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源图书馆中医古籍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风毒脚气) 67方

来源:医源世界
摘要:1或转筋皮肉不仁,腹胀起如肿,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或患冷方:竹沥(五升)、甘草、秦艽、葛根、黄芩麻黄、防巳、细辛、桂心、干姜(各一两)防风、升麻(各一两半)、茯苓(二两)、附子(二枚)、杏人(五十枚)。(千金翼无茯苓杏人有白术一两)第二大竹沥汤,治卒中风,口噤不能言,2四肢缓纵,偏痹孪急,风经五......

点击显示 收起

1 或转筋皮肉不仁,腹胀起如肿,按之不陷,心中恶不欲食,或患冷方: 竹沥(五升) 、甘草、秦艽、葛根、黄芩麻黄、防巳、细辛、桂心、干姜(各一两) 防风、升麻(各一两半) 、茯苓(二两) 、附子 (二枚) 、杏人 (五十枚) 。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合竹沥,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 (千金翼无茯苓杏人有白术一两) 第二大竹沥汤,治卒中风,口噤不能言,
2 四肢缓纵,偏痹孪急,风经五藏,恍惚恚怒无常, 手足不随方:竹沥(一斗四升) 、独活、芍药、防风、茵芋甘草、白术、葛根、细辛、黄芩芎藭 (各二两) 、桂心、防巳、人参、石膏麻黄 (各一两) 、生姜、 茯苓 (各三两) 、乌头 (一枚) 。 右十九味〔口父〕咀,以竹沥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状相当即服。 第三竹沥汤, 治风毒入人五内,短气,心下烦热,手足烦疼,四肢不举,皮肉不
3 口噤不能语方: 竹沥 (一斗九升) 、防风、茯苓、秦观 (各三两) 当归、黄芩 (千金翼作芍药) 、人参芎藭 (千金翼作防巳) 、细辛、桂心、甘草升麻 (千金翼作通草) 、麻黄、 白术 (各二两) 、附子 (二枚) 蜀椒 (一两) 、葛根 (五两) 、生姜 (八两) 。 右十八味 〔口父〕咀, 以竹沥煮取四升, 分五服, 初得病即须摩膏, 日再, 痹定 (千金翼无麻黄蜀椒生姜) 治恶风毒气, 脚弱无力, 顽痹, 四肢不仁, 失音不能言
4 毒风冲心有人病者, 但一病相当, 即服, 第一服此麻黄汤, 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 麻黄 (一两) 、大枣 (二十枚) 、茯苓 (三两) 、杏人 (三十枚) 、防风白术、 当归、升麻、芎藭、芍药黄芩、桂心、麦门冬、甘草 (各二两) 。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清酒二升合煮, 取二升半, 分四服, 日三夜一覆令小汗, 粉之, 莫令见风。
5 第二服独活汤方: 独活 (四两) 、干地黄 (三两) 、生姜 (五两) 、葛根桂心、甘草、芍药、 麻黄 (各二两) 。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清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半, 分四服, 日三夜一, 脚特忌食瓠子蕺菜, 犯之一世治不愈。
6 第三服兼补厚朴汤, 井治诸气欬嗽逆气呕吐方: 厚朴、芎藭、桂心、干地黄芍药、当归、人参 (各二两) 、黄耆甘草 (各三两) 、 吴茱萸 (二升) 、半夏 (七两) 、生姜 (一斤) 。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 煮猪蹄一具取汁一斗二升, 去上肥, 内清酒三? 合煮取三升, 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 一十里久。
7 第四服风引独活汤兼补方: 独活 (四两) 、茯苓、甘草 (各三两) 、升麻 (一两半) 、人参桂心、防风、芍药、 当归、黄耆干姜、附子 (各二两) 、大豆 (二升) 。 右十三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 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进服。
8 治脚痹防风汤, 井主毒气上冲心?, 呕逆宿癖积气疝气一病相当即服之方: 防风、麻黄、芎藭、人参、芍药当归、茯苓、半夏、甘草 (各一两) 、鳖甲生姜、 桂心 (各二两) 、杏人 (一两半) 、赤小豆 (一升) 、贝子 (五枚) 乌梅 (五枚) 、 大枣 (二十枚) 、吴茱萸 (五合) 、犀角、羚羊角 (各半两) 橘皮 (一两) 、 薤白 (十四枚) 。 右二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三服, 一日令尽, 一方用水一间食糜一方云, 半夏三两, 随时用。
9 治脚痹独活汤方: 独活 (四两) 、当归、防风、茯苓、芍药黄耆、葛根、人参、甘草 (各二两) 、 大豆 (一升) 附子 (一枚) 、干姜 (三两) 。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 分三服。
