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景岳全书卷之八须集伤寒典下

伤寒治例五十八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汗散类温散诸方麻黄汤散一,大温,凡太阳阳明伤寒,而阴邪甚者宜此。麻桂饮新散七,大温,凡伤寒初感,邪盛气实者,无论诸经四季,先宜用此。葛根汤散二九,大温,治冬月太阳经伤寒,项背强,无汗恶风者宜此。十神汤散四十,微温,凡时气,风寒,瘟疫,发热憎寒,头疼欬嗽无汗,当温散者宜此。...

点击显示 收起

汗散类

温散诸方
麻黄汤散一, 大温, 凡太阳阳明伤寒, 而阴邪甚者宜此。

桂枝汤散九, 大温, 凡太阳中风兼寒有汗者宜此。

麻桂饮新散七, 大温, 凡伤寒初感, 邪盛气实者, 无论诸经四季, 先宜用此。

二柴胡饮新散二, 微温, 凡邪感三阳, 及三阳并病, 寒胜者宜此主之。 三阴初感者亦可用。

葛根汤散二九, 大温, 治冬月太阳经伤寒, 项背强, 无汗恶风者宜此。

五积散散三九, 微温, 凡感寒邪而阴胜于阳, 外有表证, 内有呕吐腹痛, 及寒湿客于经络, 筋骨酸疼等证宜此。

十神汤散四十, 微温, 凡时气, 风寒, 瘟疫, 发热憎寒, 头疼欬嗽无汗, 当温散者宜此。

麻黄附子细辛汤散三, 大温, 少阴伤寒, 脉沉发热者宜此。

小青龙汤散八, 大温, 凡伤寒阴胜, 表邪不解, 及心下有水气, 呕哕, 欬嗽, 发热, 小腹满者宜此。

消风百解散散四六, 微温, 凡四时伤寒, 头疼发热, 及风寒欬嗽, 鼻塞声重者宜此。

柴胡桂枝干姜汤散百十四, 微温, 伤寒汗下后, 但头汗出, 寒热往来, 邪不解者宜此。

桂枝加黄耆汤散十, 大温, 黄疸脉浮, 当以汗解者宜此。

凉散诸方
一柴胡饮新散一, 微凉, 凡六经初感, 内外俱有热者宜此。

小柴胡汤散十九, 微凉, 凡邪在少阳, 及三阳并病, 但属半表半里, 往来寒热兼呕者宜此。

九味羌活汤散四四, 微凉, 凡四时不正之气, 风寒感冒, 憎寒壮热, 头疼身痛者宜此。

柴葛解肌汤散三一, 微凉, 凡足阳明证, 发热脉洪者宜此。

升麻葛根汤散三十, 微凉, 阳明证具, 及小儿疫疠疮疹等证宜此。

归葛饮新散十三, 次凉, 凡阳明温暑, 大热大渴, 津枯不能作汗者宜此。

六神通解散寒十五, 大凉, 凡发热头痛, 脉洪无汗, 三阳伏火, 而表邪不解者宜此。

柴胡白虎煎新散十二, 大寒, 凡温病热极, 表里不解者宜此。

柴平汤和二三三, 微凉, 凡温疟身痛, 手足沉重, 寒热者宜此。

柴芩煎新散十, 大凉, 凡表邪未解, 内外俱热, 泄泻不止者宜此。

大青龙汤散七, 微寒, 凡太阳中风, 发热无汗而躁烦者宜此。

升麻汤散百十三, 大寒, 凡无汗而喘, 烦渴发斑者宜此。

四逆散散二八, 微凉, 凡阳邪亢极, 四肢厥逆者宜此。

