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微生物学

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治疗进展

来源: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摘要: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随着致病微生物的变迁,细菌耐药性的改变,感染的治疗仍显棘手,而抗生素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下呼吸道感染(lowerrespiratorytractinfection,LRTI)亦称肺部感染或支气管-肺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气道感染及肺炎......

点击显示 收起

  下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疾病,但随着致病微生物的变迁,细菌耐药性的改变,感染的治疗仍显棘手,而抗生素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更多治疗方法,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亦称肺部感染或支气管-肺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气道感染及肺炎、肺脓肿等肺实质感染,广义上包括胸膜腔和纵隔感染。它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我国人口死因中位居前列,老年患者病死率更高。近20年来,尽管抗菌药物不断开发,重症护理水平迅速提高,但由于致病微生物的变迁,细菌耐药率的上升,人口趋于老龄化,免疫功能受损宿主增多等难题的出现,肺炎总体病死率并无明显降低,仍是临床上十分常见、治疗困难和棘手的疾病之一。本文将对LRTI的抗感染治疗作一综述,以期有助于该类感染治疗的实施。

  LRT1常见病原菌的变迁及其耐药状况

  院外LRT1病原菌的变迁[1~3] 院外LRT1的主要病原菌仍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为主。近年来,它们对抗生素的耐药,尤其是耐药肺炎链球菌的出现及扩散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传统的以青霉素为首选药物的抗菌治疗方案亦需再评价。

  一、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1967年,第一次自临床标本中分离到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enicillin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PRSP)后,对PRST研究的进展十分迅速。PRSP发生率约占该类菌的25%~60%,且其对复方碘胺甲基异噁唑(SMZ)、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类耐药均不断发展。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肝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长期住院和免疫功能低下等PRSP感染的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PRSP的携带与过去使用抗生素,特别是β内酰胺类有关。期耐药机制主要为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引起,因此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合剂亦无效。

  非耐药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在PRSP中,由于青霉素高度耐药菌株相对少见,故应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低度耐药的PRSP所LRT1仍有效,还可选用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匹罗(Cefpirome)、头孢吡肟(Cefepime)等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霉素烯类(Carbapenems)的亚胺培南(Imipenem)、美罗培南((Meropenem)、帕尼培南(Panipenem)等。常用的氟喹诺酮类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对肺炎链球菌作用不佳,而较新品种如托氟沙星(Tosufloxacin)、克林沙星(Clinafloxacin)、司氟沙星(Sparfloxacin)对耐药肺炎链球菌有效,便用于PRSP所致的LRT1尚待积累临床资料。另一些新的糖肽类抗生素、酮内酯类(Ketolides)、链阳菌素类等对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也显示了较好疗效。

  二、流感嗜血杆菌与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与卡他莫拉菌均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尤为多见。此两者的耐药机制主要为产生β内酰胺酶。流感嗜血杆菌中耐药菌占15%~36%,卡他莫拉菌产酶株的比例较高,欧美某些地区高达90%,可以认为均为青霉素耐药株。

  治疗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可选用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若为耐药菌,则需应用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菌素类、新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等。而卡他莫拉菌耐药菌比例基高,因此宜选用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院内LRT1病原的变迁[4] 在院内LRT1的病原中,绿脓杆菌、肠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等所占比例均有上升,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的比例相对有所下降。院内感染的病原在过去10余年间的耐药正日益严重。

  一、金葡菌:当前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仅5%~10%,耐酶青霉素、多数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仍有效。但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已占金葡菌院内感染的50%,其耐药机制为产生一种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α),需选用万古霉素治疗。近来,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亦有报道,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二、革兰阴性杆菌:肠杆菌科细胞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问题相当普遍,尤以肠杆菌属、绿脓杆菌、无硝不动杆菌等的耐药问题突出,其耐药机制包括灭活酶和钝化酶的产生、抗生素的渗透障碍和靶位改变等。

  革兰阴性杆菌LRT1的治疗多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必要时可与氨基糖苷类合用,第三、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等也可单用。因革兰阴性杆菌各菌种、菌株间药物敏感差异较大,故需按药敏测定结果调整用药。

  LRT1的治疗

  LRT1的经验性治疗 对LRT1,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病原学检查,及时留取标本。但在未能确定病原时,可根据各种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感染获得的方式及严重程度、基础疾病情况、当地常见病原及耐药状况给予经验治疗。

  一、支气管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多于气候突变时发生,常为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病毒感染。细支气管炎多见于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病原。两者无需使用抗生素,以对症治疗为主[5]。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因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其中细菌感染在病程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致病菌以流感杆菌、脚炎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常见。脓性痰、痰量增多、气急加重3项中出现2项时,有指征应用抗菌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复方SMZ、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等。而在慢支急性发作时如不区分感染与非感染因素而盲目应用抗生素则并无明显益处[6,7]。

  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中伴发感染者常见,感染是促使其病情进展和影响预后的最主要因素。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表现为轻症;金葡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所致感染以重症为主,此时需应用抗假单胞菌的β内酰胺类,必要时与氨基糖苷类合并使用。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合并免疫防御机制缺陷,如囊性纤维化,感染时常见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亦不少见,因其免疫屏障较薄弱,感染初期炎症表现并不显著,对此类患者出现感染初期表现时即应选用具抗假单胞菌活性的青霉素或第三代头孢菌素等治疗[8]。

作者: 佚名 2004-9-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