10 越婢汤, 治风痹脚弱方: 麻黄 (六两) 、石膏 (半升) 、白术 (四两) 、大附子 (一枚) 生姜 (三两) 、 甘草 (二两) 、大枣 (十五枚) 。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先煮麻黄, 再沸掠去沫, 入诸药煮取三升, 分三
11 覆取汗。 (胡洽方只五味若恶风者加附子一枚多淡水者加白术四两) 治脚弱神验方: 防巳、蜀椒、细辛、桂心、麻黄石膏 (各一两) 、独活、防风、黄芩、茵芋葛根、 芎藭、芍药、甘草 (各一两) 、生姜茯苓 (各三两) 、乌头 (二枚) 。 右十七味 〔口父〕咀, 以竹沥一斗, 煮取四升, 分六服, 令一日一夜服尽, 其间可常作赤小豆饮, 有人脚弱, 先服常用竹沥汤四剂, 未觉, 增损作此方, 后觉得力, 又云, ?沈细驶, 风在内者, 作此汤也。
12 风引汤治两脚疼痹肿或不仁拘急, 屈不得行方: 麻黄、石膏、独活、茯苓 (各二两) 、吴茱萸秦艽、细辛、桂心、人参、防风芎藭、 防巳、甘草 (各一两) 、干姜 (一两半) 、白术 (三两) 杏人 (六十枚) 、 附子 (一两) 。 右十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六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取汗佳。
13 大鳖甲汤治脚弱气毒挛痹气上, 及伤寒恶风, 温毒, 山水瘴气热毒, 四肢痹弱方: 鳖甲 (二两) 、防风、麻黄、白术、石膏知母、升麻、茯苓、橘皮、芎藭杏人、 人参、半夏、当归、芍药萎蕤、甘草、麦门冬 (各一两) 、 羚羊角 (六铢) 大黄 (一两半) 、犀角、青木香、雄黄 (各半两) 、 大枣 (一十枚) 贝齿、乌头 (各七枚) 、生姜 (三两) 、薤白 (十四枚) 、 麝香 (三铢) 赤小豆 (三合) 、吴茱萸 (五合) 。 右三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 煮取四升, 分六服, 相去十里久, 得下止,一方用大黄半两, 畏下可止用六铢, 一方用羚羊角半两, 毒盛可用十八铢 (胡洽有山茱萸半升为三十二味千金翼无知母升麻橘) (皮芎藭人参
14 当归萎蕤) 小鳖甲汤治身体虚胀如微肿, ?心痞满, 有气壮热, 小腹厚重两脚弱方: 鳖甲、黄芩、升麻、麻黄、羚羊角桂心、杏人 (各三两) 、前胡 (四两) 、 乌梅 (二十枚) 、薤白 (三十枚) 。 右十味 〔口父〕咀以水一斗, 煮取二升七合, 分三服此常用, 若体强壮欲须利者,加大黄二两。
15 风缓汤治脚弱举体痹不仁, 热毒气入藏?中满塞不通, 食即呕吐方: 独活、麻黄、犀角 (各三两一方用羚羊角) 、半夏 (一升) 大枣、乌梅 (二十枚) 、 桂心、鳖甲、升麻橘皮、枳实、甘草、吴茱萸、大黄 (各一两) 生姜、 石膏 (各六两) 、贝齿 (七枚) 。 右十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四升, 煮取四升, 分五服, 日三夜二, 不瘥至三
16 治脚气初发, 从足起至膝胫骨肿疼者方: 取蜱麻叶切捣蒸薄裹之, 日二三易即消, 蜱麻子似牛蜱虫, 故名蜱麻也, 若冬月无蜱麻, 取蒴藋根, 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 合蒸热, 及热封裹肿上, 如前法, 日二即消, 亦治不仁顽痹。 (此方非汤不当见此然前后三方俱出苏长史不分出) 若肿巳入脞,
17 至小腹胀小便涩少者方: 取乌特牛尿一升, 一服, 日二, 取消乃止。 (千金翼云嬴瘦人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结乃服之。
18 ) 若肿巳消, 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汤方: 苏长史方神验麻黄、射干、人参、茯苓、防巳前胡、枳实 (各二两) 、半夏、犀角、 羚羊角青木香、橘皮、杏人、升麻 (各一两) 、生姜 (五两) 独活 (三两) 、 吴茱萸 (一升) 。 右十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一升, 煮取四升, 分五服, 相去二十里久, 中间以助胃气, 此汤两日服一剂, 取病气退乃止, 以意消息之若热盛喘烦者, 加石膏六两, 生麦门冬一升, 去吴茱萸, 若心下坚加鳖甲一两。 夫脚气之疾, 先起岭南,稍来江东, 得之无渐, 或微觉疼痹, 或两胫肿满, 或行起涩弱, 或上入腹不仁, 或时冷热, 小便秘涩, 喘息气冲喉, 气急欲死,
19 食呕不下, 气上逆者, 皆其候也, 若觉此证, 先与犀角旋复花汤方: 犀角、旋复花 (各二两) 、橘皮、茯苓生姜 (各三两) 、大枣 (十一枚) 、香豉 (一升) 、紫苏茎叶 (一握) 。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气下小便利为度。 (崔氏名小犀角汤如其不下服后大犀角汤) 大犀角汤,
20 疗脚气毒冲心变成水, 身体遍肿, 闷绝欲死者方: 犀角、旋复花、白术、桂心防巳、黄芩 (各二两) 、香豉 (一升) 、生姜橘皮、 茯苓 (各二两) 、前胡、桑白皮 (各四两) 紫苏茎叶 (一握) 、大枣 (十枚) 。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取下气若得气下,小便利,脚肿即消能食, 若服汤竟不下, 气急不定, 仍服从犀角麻黄?
