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

历代名医主要著作简介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收载药物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类)。共记载了成功与失败的病案325个,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材料,为后世病历医案的开始。...

点击显示 收起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托名黄帝)——《黄帝内经》18卷,162篇。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托名黄帝与歧伯对话,以问答形式写成,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它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旧题战国·秦越人(扁鹊)撰——《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三卷。以设问答疑的方式编纂而成。以基础理论为主,也分析了一些病症。其中1

    22难脉论,23--29难论经络,30 47难论脏腑, 48 61难论病,62 68难论穴道,69 81难论针法。诊法以“独取寸口”为主。对经络学说和脏腑中命门、三焦等论述则在《内经》的基础上有所阐发,现有多种刊本和注本。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一公元220)

    (托名)——《神农本草经》为我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收载药物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类)。书中提出了君、臣、佐、使,五味、四气等理论。

    淳于意——《诊籍》。共记载了成功与失败的病案325个,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案材料,为后世病历医案的开始。

    旧题汉。华佗撰——《中藏经》(又名《华氏中藏经》)介绍用麻醉药施行开腹术,创五禽戏体育疗法,又创用脊柱两旁夹脊绝位,世称“华佗夹脊绝”。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经后人整理,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伤寒论》载方113首,创“六经辨证医疗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为八纲辨证打下了基础。《金匮要略》载方262首,为现存最早治疗杂病的重要文献。

  晋(公元265-- 420)

    王叔和——《脉经》10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列述了24脉,使古代脉学系统化;同时对世界医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由古代《针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汇集整理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葛洪——《金匮药方》后精简为《肘后方》。记载内、外、儿、眼各种疾病的治疗方药,他长期从事炼丹术,发现了一些物质化学变化的秘密,在我国化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南北朝(公元420-- 589)

    雷敩——《雷公炮炙论》三卷。记述了制药的基本知识,收载约300种药物的炮炙加工方法。原书早佚,其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雷公炮炙药性赋解》,《本草纲目》等书中。为我国最早的制药学专著。

    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五卷。较全面的总结了晋以前的外科学成就,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外科专书。

    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七卷,是《神农本草经》较早的一种注本,原书已佚,佚文收载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隋(公元581——618)

    巢元方等——《诸病源候论》50卷。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书。在“瘟病候”中认为某些传染病是由外界有害物质因素一“乖戾之气”所引起,还能“多相染易”,并可预防。

    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30卷。是注释《内经》的早期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原书的真象。

唐(公元618-- 907)

    苏敬等——《新修本草》54卷。载药

    850余种,由政府颁行,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药典。书中保存了一些古本草著作原文,系统地总结了唐以前的药物学成就。

    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各30卷。广辑前代各家方书及民间验方,有一病而立数方或一方而治数病,使用硫黄伏火法则是我国最早的火药配方。

    孟诜——《食疗本草》三卷。为记述可供食用疗病的本草专著。

    陈藏器——《本草拾遗》10卷。李时珍评价“其所著述,博极群书,……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王焘——《外台秘要》40卷。本书汇集唐以前的医学著作,全书共1104门,收载医方约6000余首。书中引录各书均附出处,为研究我国唐以前医学的一部重要参考书。

    王冰——《黄帝内经素问》24卷重新编次后加以注释,并作了不少发挥。其书流传甚广,对中医学发展有很大影响。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卷。是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内容比较聿富,于临床研究有参考价值。

    晷英——《经效产宝》三卷,共52篇 371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妇产科专书。主要介绍具体病证治疗所列方药,大多简易实用,对妇产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编有饮食疗法专书《食医心鉴》三卷。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

    蜀主盂昶命韩保升等编《蜀本草》20卷。李时珍认为该书的图说药物形状,颇详于陶弘景和苏敬《新修本草》。

宋(公元960- 1279)

    刘输等校定本草编成《开宝新详定本草》20卷。新增药物133种。次年李防等又重予修订,改名为《开宝重定本草》全书,收集新旧药物计983种。

    王怀隐等——《太平圣惠方》100卷,由政府刊刻颁行各州,置医博士掌之。

    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三卷,集宋代以前针灸学之大成,由政府颁行各州。又铸造针灸铜人模型两具,其躯体,脏腑,可分可合,作为针炙教学和考试医生之用,铜人至今下落不明。

    掌禹锡等——《嘉祜补注神农本草》20卷。共收集药物1082条,以《开宝本草》为基础,参考诸家学说整理而成。次年苏颂等编著《本草图经》,考证甚详,颇多发挥。原两书均已佚。