平散诸方
三柴胡饮新散三, 凡肝脾阴虚血少, 而偶感风寒者宜此。

正柴胡饮新散六, 凡血气本无亏损, 而感冒寒邪者宜此。

柴陈煎新散九, 凡感冒风寒, 发热而兼欬嗽, 呕恶者宜此。

参苏饮散三四, 凡四时感冒伤寒, 头痛发热无汗, 及欬嗽声重, 往来潮热者宜此。

败毒散散三六, 凡四时瘟疫, 寒热, 身体疼痛, 及烟瘴之气, 或处卑湿脚气者宜此。

升阳散火汤散四一, 凡胃虚血虚, 因寒邪冷物抑遏阳气, 以致发热者, 宜此发之。

加减小柴胡汤散二二, 凡少阳经寒热往来, 脉弦腹痛者宜此。

兼补兼散诸方
补中益气汤补三十, 凡劳倦伤脾, 中气不足, 以致外感发热者宜此。

补阴益气煎新补十六, 凡邪陷阴中, 阴虚不能作汗, 身热不退, 或往来寒热者宜此。

三柴胡饮新散三, 凡肝脾血分微虚, 而感外邪者宜此。

四柴胡饮新散四, 凡脾肺气虚, 或劳倦感寒发热者宜此。

五柴胡饮新散五, 凡脾肾血气不足, 而感外邪发热者宜此。

理阴煎新热三, 大温, 凡真阴不足, 或因劳倦感寒, 阴虚假热, 寒邪不解者, 速宜用此。

大温中饮新散八, 大温, 凡中气虚寒感邪, 发热无汗, 表不能解者, 速宜用此。

调中益气汤补三一, 凡风寒湿热所伤, 食少体重者宜此。

温中和中类

大温兼补诸方
人参理中汤热一, 大温, 治太阴即病自利, 阴寒腹痛呕吐, 中气虚寒, 胀满厥逆, 疟痢等证。

四逆汤热十四, 大温, 治伤寒阴证, 自利脉沉, 身痛而厥。

胃关煎新热九, 大温, 凡脾肾虚寒, 泻利不止者宜此。

桂枝人参汤散十三, 大温, 伤寒表里不解, 协热下利者宜此。

白通汤热一四五, 大热, 少阴下利者宜此。

桃花汤热一四六, 微温, 少阴下利脓血者宜此。

真武汤热一四二, 大温, 少阴伤寒腹痛, 或呕, 或利者宜此。

回阳返本汤热四五, 大温, 伤寒阴盛格阳, 阴极发躁, 脉弱无力者宜此。

四味回阳饮新热一, 大温, 阳脱气虚者宜此。

暖肝煎新热十五, 大温, 凡肝肾阴寒, 小腹疼痛者宜此。

吴茱萸汤热一三七, 大热, 呕而胸满, 吐涎头痛者宜此。

当归四逆汤热二十, 微温, 伤寒厥逆脉细, 下利肠鸣者宜此。

茯苓甘草汤热七五, 大温, 水停心下, 作悸作利者宜此。

甘草附子汤热三一, 大热, 风湿相搏者宜此。

桂枝附子汤热三十, 大热, 风湿相搏, 筋骨疼痛者宜此。

干姜附子汤热三四, 大热, 瘴毒阴证, 厥逆呕吐, 自利汗出者宜此。

华佗救阳脱方热六三, 治阴寒直中三阴证。

微温和中诸方
二陈汤和一, 微温, 凡风寒欬嗽, 痰饮呕恶, 脾胃不和者宜此。

六君子汤补五, 微温, 凡脾胃虚弱, 或久患疟痢, 或呕吐吞酸者宜此。

金水六君煎新和一, 微温, 凡阴虚受寒, 欬呕喘促, 吞酸痞满等证宜此。

平胃散和十七, 微温, 凡寒伤脾胃, 心腹胀满, 呕恶不思饮食, 身体疼痛, 泻利者宜此。