21 (崔氏又以白前代白术无防巳黄芩桑白皮名旋复花汤) 犀角麻黄汤方: 犀角、麻黄、防风、独活 (崔氏用茯苓) 防巳、芎藭、白术、 当归羚羊角 (崔氏用附子) 、黄芩 (各二两) 、石膏 (四两) 、生姜甘草、 杏人 (崔氏用细辛) 、桂心 (各三两) 。 右十五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煮麻黄, 去沫, 取汁八升, 下药煎取三升, 分三相去十里久, 服讫覆取汗, 若不差, 五日后更一剂, 取汗同前。
22 茱萸汤治脚气入腹, 困闷欲死, 腹胀方: 苏长史方吴茱萸 (六升) 、木瓜 (两颗切) 。 右二味,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三升分三服, 相去如人行十里久, 进一服,
23 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热闷, 即差, 此起死人方:
24 小风引汤, 治中风腰脚疼痛弱者方: (胡洽名大风引汤) 独活、茯苓、 人参 (各三两) 、防风、当归甘草、干姜 (胡洽作桂心) 、 石斛 (各二两胡洽作黄耆) 附子 (一枚) 、大豆 (二升) 。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酒三升, 煮取三升, 分四服, 服别相去如人行十里? (胡洽云南方治脚弱此别用升麻一两半夏芍药各二两合十三味本只有十味减当归石斛 名小风引汤删繁方无石斛以疗肉极寒肌肉变舌痿名日恶风腰痛脚弱) 风湿相薄, 骨节烦疼, 四肢拘急, 不可屈伸, 近之则痛, 白汗出而短气, 小便不利,
25 恶风不欲去衣, 或头面手足时时浮肿四物附子汤主之方: 附子 (二枚) 、桂心 (四两) 、白术 (三两) 、甘草 (二两) 。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陆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微汗愈, 大汗烦者一服伍合体肿者加防巳四两,悸气,小便不利加茯苓三两,既有附子, 今加生姜三两。
26 治脚弱风毒实及岭南瘴气面肿, 乍寒乍热似疟状, 脚肿气上心闷, 欬嗽摊缓顽痹方: 麻人、升麻、麻黄、射干、昌蒲芒消、甘草、大黄 (各半两) 、豉 (三合) 。 右玖味 〔口父〕咀, 以水陆升, 煮取贰升半, 内芒消又煎参沸, 分参服, 微利壹贰行解毒热, 有肿滓薄之, 凡觉气满, 辄服壹剂佳。 道人深师增损肾沥汤, 治风虚劳损挟毒, 脚弱疼痹或不随, 下焦虚冷, ?中微有客热, 心虚惊悸不得眠, 食少失气味, 日夜数过心烦, 迫不得卧, 小便不利, 又时复下, 湘东王至江州王在岭南病悉如此, 极困笃, 余作此汤令服,
27 即得力, 病似此者, 服无不差, 随宜增损之方: 黄耆、甘草、芍药、麦门冬、人参肉苁蓉、干地黄、赤石脂、地骨白皮、茯神当归、 远志、磁石、枳实、防风龙骨 (各一两) 、桂心、芎藭 (各二两) 、生姜 (四两) 、 五味子 (三合) 半夏 (一升) 、白羊肾 (一具) 、大枣 (三十枚) 。 右二十三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煮羊肾, 取汁一斗二升, 内诸药, 煮取四升, 不利下者, 除龙骨赤石脂, 小便涩以赤茯苓代茯神, 加白术三两, 多热加黄芩一两 遗溺加桑螵蛸二十枚。 (胡洽方无黄耆苁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实防风龙骨半夏有黄芩为拾伍味) 石膏汤, 治脚气风毒, 热气上冲头面, 面赤矜急, 鼻塞去来, 来时令人昏愦, 心?恍惚, 或苦惊悸, 身体战掉, 手足缓纵, 或酸痹, 头目眩重, 眼反鼻辛, 热气出口中,
28 或患味甜, 诸恶不可名状者方: 石膏、龙胆、升麻、芍药贝齿、甘草、鳖甲、黄芩羚羊角 (各一两) 、橘皮、 当归 (各二两) 。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为三服。
29 半夏汤, 治脚气上入腹, 腹急上冲?, 气急欲绝方: 半夏 (一升) 、桂心 (八两) 、干姜 (五两) 、甘草人参、细辛、附子 (各二两) 、 蜀椒 (二合) 。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为三服, 初稍稍进, 恐气冲上格,小小服, 通人气耳。
30 乌头汤, 治风冷脚痹疼痛, 孪弱不可屈伸方: 乌头、细辛、蜀椒 (各一两) 、甘草、秦艽附子、桂心、芍药 (各二两) 、干姜、 茯苓防风、当归 (各三两) 、独活 (四两) 、大枣 (二十枚) 。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四升, 分五服, 若热毒多服益佳。
