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医源书店中医

作者:石印玉 等编写
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ISBN:7810102028
印次:3
纸张:胶版纸
出版日期:1993-9-1
字数:275000
版次:1
购买本书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较全面地反映石筱山、石幼山的学术成就和以两位先生为代表的石氏伤科概貌。我们把两位先生的论著、医话分五个专题汇集成医论撷灵。其中伤科发展史一节是筱山先生五十年代初期的研究结果,史实丰富,立论精确,开创伤科史研究的先河,在伤科文献研究方面作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医案选释是本书的主要部分。伤科疾病的治疗与其他临床学科的有所不同,医案中难以说明具体的手法、固定等外治法,而两位先生的外治方法又很有特色,这些内容由跟随先生多年的石鉴玉、石凤霞医师具体介绍,反映在各类医案后的按语中。
所介绍的医方为石氏常用方,着重在外用药和成药方面,内服汤方在医案中多有分析,不再赘述,故较简略。   作者简介:     石筱山(1904~1964),原名瑞昌,字熙侯。江苏无锡人。年少时,曾就读于神州中医专门学校。后秉承家学,侍诊于父石晓山先生案侧。约于1924年临诊,事伤科,兼针、外科。1929年起与胞弟石幼山先生共设诊所。 1952年任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特约医师,1956年上海中医学院成立后任伤科教研组主任,兼附属龙华医院伤科主任。此外,任上海市卫生局伤科顾问,上海第一医学院伤科顾问,华东医 院伤科顾问,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兼伤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先生除了从事临床工作外,五十年代起潜心整理文献,研究理论,对伤科的史略、病因、证治等深加探讨。著有《从医史中认识祖国伤科的成果》等伤科发展史的文章六篇,《病因及伤科病因的探讨》(与石幼山先生合著),《“筋骨损伤”治略》,《祖国伤科内伤的研究》,《伤科论治一斑》,《脑震伤的理论探讨》(与石幼山先生合著),《石氏伤科经验介绍》,《伤科讲义》(上海市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教材),《石筱山医案》等。  
目录:
石筱山先生传略
石幼山先生传略
医论撷录
一、石氏伤科经验介绍
二、筋骨损伤
三、内伤症治
(一)历代伤科对内伤的研究
(二)内伤的病机
(三)关于内伤的概念
四、病因及伤科病因的探讨
五、关于伤科发展史
(一)从医史中认识祖国伤科的成果
(二)伤科的实际活动与医的关系
(三)成为独立学科的“伤科”
(四)从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包扎术”
(五)历史上伤科人物的活动
(六)祖国伤科的文献
医案选释
一、骨折与脱臼
治略
(一)锁骨骨折 二例
(二)肱骨外科颈骨折 二例
(三)肱骨大结节骨折 一例
(四)肱骨干骨折 一例
(五)肱骨髁上骨折 四例
(六)肱骨髁部骨折 三例
(七)前臂双骨折 二例
(八)桡骨远端骨折 二例
(九)舟骨骨折 一例
(十)股骨颈骨折 三例
(十一)股骨粗隆间骨折 二例
(十二)股骨干骨折 四例
(十三)胫骨隆突骨折 一例
(十四)胫骨平台骨折 一例
(十五)胫腓骨干骨折 二例
(十六)踝部骨折 二例
(十七)跟骨骨折 二例
(十八)肋骨骨折 三例
(十九)胸腰椎骨折 三例
(二十)四肢开放性骨折 三例
(二十一)颞颌关节脱位 二例
(二十二)肩关节脱位 一例
(二十三)肩关节习惯性脱位 一例
(二十四)肘关节脱位 三例
(二十五)髋关节脱位 三例
(二十六)膝关节脱位 一例
二、伤筋
治略
(一)颈部伤筋 三例
(二)肩部伤筋 四例
(三)肘部伤筋 四例
(四)前臂伤筋 一例
(五)腕及手部伤筋 四例
(六)髋部伤筋 一例
(七)膝部伤筋 七例
(八) 踝部伤筋 五例
(九)腰部伤筋 五例
三、内伤
治略
(一)头部内伤 七例
(二)胸胁内伤 七例
(三)腰部内伤 十一例
(四)脘腹内伤 二例
(五)阴部内伤 二例
四、陈伤劳损
治略
(一)肩部 二例
(二)膝部 四例
(三)踝部 三例
(四)背部 三例
(五)腰骶部 十一例
(六)其他 二例
五、杂病
杂证附余
(一)颈臂痛 三例
(二)胁痛 五例
(三)尾骨痛 二例
(四)损伤夹表 一例
(五)伤筋变症 四例
(六)痰湿入络 二例
(七)其他 三例
医方拾萃
一、外用药
(一)三色敷药
(二)损伤风湿膏
(三)阳和痰核膏
(四)红玉膏
(五)三黄膏
(六)碧玉膏
(七)黑虎丹
(八)桂麝丹
(九)接骨丹
(十)铁扇散
(十一)金枪膏
(十二)筋骨酸痛药水
(十三)朱砂膏
(十四)红粉散
(十五)青黛散
(十六)金锁玉匙散
二、内服药
(一)麒麟散
(二)化瘀续断丸
(三)健筋壮骨丹
(四)活血舒筋丹
(五)理气止痛丸
(六)和营理气丸
(七)安脑宁神丸
(八)健腰定痛丸
(九)固腰补肾丸
(十)新伤续断汤
(十一)牛蒡子汤
(十二)柴胡细辛汤
(十三)天麻钩藤汤
(十四)理气止痛汤
(十五)鲜金斛汤
(十六)柴胡桔梗汤
(十七)损腰汤
(十八)固腰汤
(十九)腰背和营汤
(二十)地龙汤
(二十一)调中保元   编辑推荐:     《红旗》杂志1984年在“重视和发展我国的中医药”一文中指出:“自汉以来,历代医药家又从不同角度不断总结新鲜经验,形成了在理论和治疗上各具特色的医学流派,充实和丰富了中医药学的内容,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上海地区于晚清民初直至解放前后一段时期内,名医辈出,流派纷呈,各有师承,各有发挥,有力地推动了中医学术的进步。但由于年深日久,人事更替,致使许多知名中医的学术经验或文献资料湮没不彰,以至失传。如果听之任之,将对中医事业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总结整理上海地区近代知名中医的学术经验,不但是更好地落实党的中医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医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等单位有鉴于此,在上海市卫生局、上海中医学院领导下,组成“上海地区近代中医学术经验调研组”,有计划有步骤地着手编纂《申江医萃》丛书。丛书由中医文献研究所担任主编,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上海分会等单位参加。丛书以上海地区近代中医的学术经验为主要收编内容,凡在当时社会上和中医界具有一定影响,或具某一医技之长,并有医案、医著或后裔门人回忆记录可资查考者,均在收编之列。其中于每则或数则医案之后,一般酌加按语,阐述其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特点,以便读者学习和借鉴。
《申江医萃》丛书将分册出版,以供广大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者参考。但由于我们人力和时间有限,不可能按不同科别逐一编纂,大致是根据资料收集情况、编写人员落实与否而定。编纂过程中,由于我们的见闻和资料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加之编选水平不高,在编排或评按中一定还有不少缺点和错误,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