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

壳聚糖/海藻酸钠生物微胶囊的研究进展

来源:生物工程进展
摘要:摘要壳聚糖作为一种阳离子聚电解质,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原料易得及价格便宜而倍受从事生物微胶囊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制备生物微胶囊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背景。自从A.M.Sun发明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生物微胶囊(简称微胶囊)以来,微胶囊技术广泛用于人工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壳聚糖作为一种阳离子聚电解质,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原料易得及价格便宜而倍受从事生物微胶囊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制备生物微胶囊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背景。

  自从A.M.Sun发明海藻酸钠-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生物微胶囊(简称微胶囊)以来,微胶囊技术广泛用于人工器官研制,动植物细胞、微生物及酶固定化,药物控制释放[1],使得微胶囊在生物医学工程以及其它生物技术领域具有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制备微胶囊的原理有多种,其中通过聚电解质络合原理制备微胶囊是采用较多的一种。通过这种原理制备微胶囊的显著优点是制备过程温和,微囊化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制备过程中活性损失很少或不损失。通过这种原理制备微胶囊所选用的阴、阳离子聚电解质材料也有多种,本文着重介绍壳聚糖和海藻酸钠这两种天然聚电解质材料制备微胶囊的原理、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背景。

  1 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反应原理

  壳聚糖是通过甲壳素脱乙酰化制备的天然高分子直链多糖,化学名称为(1-4)-2-氨基-2-脱氧-β-D-葡聚糖。海藻酸钠是存在于褐藻类中的天然高分子,从其结构上看是由β-1,4结构的D型甘露糖醛酸的钠盐(M)和α-1,4结构的L型古罗糖醛酸的钠盐(G)共聚而成。由于壳聚糖分子链上有大量的伯氨基,海藻酸钠的分子链上有大量的羧基,所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可以通过正、负电荷吸引形成聚电解质膜,反应简图如下:

  2 制备方法

  采用上述原理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在制备方法上,可以分为一步法[2~17]、两步法[18]和复合法[19]。

  2.1 一步法

  采用一步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直接滴入海藻酸钠溶液中反应形成微胶囊;最终得到了含有壳聚糖沉积层、壳聚糖/海藻酸钠络合层和海藻酸钙凝聚层共三层,内部是液态的微胶囊[2—4]。另外一种方式是反向操作,即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入壳聚糖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形成微胶囊[4—17]。

  2.2 两步法

  这种合成方法类似于传统的APA微胶囊的制备方法。过程简述如下[18]:

  (1)海藻酸钠溶液滴入氯化钙溶液形成海藻酸钙凝胶珠;

  (2) 海藻酸钙凝胶珠再和壳聚糖反应形成微胶囊;

  2.3 复合法

  复合法是在上述两种方法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先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然后再以双功能团分子对微胶囊的表面进行修饰,制备过程如下[19]:

  (1) 海藻酸钠溶液乳化、凝胶化;

  (2)凝胶化海藻酸盐与壳聚糖进行反应形成微胶囊;

  (3)微胶囊用戊二醛、1,6-己二异氰酸脂或苯四甲酸二酐溶液进行表面交联。

  上述三种制备方法各有优缺点。一步法的显著优点是制备方法简单,成囊速度快,微囊化物质不容易在制备过程中流失,比较适合于蛋白分子的微囊化。但是,由这种方法制备的微胶囊球性度和光洁度较差,制备过程中微胶囊之间容易粘接。两步法制备的微胶囊球性度和光洁度好,但是制备过程相对繁琐;而且,在制备海藻酸钙胶珠时,微囊化物质容易流失,因此,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适合于细胞的微囊化。复合法制备的微胶囊强度较好,但也存在着制备过程繁琐这样的缺点,而且制备条件激烈。因此,这种方法较适合于对环境不很敏感的某些微生物进行微囊化。

  3 影响微胶囊性能的主要因素

  在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的研究中,主要考察的因素有:壳聚糖分子量、pH值和溶液浓度等。这些因素对微胶囊性能的影响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微胶囊的强度和控释性来表征的。

作者: 王勇解玉冰马小军 2004-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