31 迮毒汤, 治脚弱风热, 上入心腹, 烦闷欲绝方: 半夏 (四两) 、黄耆、甘草、当归人参、厚朴、独活、橘皮 (各一两) 枳实、麻黄、 干地黄、芍药 (各二两) 桂心 (三两) 、生姜 (四两) 、贝子 (七枚) 、 大枣 (二十枚) 。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六合, 分四服, 日三夜一。 治脚弱, 体痹不仁, 毒气上入藏, ?中满塞不通, 食辄吐失味, 旧说,
32 脚弱上气风缓汤主之方: 独活、甘草、石膏 (各三两) 、犀角 (半两) 、麻黄防风、当归、升麻、橘皮、 吴茱萸桂心、半夏、鳖甲 (各二两) 、羚羊角 (半两) 、 枳实 (一两) 生姜 (六两) 大枣 (二十枚) 、贝齿 (七枚) 、 乌头 (二两一作乌梅十枚) 。 右十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四升, 煮取四升, 一服一升, 若有少虚热者,加干地黄二两。
33 紫苏子汤, 治脚弱上气, 昔宋湘东王在南州, 患脚气困笃, 服此汤大得力方: 紫苏子 (一升) 、前胡、厚朴、甘草、当归 (各一两) 半夏 (一升) 、 橘皮 (三两) 、大枣 (二十枚) 、生姜 (一斤) 、桂心 (四两) 。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为五服, 日三夜二。
34 附子汤, 治湿痹缓风, 身体疼痛如欲折, 肉如锥刺刀割方: 附子 (三枚) 、芍药、桂心、甘草茯苓、人参 (各三两) 、白术 (四两) 。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防风汤, 治肢体虚风微痊发热, 肢节不随, 恍惚狂言, 来去无时, 不自觉悟, 南方支法存所用, 多得力温和, 不损人, 为胜于续命越婢风引等汤, 罗广州一门,
35 南州士人常用, 亦治脚弱, 甚良方: 防风、麻黄、秦艽、独活 (各二两) 当归、远志、甘草、防巳人参、黄芩、升麻、 芍药 (各一两) 石膏 (半两) 、麝香 (六铢) 、生姜、 半夏 (各二两) 一方用白术 (一两) 。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四升, 一服一升, 初服, 服, 有热? 先有冷心痛疾者, 倍当归, 加桂心三两, 不用大黄。 甘草汤, 治脚弱, 举身洪肿, 胃反, 食谷吐逆, ?中气结不安而寒热, 下痢不止
36 小便难, 服此汤即益, 亦服女曲散, 利小便肿消, 服大散摩膏有验方: 甘草、人参 (各一两) 、半夏 (一升) 、桂心、蜀椒 (各三两) 小麦 (八合) 、 大枣 (二十枚) 、生姜 (八两) 、吴茱萸 (二升) 。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小麦取一斗, 去小麦, 内诸药, 煮取三升
37 分为六服。 (女曲散出第十五卷第八篇中) 若寒热日再三发, 可服此?山甘草汤方: ?山 (三两) 、甘草 (一两半) 。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半, 分三服, 相去五里一服。
38 丹参牛膝煮散, 治脚痹弱, 气满身微肿方: 丹参、牛膝、桑白皮、杏人、升麻猪苓、茯苓 (各四两) 、犀角、黄芩、橘皮防巳、 白前、泽泻、桂心、秦艽 (各三两) 生姜、李根白皮 (各二两) 、大麻人 (一升) 。 右十八味捣?筛, 以水一升半, 内散方寸匕, 煮取七合, 轻绢滤去滓, 顿服日再? 夏月热, 不得服丸散, 此煮散顷年常用大验。
39 治腰胳不随, 两脚挛肿方: 蜀椒四升, 以水四斗, 煮取二斗半, 瓮盛, 下着火暖之, 悬板为桥, 去汤二寸许 以脚蹋板柱脚坐, 以绵絮密塞, 勿令泄气, 若疲即出, 入被以粉摩之, 一食久更入瓮, 常令瓮下火不绝, 勿使汤冷, 如此消息, 不过七日得伸展, 并肿亦消。 诸散第三 (方七首) 例曰, 大法春秋宜服散。 八风散, 治风虚面青黑土色不见日月光, 脚气痹弱, 准经, 面青黑主肾, 不见日月光主肝, 补肾治肝方菊花 (三两) 、石斛、天雄 (各一两半) 、人参、 附子甘草 (各一两六铢) 、钟乳、署预、续断、黄耆泽泻、麦门冬、远志、细辛、 龙胆秦艽、石韦、菟丝子、牛膝、昌蒲杜仲、茯苓、干地黄、柏子人、蛇床子防风、 白术、干姜、萆薢、山茱萸 (各一两) 五味子、乌头 (各半两) 、苁蓉 (二两) 。 右三十三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日三, 服不, 知加至二匕。
40 大八风散, 治诸缓风湿痹脚弱方: 巴戟天、黄耆、桂心、细辛、天雄草薢、苁蓉、牡荆子、署预、菊花萎蕤、山茱萸、 秦艽、黄芩、石斛白术、礜石 (一作矾石) 、厚朴、龙胆、人参蜀椒 (各半两) 、 附子、五味子 (各十八铢) 、昌蒲茯苓、牛膝 (千金翼作干姜) 、乌喙、 远志 (各一两) 桔梗 (三十铢) 、芎藭、白敛、芍药 (各六铢) 。 右三十二味治下筛, 酒服半寸匕, 日三, 不知, 稍增令微觉。 (胡洽无桔梗) 内补石斛秦艽散, 治风虚脚弱, 手足拘挛, 疼痹不能行, 脚趺肿, 上膝小腹坚如绳约, 气息常如忧恚, 不能食饮者, 此由五劳七伤, 肾气不足,