    林亿等——《素问补注》,林对《素问》一书,采数十家之言,端本寻支,溯流讨源,改错千余字,增补两千余条,为现存“素问文释”的最完善本。

    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32卷,—收药1746种。其中有600余种是前代本草书未曾记载总结者。

    韩祗和——《伤寒微旨》二卷。专门分析《伤寒论》的辨证用药,间附方论。

    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一卷。对小儿斑疹(即豆疮、天花)的证候作了简要说明,附方17首,是一部较早的痘疮专书。

    杨子建——《十产论》。详述了横产、倒产、坐产、碍产(即脐带绊肩)等多种难产以及助产方法,是一部较好的产科书。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阐发了张仲景《伤寒论》的理论。对有证无方者参考古医书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予以补充,是宋代著名的伤寒学者之一。另著有《难经介义》、《本草拾遗》等书。

    杨介——《存真图》一卷。并将解剖脏腑所得的结果对照来研究《明堂针灸》,在解剖学和针灸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原书早佚。

    陈师文等校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用方剂,多为丸散剂型,便于应用,具有较好疗效,至今仍为临床常用。另著有《指南总录》。

    朱肱——《类证活人书》22卷。全书分四部分,分别论述伤寒各证以及一些杂病对仲景学术颇多阐发,是研究《伤寒论》较早的一部著作。

    阎孝忠搜集整理钱乙经验编成《小儿药证直诀)三卷。书中简要记述了小儿病的诊断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书中附有《阎氏小儿方论》一卷。还编有《卫生信效方》

    寇宗奭——《本草衍义)20卷。根据作者在药材签别和药物应用方面的多年实践经验,将《(嘉祜)补注神农本草》中的

    470种释义未尽的、药物详加辨析论述,提倡正确使用人工化学药品的思想在本书有所反映。

    成无已——《注解伤寒论》10卷。现存最早的《伤寒论》全注本。注解比较详明。

    刘昉等——《幼儿新书>40卷。分547门。本书整理汇集宋以前儿科学的成就,是我国较早的儿科专著。主张三岁小儿以内用指纹代替诊脉。凡所引证,皆注明出处,取材广博,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8卷。首叙医学总论,将三因(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作为论述重点,他对研究中医病因学说和各科临床治疗均有参考价值。书中有相当一部分方剂不见于宋以前医学文献。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一卷。本书在研究《内经》病机理论和医疗方法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长于应用寒凉清热解毒之法,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又《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卷。系作者晚年总结其临床心得之作。其中有不少较好的见解和治疗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张元素——《珍珠囊》首载113种药物的阴阳,寒热,性能,主治,归经及宜忌,其次记述了君、臣、佐、使、通经(通经以为使)主要病候用药及药物气味、炮炙等,是一部指导临床用药法的专著。

    张杲——《医说》10卷。记录治疗多种疑难杂证的经验,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其中载有古代医家小传及有关疾病之史料。  

 元(公元1279--1363)

    忽思慧——《饮膳正要》三卷。作者积数十年之经验、集诸家本草、名医方述,谷、肉、果菜等有关补益的内容,分别介绍其性味和主治。并附绘图。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营养学专书。

    齐德之——《外科精义》二卷。有论疮肿,诊候入式法等35篇。为现存外科书中善本。

    滑寿——《十四经发挥》三卷。 认为督、任二脉应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说明了各经脉所属经穴。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19卷。他创造性地采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居当时世界医学前列。

    朱震亨——《格致余论》共有论文4l篇。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理论。在治疗上长于运用滋阴降火之法,后世称为‘滋阴派”。另著有《丹溪心法)《局方发挥》等书。

明(公元1368- 1644)

    王履———《医经溯洄集》23篇。内容有研究《内经》、《伤寒论》等医著心得。辨别温病与伤寒,对温病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

    朱橚等——《普济方》168卷。系明初广泛集辑明以前的医籍和其他有关著作分类整理而成的一部大型医药方书。对于所述病证均有论有方。另编有救荒本草四卷。收138种植物以供荒馑时期食用。但有若干不见于一般本草著作中的野生药物。

    李濂——《医史》10卷。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史人物小传的专书。

    薛己——《口齿类要》一卷。记载了12类口齿科疾病的辨证验案与方剂。是我国现存较早的有关口腔、喉科专书。另著有《疠疡机要》麻疯专著。和《内科摘要》《正体类要》。

    江瓘——《名医类案》12卷。集录明以前历代名医治案,按病证分类编篡。病案记录较详,辨证用药亦较妥当。为我国第一部内容较系统和完备的医案著述,流传较广。

    万全——《幼科发挥》二卷。按照五脏主要病的系统分别论述了多种儿科病证的诊断和治疗。另著有《养生四要》、《保命歌括》等书。

    沈之问一一《解围元薮》四卷。详细地叙述了麻疯病的辨证和治疗,载有治疗麻疯方剂249首。为我国古代记述有关麻疯病的专书之一。

    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100卷。收集明以前历代医书及经史百家有关医药资料,分类编写。在医学理论方面,多所阐发,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楼英——《医学纲目》。遵重《内经》等古典医理,认为千变万化之病态都离不开阴阳五行。对后世医学有一定的影响。

