的“消渴症”有些症状很相似,陆仲安根据消渴症的主要症状来治疗,这是完全正确的,也证明是有效的。
    消渴症多有肺、肾阴虚、津液不足之表现,如口干舌躁、多饮多尿、多食反而消瘦等症状。其病常是嗜酒和恣食甘肥、中焦积热、郁而化为火所致,也常因纵欲过度、虚火妄动、煎耗肾阴所引起。
    据资料载,黄芪汤是由黄芪、云苓、泽泻、党参、黄芩、杭芍、山萸等组成,黄芪是方中的主药。黄芪味甘,性微温,有益气固表、利水、排脓生肌等功效,被誉为补气之要药,可广泛用于一切气衰血虚之证。近代医家张锡纯首次提出“黄芪滋阴”之说。他说:“黄芪不但能补气,用之得当,又能滋阴。”他曾治疗一患有“身热劳咳 ’ 的老妇,先用六味地黄丸、左归饮之类滋肾阴药剂,不效。遂改用生黄芪六钱、知母八钱,服数剂后收到显效。张认为:“盖虚劳者多损肾,黄芪能大补肺气以益肾水之上源,使气旺自能生水,能作适当配伍,则滋阴生水之功益著也。”陆氏用黄芪汤治消渴症(或糖尿病),是针对此症属肺、肾阴伤之本质,以黄芪益气以助“生水”而达到除“渴”效果。其用法可谓别出新裁。
    如今已有临床报道:黄芪配生地、山药、天花粉,确能明显改善消渴症症状。药理实验也证明:黄芪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并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也可保护肝脏,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元下降。这也表明黄芪治疗消渴症或糖尿病确有疗效。
    综合所述,黄芪虽然有降糖作用,但并非能治愈糖尿病。当年胡适患的也不是糖尿病,而只是中医认为的消渴症。如果现在仍宣扬黄芪治愈了胡适的糖尿病,这恐怕有误导之嫌。

 

作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