41 受风湿故也, 悉主之方: 石斛、附子、天雄、桂心、独活天门冬 (各一两) 、秦艽、乌头、人参、干姜当归、 防风、杜仲 (各三十铢) 、山茱萸、莽草桔梗、细辛、麻黄、前胡、 五味子 (各十八铢) 蜀椒、白芷、白术 (各半两) 。 右二十三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日再服, 不知, 稍增至二匕, 虚人三建皆炮, 实人亦可生用, 风气者本因肾虚, 既得病后, 毒气外满则灸泄其气, 内满则药驰之 当其更救急, 理必如此, 至于风消退, 四体虚弱, 余毒未除, 不可便止, 宜服此 推陈致新, 极为良妙, 此既人情可解, 无可疑焉。 秦艽散, 治风无久新卒得不知人, 四肢不仁, 一身尽痛, 偏枯不随, 不能屈伸,
42 洗洗寒热, 头目眩倒, 或口面喎僻方: 秦艽、干姜、桔梗、附子 (各一两) 、天雄当归、天门冬、人参、白术、 蜀椒 (各三十铢) 乌头、细辛 (各十八铢) 、甘草、白芷、山茱萸麻黄、前胡、 防风、五味子 (各半两) 。 右十九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日三, 若老人少服之。 (胡洽无天门冬前胡有莽草桂心防己萆薢白敛黄耆为二十三味) 单服松脂, 治一切风及大风, 脚弱风痹方, 薰陆法亦同。 松脂三十斤, 以?皮袋盛系头, 铛底布竹木, 置袋于上, 以石三五颗压之, 下水于枪中令满, 煮之膏浮出得尽以后量, 更二十沸接置于冷水中, 易袋洗枪更煮? 如此九遍药成, 捣筛为散, 以粗罗下之, 用酒服一方寸匕, 日二, 初和药以冷酒? 药入腹后饮热酒行药以知为度, 如觉热即减, 不减令人大小便秘涩, 若涩冥食?羹? 仍自不通宜服生地黄汁, 令取泄痢, 除忌大麻子以外无所禁, 若欲断米, 加茯苓与松脂等分, 蜜中为丸, 但食淡面馎饦, 日两度食, 一食一小?, 勿多食? 作馎饦法, 硬和面热挼煮五十沸漉出, 冷水淘, 更置汤中煮十余沸, 然后漉出食之 服松脂三十日后。 即觉有验, 两脚如似水流下是效, 如恐秘涩, 和一斤松脂茯苓与枣粟大酥即不涩, 服经一百日后脚气当愈, 仙经日服松脂一年增寿一年, 服二年增寿二年, 及服之十年增寿十年。
43 淮南八公石斛万两散, 主风湿疼腰脚不随方: 防风、茯苓、菊花、细辛、蜀椒干姜、云母、苁蓉、人参、干地黄附子、石斛、 杜仲、远志、菟丝子天雄、萆薢、桂心、牛膝、蛇床子白术、署预、巴戟、昌蒲、 续断山茱萸 (各一两) 、五味子 (半两) 。 右二十七味治下筛, 酒服方寸匕, 日再。
44 茱萸散, 主冷风脚跛偏枯, 半身不随, 画夜呻吟, 医所不治方: 吴茱萸、干姜、白敛、牡荆 (千金翼作牡桂) 附子、天雄、狗脊、干漆署预、秦艽、 防风 (各半两) 。 右十一味治下筛, 先食服方寸匕, 日三, 药入肌肤中摇摇然, 三日知, 一月差。 酒醴第四 (例一首方十六首) 例曰, 凡合酒皆薄切药, 以绢袋盛药内酒中, 蜜封头, 春夏四五日, 秋冬七八日, 皆以味足为度, 去滓服酒, 尽后其滓捣, 酒服方寸匕? 日三, 大法冬宜服酒, 至立春宜停。
45 石斛酒, 治风虚气满, 脚疼痹挛, 弱不能行方: 石斛、丹参、五加皮 (各五两) 、侧子、秦艽杜仲、山茱萸、牛膝 (各四两) 、 桂心、干姜羌活、芎藭、橘皮、黄耆、白前蜀椒、茵芋、当归 (各三两) 、 薏苡人 (一升) 、防风 (二两) 钟乳 (八两捣碎别绢袋盛系大药袋内) 。 右二十一味 〔口父〕咀, 以清酒四斗渍三日, 初服三合, 日再稍稍加, 以知为度。
46 乌麻酒方: 乌麻五升微熬捣碎, 以酒一斗渍一宿, 随所能饮之, 尽更作甚良。
47 治风虚劳损脚疼冷痹羸挛, 弱不能行钟乳酒方: 钟乳 (八两) 、丹参 (六两) 、石斛、杜仲天门冬 (各五两) 、牛膝、防风、 黄耆芎藭、当归 (各四两) 、附子、桂心秦艽、干姜 (各三两) 、山茱萸、 薏苡人 (各一升) 。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清酒三斗渍之三日, 初服三合, 日再稍稍加之, 以知为?
48 枸杞昌蒲酒, 治缓急风, 四肢不随, 行步不正, 口急及四体不得屈伸方: 枸杞根 (一百斤) 、昌蒲 (五斤) 。 右二味细锉, 以水四石, 煮取一石六斗去滓, 酿二斛米酒, 熟稍稍饮之。
49 虎骨酒, 治骨髓疼痛, 风经五藏方: 虎骨一具, 炭火炙令黄色, 槌刮取净捣碎得数升, 清酒六升浸五宿, 随性多少稍饮之, 易云, 虎啸风生, 龙吟云起, 此亦有情与无情相感, 治风之效? 故亦无疑。 蓼酒, 治胃管冷不能饮食, 耳目不聪明, 四肢有气, 冬卧脚冷, 服此酒拾日后,
50 日既精明, 体又充壮方: 捌月参日, 取蓼暴燥把之, 如伍升大, 陆拾, 把水陆石, 煮取壹石, 去滓, 以酿酒如常法, 随多少饮之, 巳用讫效甚速。 小黄耆酒, 大治风虚痰癖, 四肢偏枯两脚弱, 手不能上头, 或小腹缩痛, ?下挛? 心下有伏水, ?下有积饮, 夜喜梦, 悲愁不乐, 恍惚善忘, 此由风虚, 五藏受邪所致, 或久坐腰痛, 耳聋卒起, 眼眩头重, 或举体流肿疼痹, 饮食恶冷?