    李梃——《医学入门》是综合性医书,除引录各家学说外,并附己见,是一部较有影响的医学入门书。

    李时珍——《本草纲目)52卷。全书分 16部,60类。收载药物1,892种,附图1,100余幅,附方11,000余首,总结了明代以前我国劳动人民的用药经验,是一部药物学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重视,评价很高。已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外流传。另著有《濒湖脉决》、《奇经八脉》等书。

    马莳——《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九卷。为《素问》最早全注本。注释较好。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八卷。对《伤寒论》的注释相当详明。

    杨继洲——《针灸大成》10卷。并附插图,可称集明以前针灸学主要精华之作,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并附有《小儿按摩经》。曾译有多种外国文字,对外国针灸学界也有相当影响。

    王肯堂——《论证准绝》44卷。全书分六科。采摭丰富,条理分明,多以证论治,立论也较平正,流通较广,对后学有相当影响。另著有《医论》《医辨》等书。

    龚廷贤——《寿世保元》10卷。搜集了较多方药和治法,取材广泛,折衷各家之说,选方大多切于实用,并附有医案;但个人发挥很少。

    陈实功——《外科正宗》四卷。主张外科与内科相结合,对我国外科发展有较大影响。

    赵献可——《医贯》六卷。倡言“命门之火”是人体之本,强调真火,真水的重要性。对水火阴阳的辨析较细致,对后世医家有相当影响。是研究“命门”学说的重要参考书。

    武之望——《济阴纲目》五卷。是在《女科证治准绳》一书基础上加以整理改编而成。引证资料丰富,分类详细,选方实用,对后世医学有一定影响。

    张介宾——《类经》32卷。以类分门,详加注释,条理井然。晚年辑成《景岳全书》,在临证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派”对后世医学有较大影响。

    陈司成——《霉疮秘录》。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有不少新的认识,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梅毒学专著。 ·

    医僧胡慎柔——《慎柔五书》五卷。具有丛书性质。其中主要是对痨病(肺结核)的治疗与论述。

    吴又可——《温疫论》--卷。创“戾气说”。书中详论温疫病因,起初,传变诸证及治法,在世界传染病史上也是先进的。

    李中梓——《内经知要》二卷。原文辑自《内经》,由李氏结合基础,临床理论加注阐述,内容简要,条理亦较清楚。另著有《医宗必读》、《雷公炮炙药性解》等书。

清(公元1644——1911)

    傅仁宇——《审视瑶函》六卷。对眼科疾患的诊法记述较详。是当时具有总结性的眼科学著述。

    喻昌——《尚论篇》八卷。在学术上特别推崇《伤寒伤》,反映出一定的泥古倾向。

    张璐——《伤寒赞论》、《伤寒绪论》。是根据喻昌《尚论篇》及各家论注,对《伤寒论》的注释。晚年编撰《张氏医通》’采取历代60余家著述,参考百余种书籍,历数十年,十易其稿而成。他的著述,颇切实用,有不少阐发,流传较广。

    柯琴——《伤寒来苏集》。本书为《伤寒论注》、《伤寒论翼》、《伤寒附翼》之总称。对六经分证有特殊见解;但过于推崇张仲景,固表现一定的保守倾向。

    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灵枢集注,九卷。以阐发气化阴阳理论见著, 对于《内经》一书的原文作了较详细的注释,是流传较广的一种《内经》全注本。

    汪昂——《医方集解》三卷。选录古今医籍中常用正、附方剂约700余首。除列述每个方剂的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并录用各家学说,阐明方义。切于实用,流行很广。又著《本草备要》八卷。取材《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疏二书,收集药470余种、图400余幅,流传较广。另著有《汤头歌括》,浅显易懂,多为后世医家所喜读。

    张睿——《修事指南》一卷

中华民国(公元1912——1949)

    恽铁樵——《群经见智录》三卷。

    为医论著作。作者接触过西医学术,有志于沟通中西医学术,是中西医汇通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反对余云岫等人否定祖国医学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据理批驳,但为历史条件所限,书中不免有些牵强附会之处。他曾创办过中医函授学校。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3 0卷。结合中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阐发医理,颇多独到见解。并制定若干有效方剂,对临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 佚名 2006-1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