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分子生物学

3-1-8 反义RNA

来源:医学加加
摘要:原核细胞内天然存在的反义RNA反义RNA的功能人工合成构建反义RNA反义RNA(antisenseRNA)是指mRNA互补的RNA分子。这种反义RNA能与mRNA分子特异性地互补结合,从而抑制该mRNA的加工与翻译,是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调控的一种方式。然而,许多实验证明,在真核细胞中亦存在反义RNA,但其功能尚未全部明了。最近几年来通过人......

点击显示 收起

  反义RNA(anti sense RNA)是指mRNA互补的RNA分子。这种反义RNA能与mRNA分子特异性地互补结合,从而抑制该mRNA的加工与翻译,是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调控的一种方式。然而,许多实验证明,在真核细胞中亦存在反义RNA,但其功能尚未全部明了。最近几年来通过人工合成反义RNA的基因,并将之导入细胞内,转录出反义RNA,即能抑制特定基因的表达,阻断该基因的功能,有助于了解该基因对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同时也暗示了该方法对肿瘤实施基因治疗的可能性。

  原核细胞内天然存在的反义RNA

  反义RNA的分类和作用机制:下表总结了原核细胞内天然存在的11种反义RNA。这些反义RNA按其作用机制可经分为三大类:

调节水平 反义RNA 靶RNA 分类 功能 来源
转录后水平 micF RNA ompF mRNA 1A OmpF合成 染色体
  oop RNA cⅡmRNA 1B 溶菌-溶源 噬菌体
  sar RNA antmRNA 1A 溶菌-溶源 噬菌体
  ouT RNA 转位酶mRNA ⅠA 转位作用 转位子
  finp RNA traJ mRNA ⅠA DNA转位  
  sok RNA hok mRNA ⅠA 杀死作用  
  copA RNA repA mRNA 复制 质粒
  R1162RNA repⅠmRNA 复制  
  pT181RNA repC mRNA 复制  
转录水平 ticRNA CAP mRNA cAMP结合蛋白 染色体
复制前水平 RNAⅠ RNAⅡ DNA复制 质粒

  Ⅰ类:这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其靶mRNA的SD序列和/或编码区,引起翻译的直接抑制(ⅠA类)或与靶mRNA结合后引起该双链RNA分子对RNA酶Ⅲ的敏感性增加,使其降解(ⅠB类)。

  Ⅱ类:这类反义RNA与mRNA的SD序列的上游非编码区结合,从而抑制靶mRNA的翻译功能。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反义RNA与靶mRNA的上游序列结合后会引起核糖体结合位点区域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因而阻止了核糖体的结合。

  Ⅲ类:这类反义RNA可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ticRNA(transcription inhibitory complementary RNA)是大肠杆菌中CAP蛋白(cAMP结合蛋白)的mRNA的反义RNA。ticRNA的基因的启动子可被cAMP-CAP复合物所激活,从CAP mRNA的转录起始位点上游3个核苷酸处开始,以CAP mRNA的模板DNA链的互补链为模板,合成ticRNA。ticRNA具体长度不清楚,但是它是5'端一段正好和CAP mRNA的5'端有不完全的互补,可以形成双链的RNA杂交体。而在CAP mRNA上紧随杂交区之后的是一段约长11bp的A,U丰富区。这样的结构十分类似于ρ不依赖性的转录终止子的结构,从而CAP mRNA的转录刚刚开始不久后即迅速终止。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CAP蛋白合成的自我调节作用。当CAP合成达一定量后,即可与cAMP结合成cAMP-CAP复合物。再激活ticRNA的启动子转录出ticRNA,反过来抑制CAP-mRNA的合成。

  反义RNA的功能

  在原核生物中反义RNA具有多种功能,例如调控质粒的复制及其接合转移,抑制某些转位因子的转位,对某些噬菌体溶菌-溶源状态的控制等。下文仅举数例。

  1.调控细菌基因的表达:反义RNA对编码CAP的基因的调控作用已如前述。这里再介绍一下micF RNA对ompF基因的表达的调控。ompF蛋白质是大肠杆菌的外膜蛋白的主要成分这一。micF RNA是从另一基因(ompC基因)附近的DNA序列转录而来,和o-mpFn RNA的5'端有70%的序列互补,因此在体外micF RNA可以抑制ompF mRNA的翻译。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在体内是否重要尚有疑问,因为缺失micF基因的菌株其ompF蛋白的表达只受到轻微的影响。

  2.噬菌体溶菌/溶源状态的控制:反义RNA也参与了λ和P22噬菌体的溶菌/溶源状态的控制。P22噬菌体编码一种抗阻遏蛋白Ant,它可以抑制许多λ样噬菌体的阻遏蛋白与DNA的结合。这对于刚刚感染细胞的P22建立λ样原噬菌体(prophage)是有益的。但是Ant必须在严格的控制下,否则Ant的过分表达必将阻止溶源状态的建立,而成为溶菌性的噬菌体。Ant蛋白质表达的控制是利用反义RNA(sarRNA)能与ant mRNA的翻译起源区互补结合,从而抑制ant mRNA翻译成Ant蛋白。

