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微生物学

庚型肝炎病毒致病性研究进展

来源:上海铁道大学学报
摘要:6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共有五种,即HAV、HBV、HCV、HDV、HEV。但至少还有20%的病毒性肝炎,其病原不明,称为非A-E肝炎。在第30届欧洲肝脏研究年会上,首次报告了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但近年学者对HGV的致病性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点击显示 收起

  分类号 R512.6  

  目前公认的肝炎病毒共有五种,即HAV、HBV、HCV、HDV、HEV。但至少还有20%的病毒性肝炎,其病原不明,称为非A-E肝炎。在第30届欧洲肝脏研究年会上,首次报告了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但近年学者对HGV的致病性提出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一种认为,HGV是一类新的肝炎病毒,其可致病。而另有人则对HGV的致病性提出了质疑,甚至认为HGV不是肝炎病毒。本文主要介绍近三年围绕HGV争论的有关进展。

  1 病原学

  1966年Deinhardt等用一名因手术意外创伤而患急性肝炎的外科医师(G·B)的血清静脉内感染狨猴和绢毛猴,导致该两种动物发生肝炎,且该传染性血清可在狨猴和绢毛猴体内连续传代感染。因此,将这种人源性传染性血清称为GB因子〔1〕。1995年Abbott公司的Simons等用差式聚合酶链反应在感染GB因子的绢毛猴急性期血浆中发现了两种病毒RNA序列,因与黄病毒属关系密切,而与HCV的同源性相差较远,而将之分别命名为GBV-A和GBV-B,二者均为有包膜的正链RNA病毒。随后Simons用重组蛋白建立的ELISA技术检测非A-E肝炎病人的血清,发现一名西非病人血清抗GBV-A和GBV-B抗体反应阳性,用代表性差异分析扩增得到的为一个黄病毒样基因产物。该产物在核苷酸水平上与GBV-A,GBV-B和HCV的同源性分别为59%,47.9%和53.7%,而在氨基酸水平上同源性为64.2%,50.4%和57.3%。经检索发现,该基因序列与已发表且被公认的基因序列无任何同源性,因此将该序列所代表的病毒命名为GBV-C〔2〕。1995年美国Kim与Bradley报告,在一名输血后非A-E肝炎病人血中也发现一个新的黄病毒样RNA序列,在第三届丙型肝炎及相关病毒会议上被建议暂称为庚型肝炎病毒(HGV)。Ohba用聚类分析法研究证明,GBV-C与HGV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5%和95%,故是同一种病毒的两个不同分离株,目前带用HGBV-C/HGV表示;GBV-A与GBV-C/HGV亲缘关系较近,而GBV-B与HCV亲缘关系较近〔3〕。Mukaide用RELP法对来自不同国家的33例GBV-C/HGVRNA研究,认为HGV目前可能有三种亚型:GBV-C(G-1),HGV(G-3)和G-2。其中G1比G3进化早,G3主要分布于北美、亚欧,G2仅在亚洲发现。中野等搜集日本及世界34个国家的2918份样本中所得HGV感染分离株,以RFLP法进行分类,其结果如附图〔4〕。

 

附图 HGV基因型的地理分布,

  李伯安等对中国HGVNS区部分基因序列变异研究发现,HGVNS5区第7820~7960核苷酸间的5端较3端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变异率高。与Linnen报道的美国株相比,中国人群之间HGVNS5区的同源性较大,与美国株的同源性较小。作者认为,HGV核苷酸的变异可能与地域因素有关。现有资料证明,HGV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9.4kb,仅有一个完整的开放读码框架(ORF),编码为长约2900个氨基酸的多蛋白前体。该前体蛋白经病毒和宿主细胞蛋白酶水解后可形成不同的结构和功能蛋白。编码结构蛋白的基因序列中存在4个明显的真核信号序列切割位点。其中C/E1的天门冬酰胺-半胱氨酸-半胱氨酸间为第1个切割位点,其余3个分别位于E1(第80~267位氨基酸)、E2(第268~645位氨基酸)和P7(第644~704位氨基酸)蛋白。在非结构蛋白中,NS2/NS3区的水解由位于NS2的羧基端和NS3的氨基端的蛋白酶完成。此外HGV还存在丝氨酸蛋白酶原,提示丝氨酸蛋白酶在非结构蛋白的加工中起作用。在编码蛋白的两侧分别为5-非编码区(5-NCR)和3非编码区(3-NCR)。基因组5端的结构基因依次编码核心蛋白(C),包膜蛋白(E1、E2)等。3端的非结构基因区编码非结构蛋白,其中NS3区编码病毒超Ⅱ组解旋酶,锌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NS5b编码RNA依赖的RNA聚合酶。5-NCR和3-NCR是基因组中最保守的区域,其次是NS3,NS4b和NS5b。3-NCR的保守区可能参与二级结构的形成,5-NCR含有4个高度保守区域,可能参与发夹结构的形成。这些二级结构的维系有可能限制基因的变异,从而使其相对保守。这在病毒复制或基因表达中起着相当重要作用,对利用PCR检测HGV的引物选取也具有一定意义〔5〕。

  2 流行病学

  2.1 感染率 各学者报道的HGV人群感染率差异较大,兹将部分材料列于表1~3〔6~8〕。差异的原因除样本来源差异外,试制和检测方法不同,尤其是采用的引物不同是一个重要原因,见表4~5〔7〕。Kao比较了高度保守的5末端区(5 UTR),囊膜区2(E2)和非结构区3(NS3)的探针对200例高危人群标本联合测定的结果,其阳性率为21.5%。以5-UTR,NS3与E2探针检测的阳性结果分别与之对比,符合率分别为100%,98%和84%。Kao认为5-UTR区引物对GBV-C/HGVRNA测定更特异,其敏感性是NS3与E2引物的10~100倍〔9〕。

表1 GBV┐C/HGV在各种肝炎高危人群的检出率(%)

地区 献血员 静脉药瘾 血透析者
美国 0.79~3.92 15.8 
德国  28.8 6.8
法国   57.4
日本 0.9  3.1
印尼   55.2
中国 0.5~2.0 75.3 

  表2 GBV┐C/HGV在各型肝病中检出率(%)

地区 非A_E肝炎 HCV感染 HBV感染
美国 10.8 11.4 
德国 1.9 24.4 
中国 3.33~23.1 6.0 28.5
欧洲 8.3 18.8 9.7
日本 8.3 8.0 3.6

  表3 GBV┐C/HGV在暴发性肝炎中检出率(%)

作者: 沈昭在 2004-9-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