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教材类青岛卫生志

第四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

来源:青岛政务信息公众网
摘要:节育1956年,市卫生局要求各级医院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避孕常识,具体指导计划生育方法和避孕工具使用。此项工作列入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站以及综合医院妇产科的重点任务。1957年各级医院普遍设立计划生育门诊,并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工厂、街道宣传计划生育,共组织讲座演会115次,听众达1750人次。四方区17个居委会......

点击显示 收起


  节育 1956年,市卫生局要求各级医院广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和避孕常识,具体指导计划生育方法和避孕工具使用。此项工作列入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站以及综合医院妇产科的重点任务。
  1957年各级医院普遍设立计划生育门诊,并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工厂、街道宣传计划生育,共组织讲座演会115次,听众达1750人次。四方区17个居委会105个小组长以上干部先后接受教育5次,成为计划生育基层宣传员。1958年5月,市北区在13个居委会的16671名居民中,调查出有生育能力的人数为3104人(18~45岁),进行避孕教育,施行避孕人数占有生育能力人数的87.6%。同年,在全市400个单位建立计划生育组织,培训计划生育宣传员36666人,发放宣传材料4374套。接受人工流产和绝育手术者增加。
  1963年全市出现生育高峰,市人民政府再次提出加强计划生育工作。重点是开展科学避孕,大力组织避孕药械供应,做好人工流产,防止乱打胎。每个计划生育干部和宣传员都是避孕药械代销员,全市平均每20~30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计划生育宣传员。1964年5月,青岛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成立。同年7月15日召开了计划生育技术工作会议,会上交流了25份论文,中心议题是提高4项节育技术水平。同年有13个县以上医院承担了4项节育技术任务。有26个基层医疗单位承担放置避孕环的任务,全市实行城乡分片包干,重点帮助,逐级指导,对技术人员采取派下去、调上来的办法,大力培训4项手术人才,对351名计划生育中级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由市卫生局审定合格者发给证书,回原工作岗位开展工作。同时组织10名有经验的医师在5外技术较差的单位进行了49例输精管结扎手术示范。组织青医附院妇产科主任何森教授、外科冯雁忱教授、市立医院王训继续副院长为队长的巡视组,加强巡回检查,推动全市4项手术的开展。1964年6月,市卫生局制定“施行节育手术技术考核标准”,其中包括:(1)妇女节育手术,放置节育环的技术考核标准;(2)人工流产的技术考核标准;(3)输卵管结扎的技术考核标准;(4)输精管结扎手术的技术考核标准。全市有160名医务人员经考核审定可以从事4项技术;有15个医院可以担负4项手术;有50个区级以下医疗单位担任放环任务。青医附院、台西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固定专人常年在农村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在4项手术中普遍推广男妇结扎小切口,流产中推广外地简易吸宫瓶和电动吸引术,各医院计划生育门诊普遍简化手续,方便群众。1966年市卫生局发布《扩大中期妊娠引产范围》的通知,为保证孕妇健康,决定由青医附辽院、市立医院、市人民医院、青纺医院、台东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沧口医院和崂山县人民医院8个单位承担此项引产术。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此项工作受到干扰破坏。1976年青岛市革命委员会虽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工作意见》,但由于极左思潮和无政府主义的干扰,未能改变计划生育工作的滑坡局面。
  优生优育 进入80年代以后,全市建立4处优生优育实验室,开展优生咨询服务,各级医疗单位以多种形式开展优生优育科普宣传活动,普遍建立独生子发女健康卡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1982~1983年由市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所、市妇幼保健院、青医附院、市立医院妇产科等15个单位组成青岛市提高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协作组,根据山东省下达的科研任务,对1962~1982年20年来放环妇女3091例宫内节育器进行回顾调查,带环失效率占15%左右。针对这种情况重新选用金属环、不锈钢环、塑料金属环、宫型环4种节育器,对3026名育龄妇女放环后,经一年随访观察,有效率提高3.23%,其中宫型环脱环率最低。围绕这一课题写出3篇论文,在全国计划生育经验交流会上作了交流,并受到省科研成果鉴定会的好评。
  1987年,市妇产医院为提高农村计划生育技术力量,举办中专妇产科水平的脱产学习班,授课6个月,共培训学员30名,年龄都在38岁以下,是农村计划生育的一支新生力量,使计划生育无论在数量、质量上都有很大提高。
  扩大妇产科病房 青岛市从1980年以后出现产妇分娩住院难的问题。到1981年情况更加严重,生产高峰时,市内几家大医院几乎都是一张病床住两名产妇,还有搭地铺的,分娩后24小时出院,群众意见很大。据市卫生局调查分析:(1)80年代中国生育高峰年代,50年代初、中期出生的大批孩子已进入结婚生育期;(2)产科病床严重不足,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孩子娇贵,都要求到医院分娩。由于到医院做计划生育手术的人数较多,占用了很多妇产科病床1980年据14家医院统计,共做计划生育手术12779例,一般住院7天,共占用了89453床日。(3)产科技术力量少,“文化大革命期间”,助产学校撤销,助产人员青黄不接。(4)接生收费太低,造成医院接产越多,赔钱越多,有些医院从本单位经济效益出发,减少了妇产科病床,有的甚至撤销了产科。
  1982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和文委等部门召集市卫生局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采取了以下措施:(1)市政府拨专款33万元用于增加产科病床。(2)从医院内部挖掘潜力,增加产科病床,使全市产科病床由216张增加到431张。(3)解决产妇住院收费低医院赔钱的问题。市政府决定:除产妇住院分娩收接生费3元外,再由产妇单位补助接生材料费6元,双胞胎加收3元,难产每接一胎收费11~15元。(4)增加技术力量,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加强产前检查,减少难产,加快产科病床周转,加强访视,做好母子保健。这些措施使产科病床紧张的状况得到了缓和。到1982年全市增加产科卫生技术人员57人,上半年新生儿虽然比1981年同期增加2600名,而产妇住院都能一人一床,这些既保证了计划生育的开展,又解决了产妇住院难的问题。为此,山东省卫生厅1982年9月4日向全省转发了青岛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产妇住院难的经验,《人民日报》也在同年8月19日发表了“产妇住院难的问题可以解决”的文章。

作者: 2007-1-1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