藿香正气散和二十, 微温, 凡外感风寒, 内停饮食, 头疼寒热, 吐泻胀满者宜此。

乌梅丸和三二三, 微温, 吐蚘, 蚘厥者宜此。

清理类

清火诸方
抽薪饮新寒三, 大寒, 凡热邪内蓄之甚者宜此。

徒薪饮新寒四, 次寒, 凡热邪内蓄, 将甚未甚者宜此。

黄连解毒汤寒一, 大寒, 凡热邪内盛, 烦躁狂斑, 口渴舌焦, 喘满脉洪, 热甚者宜此。

白虎汤寒二, 大寒, 凡脉洪大渴, 阳明热甚, 或中暑虚烦等证宜此。

人参白虎汤寒三, 大凉, 凡赤斑口燥, 烦躁暑热, 脉洪大浮虚者宜此。

三黄石膏汤寒十一, 大寒, 凡疫瘟大热而躁者宜此。

一六甘露散新寒十五, 大寒, 阳明实热, 烦躁斑黄等证宜此。

益元散寒百十二, 次寒, 凡中暑身热烦渴, 小水不利者宜此。

玉女煎新寒十二, 大寒, 凡阴虚水亏, 阳明火盛, 烦渴内热者宜此。

阳毒升麻汤散百六, 大凉, 凡阳毒赤斑, 狂言失血者宜此。

竹叶石膏汤寒五, 微寒, 阳明汗多而渴, 鼻?喜水, 暑热烦躁者宜此。

桂苓甘露饮寒八, 微寒, 凡伏暑发热烦躁, 水道不利者宜此。

黄芩清肺饮寒三八, 次寒, 肺热小水不利, 或便血者宜此。

大连翘饮寒七八, 次寒, 凡风热热毒, 大小便不利, 及疮毒丹瘤等证宜此。

普济消毒饮寒十三, 大寒, 凡疫疠大行, 憎寒壮热, 头肿目闭, 喘渴, 咽喉不利, 俗名大头瘟, 热毒等证宜此。

栀子檗皮汤寒二三, 大寒, 伤寒身黄, 内外俱热者宜此。

白头翁汤寒一八四, 大寒, 治伤寒热利。

玄参升麻汤外四八, 次寒, 瘟疫颊腮肿痛, 发斑, 咽痛者宜此。

小陷胸汤寒十六, 微凉, 凡小结胸热邪胀满者宜此。

八正散寒百十五, 大寒, 凡心经蕴热, 脏腑秘结, 小便赤涩, 血淋等证宜此。

解瘟疫热毒法寒二四。

清血清便滋阴诸方
犀角地黄汤寒七九, 微凉, 凡热入血分, 吐?斑黄, 及血热血燥, 不能作汗, 表不解者宜此。

犀二阴煎新补十, 大凉, 心经有热, 狂笑, 烦热, 失血者宜此。

犀加减一阴煎新补九, 大凉, 凡水亏火盛, 烦热动血者宜此。

犀五苓散和一八二, 微温, 凡暑热霍乱泄泻, 小水不利, 湿肿胀满者宜此。

犀导赤散寒一二二, 微凉, 心火小肠热秘, 小水不利者宜此。

犀大分清饮新寒五, 微寒, 凡积热闭结, 小水不通, 热泻等证宜此。

犀小分清饮新和十, 性平, 凡小水不利, 湿滞肿胀, 泄泻者宜此。

犀猪苓汤和一八八, 微凉, 伤寒下后, 发热, 小便不利者宜此。

清胃诸方 . . .
犀大和中饮新和七, 性平, 凡邪结胃脘, 气逆食滞者宜此。

犀小和中饮新和八, 性平, 胸膈胀满, 呕恶气滞者宜此。

犀小半夏茯苓汤和九, 微温, 膈间有水, 呕吐, 心下痞者宜此。

犀半夏泻心汤寒二八, 微凉, 呕而肠鸣, 心下痞者宜此。

吐涌类 . . . . .