51 涩涩恶寒, ?中痰满心下寒疝, 药皆主之, 及妇人产后余疾, 风虚积冷不除者方: 黄耆、附子、蜀椒、防风、牛膝细辛、桂心、独活、白术、芎藭甘草 (各参两) 、 秦艽、乌头 (集验用署预参两) 、大黄葛根、干姜、山茱萸 (各贰两) 、 当归 (贰两半) 。 右拾捌味 〔口父〕咀, 少壮人无所熬练, 虚老人微熬之, 以绢袋中盛清酒贰斗渍之春夏伍日, 秋冬柒日, 可先食服壹合, 不知可, 至肆伍合, 日参服, 此药攻痹甚 亦不令人吐闷小热宜冷饮食也, 大虚加苁蓉贰两, 下痢加女萎参两, 多忘加石斛昌蒲紫石各贰两, 心下多水者, 加茯苓人参各贰两, 署预参两, 酒尽, 可更以酒贰斗重渍滓, 服之不尔, 可暴滓捣, 下酒服方寸匕, 不知稍增之, 服壹剂得力, 令人耐寒冷补虚, 治诸风冷神良。
52 黄耆酒, 治风虚脚疼, 痿弱气闷不自收摄兼补方: 黄耆、乌头、附子、干姜、秦艽蜀椒、芎藭、独活、白术、牛膝苁蓉、细辛、 甘草 (各三两) 、葛根、当归昌蒲 (各二两半) 、山茱萸、桂心、钟乳、 柏子人天雄、石斛、防风 (各二两) 、大黄、石南 (各一两) 。 右二十五味 〔口父〕咀, 无所熬练, 清酒三斗渍之, 先食服一合, 不知可, 至五以攻痹为佳, 大虚加苁蓉, 下痢加女萎, 多忘加昌蒲各三两。 (胡洽有泽泻三两茯苓二两人参茵芋半夏栝楼芍药各一两无秦艽芎藭牛) (膝苁蓉甘 草葛根当归昌蒲钟乳大黄为二十二味名大黄耆酒) 茵芋酒, 治大风头眩重, 目瞀无所见, 或仆地气绝, 半日乃苏, 口喎噤不开, 半身偏死, 拘急痹痛, 不能动摇, 历节肿痛, 骨中酸疼, 手不得上头, 足不得屈伸, 不能蹑履, 行欲倾
53 皮中动淫淫如有虫啄, 轸痒搔之生疮, 甚者狂走, 有此诸病, 药皆主之方: 茵芋、乌头、石南、防风、蜀椒女萎、附子、细辛、独活、 卷柏桂心、天雄、秦艽、防己 (各一两) 、踯躅 (二两) 。 右十五味 〔口父〕咀, 少壮人无所熬练, 虚老人薄熬之, 清酒二斗渍之, 冬七日? 春秋五日, 初服一合, 不知加至二合, 宁从少起, 日再, 以微痹为度。 (胡洽无蜀椒独活卷柏为十二味) 大金牙酒, 治瘴疠毒气中人, 风冷湿痹, 口喎面戾, 半身不遂手足拘挛, 历节肿痛, 甚者小腹不仁, 名曰脚气, 无所不治? 金牙 (一斤) 、侧子、附子、天雄、人参苁蓉、茯苓、当归、防风、黄耆署预、 细辛、桂心、萆薢、萎蕤白芷、桔梗、黄芩、远志、牡荆子芎藭、地骨皮、五加皮、 杜仲、厚朴枳实、白术 (各三两) 、独活 (半斤) 、茵芋、石南狗脊 (各二两) 、 牛膝、丹参 (各三两) 、磁石 (十两) 、薏苡人麦门冬 (各一升) 、 生石斛 (八两) 、蒴藋 (四两) 、生地黄 (切二升) 。 右三十九味 〔口父〕咀, 以酒八斗渍七日, 温服一合, 日四五夜一, 石药细研, 共药同渍, 药力和善, 主治极多, 凡是风虚, 四体小觉有风痾者, 皆须将服之, 无所不治也, 服者一依方合之, 不得辄信人大言浪有加减。
54 钟乳酒, 治虚损, 通顺血?极补下气方: 钟乳 (五两) 、附子、甘菊 (各二两) 、石斛、苁蓉 (各五两) 。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清酒三斗渍, 服二合, 日再稍增至一升。 秦艽酒, 治四肢风手臂不收, 髀脚疼弱, 或有拘急, 挛缩屈指, 偏枯痿躄,
55 痟小不仁顽痹者, 悉主之方: 秦艽、牛膝、附子、桂心、五加皮天门冬 (各三两) 、巴戟天、杜仲、 石南细辛 (各二两) 、独活 (五两) 、薏苡人 (一两) 。 右十味 〔口父〕咀, 以酒二斗渍之得气味, 可服三合, 渐加至五六合, 日三夜一?