  在λ噬菌体中cⅡ蛋白控制着溶菌或溶源状态的选择。cⅡ蛋白可以激活λPre启动子,该启动子控制的基因是λ噬菌体整合作用所必须的,且同时能抑制λ噬菌体的复制。cⅡ蛋白的另一功能是延缓λ晚期基因的表达,其作用机制是cⅡ蛋白激活PaQ的启动子,转录出PaQRNA。PaQRA是编码Q蛋白的mRNA的反义RNA。因此,PaQRNA能与QmRNA配对杂交而抑制其翻译,而Q蛋白早已知道是晚期基因表达的激活蛋白。

  cⅡ基因本身的表达还受到称为oopRNA的反义RNA的调控。oopRNA与cⅡ基因的3'端互补,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3.IS10转位作用的抑制:outRNA是一种反义RNA,可以和IS10编码的转位酶mRNA(INRNA)5'端结合而抑制其翻译,当细胞内只有一个考贝IS10时,只能生成很少量的outRNA,故转位酶仍可生成。但当IS10的考贝数增多时,outRNA愈来愈多,其控制作用亦明显增强,所以称为多考贝抑制现象。这种现象可以防止IS10的过量堆积引起的细胞损害。

  人工合成构建反义RNA

  既然反义RNA在原核生物中对基因表达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那末人工设计在天然状态下不存在的反义RNA来调节靶基因的表达,想必也是可能的。这已在不少实验中得到证实。

  1.由于目前对靶mRNA的SD序列的上游区的结构了解甚少,因此,在要设计Ⅱ类反义RNA用于和靶mRNASD序列上游区结合,以期达到调节该mRNA翻译的目的是比较困难的。

  2.Ⅲ类反义RNA是和mRNA的起始处结合而形成类似ρ-不依赖性的转录终止子而使转录水平上抑制靶基因的表达。因此,要设法在靶mRNA上找到一段连续的U序列,就可以设计出反义RNA,与该U序列上游的mRNA链互补,以形成ρ-不依赖性终止子。理想的作用位点是在靶mRNA的5'端上游的非编码区,以免受核糖体的影响。

  3.只要靶基因的核苷酸顺序已经知道,就可以人工设计出Ⅰ类反义RNA。有时还可设计同时具有Ⅰ类和Ⅲ类反义RNA功能的反义RNA。

  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天然存在的反义RNA的反义RNA来。这样就可以拮抗原始反义RNA对靶mRNA的抑制作用。而达到激活或加强某个靶基因的表达的目的。然而并不是所有的mRNA对其相应的Ⅰ类反义RNA都敏感。例如,有的mRNA寿命很短,只有1-2分钟,它们和反义RNA结合的机会较少,因而就较不敏感。反之,另一些mRNA则很稳定,寿命可达十多分种,则其对相应的反义RNA的抑制作用就很敏感。此外,反义RNA本身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显然,稳定的反义RNA对靶mRNA的调节作用比不稳定的反义RNA要好。

  使反义RNA分子稳定的方法如下:
  [1]反义RNA3'端带有茎环结构或类似ρ-不依赖性终止子结构时,可以稳定RNA分子。
  [2]Gorski等还发现在T4噬菌体的基因32mRNA的5'端上游的茎环结构及其附近的序列亦可稳定RNA分子。所以在设计反义RNA基因时,最好将产生3'及5'端这种二级结构的序列克隆在反义RNA基因的两端。Hirashima等1986年发现,针对靶mRNA的SD序列和AUG区域的反义RNA,要比单纯对编码区域的反义RNA更为有效。1989年Hirashima又发现,针对SD序列和它的上游区域(但不包括AUG)的反义RNA更为有效。在真核生物中,针对5'端非编码区的反义RNA更有效。但也有实验表明针对第一内含子的反义RNA也同样有效。

  现在设计反义RNA基因是时应注意之点总结如下:
  [1]长的反义RNA并不一定比短的反义RNA更为有效。
  [2]在原核生物中针对SD序列及其附近区域的反义RNA可能更有效。
  [3]在真核生物中,对应于5'端非编码区的反义RNA可能比针对编码区的反义RNA更有效。
  [4]尽量避免在反义RNA分子中出现自我互补的二级结构。
  [5]设计的反义RNA分子中不应有AUG或开放读框,否则该反义RNA亦会与核糖体结合而影响其与靶mRNA的配对结合。
  [6]进一步还可以将带有ribozyme结构的RNA连在反义RNA的3'端尾上,当反义RNA与靶mRNA杂交后,即可利用其酶活性来降解靶mRNA。

  此外,为了增强反义RNA的作用,还可以采取一些额外措施,例如:[1]由于反义RNA对靶mRNA的抑制作用有剂量依赖性,所以在构建反义RNA基因时,要选择强的、可以诱导的启动子以增强反义RNA本身的表达。[2]构建许多个反义RNA基因串连在一起,以得到线性重复的多拷贝基因,对提高反义RNA的表达也有利。[3]RNA酶Ⅲ可以降解RNA:RNA杂交体,所以在构建反义RNA基因时,可将RNA酶Ⅲ的基因也同时转化到靶细胞中并进行表达。这样,当反义RNA与靶mRNA结合后,RNA酶Ⅲ即可将其降解。这显然有利于反义RNA的抑制作用。

  近年来,有关反义RNA的研究进展迅速,已经应用到抗病毒感染,研究癌基因的作用机制,探索肿瘤治疗的可行途径等方面。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关反义RNA的研究肯定将会有更加迅速的进展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 2007-9-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