犀独圣散攻百六, 凡邪实上焦, 及痰涎积蓄者宜此。

犀茶调散攻百七, 治同前。

吐剂新攻一, 此有二法, 便而且易, 可随宜用之。

栀子豉汤寒二十, 伤寒烦热懊?, 当吐者宜此。

攻下类

峻下诸方
大承气汤攻一, 凡阳明, 太阴伤寒, 及各经实热内结者宜此。

小承气汤攻二, 凡病在太阴, 无表证, 潮热脉实, 狂言腹胀者宜此。

调胃承气汤攻三, 凡太阳, 阳明, 不恶寒, 反恶热, 潮热, 邪入腑者宜此。

桃仁承气汤攻四, 凡伤寒蓄血证, 小腹急痛, 大便不通而黑者宜此。

大柴胡汤攻七, 凡伤寒表证未除, 里证又急, 当汗下兼行者宜此。

大陷胸汤攻九, 凡结胸胀痛连腹, 手足不可近者宜此。

六一顺气汤攻八, 凡伤寒热邪传里, 便实口燥, 狂斑潮热, 腹胀?痛等证, 宜用此以代三承气汤。

凉膈散攻十九, 凡三焦六经火邪内结不通者宜此。

百顺丸新攻六, 凡三焦热秘, 邪不解者宜此。

茵陈蒿汤攻三一, 谷疸, 发热身黄, 便结者宜此。

罨结胸法新因三十

攻补兼用诸方 . .
黄龙汤攻二一, 凡伤寒热邪传里, 当下而气血兼虚者宜此。

玉烛散攻二四, 凡血虚有滞, 而热邪传里, 腹胀作痛者宜此。

培补类

峻补诸方
大补元煎新补一, 凡元气大虚者, 虽有寒邪, 亦不可攻, 必单培根本, 正复邪将自散, 或真寒假热等证皆宜用此。

大营煎新补十四, 此大补元煎之次者也, 酌宜用之。

三阴煎新补十一, 凡三阴不足, 及风疟多汗, 而正气不复, 寒热不止者宜此。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凡阴阳大虚, 元气将脱者, 非此不可。

八珍汤补十九, 气血两虚者宜此。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凡气血两虚, 恶寒发热, 倦卧眩运, 自汗诸虚者宜此。

大建中汤补二三, 凡中气不足, 厥逆呕吐, 虚斑虚火, 筋骨疼痛等证宜此。

独参汤补三五, 凡气虚气脱, 畏闻诸药气味, 及反胃呕吐垂危者, 惟此为宜。

参附汤补三七, 凡真阳不足, 喘呕呃逆, 腹痛厥冷气短者宜此。

参归汤补三八, 凡心虚, 血虚, 盗汗等证宜此。

补阴诸方
一阴煎新补八, 凡肾水真阴不足, 而虚火为邪者宜此。

小营煎新补十五, 凡血少阴虚而无火者宜此。

左归饮新补二, 凡命门真阴亏损, 虽有寒邪不可攻者宜此。

右归饮新补三, 凡命门阳衰, 或阴盛格阳, 感邪不可攻者宜此。

四物汤补八, 凡阴虚营弱, 病在血分者宜此。

生脉散补五六, 凡热伤元气, 口渴气短, 烦躁倦怠汗出者宜此。

六味地黄丸补百二十, 阴虚火亏发热等证宜此。

崔氏八味丸补一二一, 凡阴盛格阳, 火不归原, 及真阳虚败等证宜此。

补中诸方
四君子汤补一, 凡脾胃虚弱, 食少体瘦, 疟痢劳倦等证宜此。

五君子煎新热六, 凡脾胃气分虚弱, 而微寒当温者宜此。

五味异功散补四, 凡脾胃虚寒, 饮食少思, 气逆腹满者宜此。

五福饮新补六, 凡五脏气血俱虚者宜此为主。

温胃饮新热五, 凡中寒呕吐吞酸者宜此。

养中煎新热四, 凡中气虚寒, 为呕为泄者宜此。

归脾汤补三二, 凡脾虚健忘怔忡, 少食困倦, 疟痢等证宜此。

参苓白朮散补五四, 凡脾胃虚弱, 吐泻食少等证宜此。

参朮汤补四十, 凡气虚颤掉, 泄泻呕吐者宜此。

景岳全书卷之八伤寒下终

 

作者: 佚名 2008-5-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