56 术膏酒, 治脚弱风虚, 五劳七伤, 万病皆主之方: 生白术净洗一石五斗。 (捣取汁三斗煎取半) 湿荆二十五束, 束别三尺围各长二尺五寸俓头二寸。 (烧取沥三斗煎取半) 青竹三十束, 束别三尺围各长二尺五寸俓一寸。 (烧取沥三斗煎取半) 生地黄根五大斗粗大者。 (捣取汁三斗煎取半) 生五加根。 (三十六斤净洗讫锉于大釜内以水四石煎之去滓澄清取汁七斗以铜器中盛大釜内水上 煎之取汁三斗五升其煎诸药法一准五加例) 。 右件白术等五种药捴, 计得汁九斗五升, 好糯米一石五斗, 上小麦曲八斤, 暴干末之, 以药汁六斗浸曲五日, 待曲起, 第一投净淘米七斗令得三十遍, 下米置净席上, 以生布拭之, 勿令不净, 然后炊之, 下饙以余药汁浸饙调强弱更蒸之, 待饙上痂生然后下于席上, 调强弱冷热如常酿酒法, 酿之瓮中, 密盖头, 三日后第二投, 更淘米四斗, 一如前法投之, 三日后即加药如左。 桂心、甘草、白芷、细辛、防风当归、麻黄、芎藭 (各六两) 、附子 (五两) 、 牛膝 (九两) 干姜、五加皮 (各一斤) 。 右十二味 〔口父〕咀讫, 第三投以米四斗净淘如前法, 还以余汁浇饙重蒸, 待上痂生下置席上, 调冷热如常酿法, 和上件药投之, 三日外然后尝甘苦得中讫, 密封头二七日, 乃押取清酒, 一服四合, 日再服, 细细加, 以知为度, 温酒不得过热, 慎生冷酢滑猪鲤鱼蒜牛肉等。 松叶酒, 主脚弱十二风, 痹不能行, 服更生散数剂, 及众治不得力,
57 服此一剂便能远行, 不过两剂方: 松叶六十斤 〔口父〕咀之, 以水四石, 煮取四斗九升, 以酿五斗米, 如常法, 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饙饭, 泥酿封头, 七日发, 澄饮之取醉, 得此力者甚众神妙。
58 治脚气方: 好豉三斗蒸一石米下暴干, 如是三上, 以酒五斗渍七日, 去滓饮, 惟醉为佳, 酒尽更以二斗半渍之, 饮如初。
59 侧子酒, 治风湿痹不仁, 脚弱不能行方: 侧子、牛膝、丹参、山茱萸、蒴藋根杜仲、石斛 (各四两) 、防风、干姜、 蜀椒细辛、独活、秦艽、桂心、芎藭当归、白术、茵芋 (各三两) 、 五加皮 (五两) 、薏苡人 (二升) 。 右二十味 〔口父〕咀, 绢袋盛, 清酒四斗渍六宿, 初服三合, 稍加以知为度, 患目昏头眩者弥精。 膏第五 (例一首方八首) 例曰, 凡作膏常以破除日, 无令丧孝污秽产妇下贱人鸡犬禽兽见之, 病在外火炙摩之, 在内温酒服如枣核许。 神明白膏, 治百病, 中风恶气及头面诸病,
60 青盲风目烂眦管?耳聋鼻塞龋齿齿根挻及痈痔疮癣疥等悉主之方: 吴茱萸、蜀椒、芎藭、白术、白芷前胡 (各一升崔氏作白前) 、附子 (三十枚) 、 桂心当归、细辛 (各二两) 。 右十味 〔口父〕咀, 淳苦酒于铜器中, 淹浸诸药一宿, 以成煎猪膏十斤, 炭火上? 三上三下, 白芷色黄为候, 病在腹内温酒服如弹丸一枚, 日三, 目痛取如黍米内两眦中, 以目向风, 无风可以扇扇之, 诸疮痔龋齿耳鼻百病主之, 皆以膏傅, 病在皮肤炙手摩病上, 日三。 (肘后九味无桂心) 卫候青膏, 治百病久风头眩鼻塞, 清涕泪出, 霍乱吐逆, 伤寒咽痛, 脊背头项强, 遍枯拘挛? 或缓, 或急, 或心腹久寒, 积聚疼痛, 欬逆上气, 往来寒热, 鼠漏瘰?, 历节? 关节尽痛, 男子七伤, 胪胀腹满, 赢瘦不能饮食, 妇人生产, 余疾诸病, 瘑疥恶 痈肿阴蚀, 黄疸发背, 马鞍牛领。
61 疮肿方: 当归、栝楼根、干地黄、甘草、蜀椒 (各六两) 半夏 (七合) 、桂心、芎藭、细辛、 附子 (各四两) 黄芩、桔梗、天雄、藜芦、皂荚 (各一两半) 厚朴、乌头、莽草、 干姜、人参黄连、寄生、续断、戎盐 (各三两) 、黄野葛 (二分) 生竹筎 (六升) 、 巴豆 (二十枚) 、石南、杏人 (各一两) 猪脂 (三斗) 、苦酒 (一斗六升) 。 右三十一味 〔口父〕咀诸药, 以苦酒渍一宿, 以猪脂微火上煎之, 三下三上, 膏? 病在内以酒服如半枣, 在外摩之, 日三。
62 神明青膏, 治鼻中干, 灌之并摩服方: 蜀椒 (五合) 、皂荚、黄芩、石南、黄连雄黄、桂心、藜芦 (各三铢) 、白术芎藭、 大黄 (各七铢) 、乌头、莽草、续断 (各五铢) 泽泻 (七铢) 、半夏、 当归 (各十二铢) 、干地黄 (十一铢) 萎蕤、细辛 (各十铢) 、附子、 桔梗 (各二铢) 、干姜 (六铢) 人参 (五铢) 、戎盐 (杏子大一枚) 。 右二十五味 〔口父〕咀, 以苦酒一斗渍之, 羊髓一斤为东南三隅?, 内诸药炊以苇作参聚新好土, 药沸即下, 置土聚上, 三沸三下讫药成, 以新布绞去滓, 病在外火炙摩之, 在内温酒服如枣核, 日三, 稍稍益, 以知为度。 太傅白膏, 治百病伤寒喉咽不利, 头项强痛, 腰脊两脚疼, 有风痹湿肿难屈伸, 不能行步, 若风头眩鼻塞, 有附息肉生疮, 身体隐轸风搔, 烦满不得眠,
63 饮食欬逆上气, 往来寒热妇人产后余疾, 耳目鼻口诸疾悉主之, 亦曰太一神膏方: 蜀椒 (一升) 、附子 (三两) 、升麻 (切一升) 、巴豆、芎藭 (各三十铢) 。 杏人 (五合) 、狸骨、细辛 (各一两半) 、白芷 (半两) 、 甘草 (二两) 白术 (六两) 、壹方用当归三两。 右十二味 〔口父〕咀, 苦酒淹渍一宿, 以猪脂四斤微火煎之, 先削附子一枚, 以绳系着膏中, 候色黄膏成去滓, 伤寒心腹积聚, 诸风肿疾, 鵛项腰脊强, 遍枯不仁皆摩之, 日壹痈肿恶疮, 鼠漏瘰?, 炙手摩之, 耳聋取如大豆灌之, 目痛炙缈缥, 白?如珠当瞳子, 视无所见, 取如糙米传白上, 令其人自以手掩之, 须臾即愈, 便以水洗, 视如平复, 且勿当风, 三十日后乃可行, 鼻中痛取如大豆内鼻中, 并以摩之, 龋齿痛, 以绵裹如大豆着痛齿上咋之, 中风面目鼻口喎僻以摩之, 若晨夜行, 辟霜雾眉睫落, 数数以铁浆洗, 用膏摩之。
64 曲鱼膏, 治风湿疼痹, 四肢亸弱, 偏跛不仁, 并痈肿恶疮方: 大黄、黄芩、莽草、巴豆、野葛牡丹、踯躅、芫花、蜀椒、皂荚附子、 藜芦 (各一两) 。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苦酒渍药一宿, 以成煎猪膏三斤, 微火煎三沸一下, 别内白芷一片, 三上三下, 白芷色黄, 药成去滓, 微火炙手摩病上, 日三。
65 野葛膏, 治恶风毒肿, 疼痹不仁, 瘰?恶疮, 痈疽肿胫, 脚弱偏枯百病方: 野葛、犀角、蛇衔、莽草 (外台作茵芋) 乌头、桔梗、升麻、防风蜀椒、干姜、 鳖甲、雄黄巴豆 (各一两) 、丹参 (三两) 、踯躅花 (一升) 。 右十五味 〔口父〕咀, 以苦酒四升, 渍之一宿以成, 煎猪膏五斤, 微火煎, 三上药色小黄去滓, 以摩病上, 此方不可施之猥人慎之。 (胡洽无丹参踯躅有细辛又苏恭以白芷防巳吴茱萸附子当归代巴豆雄黄蛇衔防风鳖甲
66 ) 苍梧道生士陈元膏, 主一切风湿骨肉疼痹方: 当归、细辛 (各一两) 、桂心 (五寸) 、天雄 (三十枚) 生地黄 (三斤) 、 白芷 (一两半) 、芎藭 (一两) 、丹砂 (二两) 干姜 (十累) 、乌头 (三两) 、 松脂 (八两) 、猪肪 (十斤) 。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地黄汁渍药一宿, 煎猪肪去滓, 内药, 煎十五沸去滓, 内丹砂末熟搅, 用火炙手摩病上, 日千遍差, (胡洽有人参防风各三两附子三十枚雄黄二两为十五味肘后千金翼有附子二十二铢雄 (与千金翼同) 裴公八毒膏, 主卒中风毒, 腹中绞刺痛, 飞尸入藏, 及魇寐不寤, 尸厥奄忽不知人, 宿食不消, 温酒服如枣核大, 得下止, 若毒气甚, 咽候闭塞不能咽者, 折齿内葱叶口中, 以膏灌葱叶中令下, 病肿者向火摩肿上,
67 若岁中多温, 欲省病及行雾露中, 酒服之, 内鼻中亦得方: 蜀椒、当归、雄黄、丹砂 (各二两) 乌头、巴豆 (各一升) 、薤白 (一斤) 、 莽草 (四两) 。 右八味 〔口父〕咀, 苦酒三升渍一宿, 用猪脂五斤, 东向?苇薪火煎之五上五下, 候薤白黄色绞去滓, 研雄黄丹砂如粉, 内之搅至凝乃止, 膏成盛不津器中, 诸蜈蚣蛇蜂等毒者, 以膏置疮上, 病在外悉传之摩之, 以破除日合一方, 用礜石一两蜈蚣二枚, 是名八毒膏。 (肘后不用巴豆莽草名五毒膏)

作者: 孙思邈 2008-5-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