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病理学

生长因子对口腔种植体上皮袖口影响的研究进展

来源: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摘要:摘要生长因子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效应在医学临床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细胞的生长代谢起着调控作用。近年来,在口腔种植体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阐述了生长因子对口腔种植体上皮袖口的影响,以寻求促进种植体上皮袖口修复的方法。关键词:种植体生长因子钛国内外学者对种植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使种植体技术日臻完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生长因子因其独特的生物学效应在医学临床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细胞的生长代谢起着调控作用。近年来,在口腔种植体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着重阐述了生长因子对口腔种植体上皮袖口的影响,以寻求促进种植体上皮袖口修复的方法。

   关键词:种植体 生长因子 钛

  国内外学者对种植体进行了广泛研究,使种植体技术日臻完善。然而种植体失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推广应用,尤其表现在种植体上皮袖口的紧密连接上。随着各种生长因子在牙周组织再生和骨组织再生中作用的体现,应用生长因子促进种植上皮袖口健康修复的前景令人乐观。

  1 种植体上皮袖口的结构特点

  骨整合式种植体中,以钛及钛合金种植体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钛种植体的穿龈部分被口腔软组织环绕,称为种植体的上皮袖口。这种上皮结合有明显的沿种植体表面移行的倾向,且种植体上皮袖口的垂直高度远比正常龈沟深。McKinney等[1]将它称为“生物封闭”(biological seal)。1974年,Jame首次报道了这种上皮结合呈上皮-半桥粒结构。后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这种上皮结合同牙齿的结合上皮的结构是一致的。但其具体的附着形式尚存在争议[2]。比较倾赂的观点认为,这种半桥粒结构是基于上皮细胞先分泌细胞外基质成分,然后才会有半桥粒结构的形成。

  钛种植体周存在着三种界面,即上皮、结缔组织和骨组织界面,因颈部无骨质及纤维长入,种植体颈周形成的上皮袖口成为种植体成功的关键。在这种结构的保护下,种植体在组织内的部分及其形成的骨结合就不会受到口腔内细菌及其它致炎因子的侵扰。临床上,失败种植体首先表现在正常上皮袖口的破坏,进而丧失,最终成为“种植体周炎”,并类似于慢性牙周为的一系列症状,如种植体周软、硬组织炎症,种植体周袋、种植体周骨吸收等。Higuchi等[3],曾研究过2~3年内失败的种植体,表明炎症所致上皮袖口结构丧失与种植失败密切相关。因此,获得良好的种植体上皮袖口界面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近代牙周病学研究证明[4],牙周组织再生的细胞学基础是牙周膜细胞(PDL)。PDL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满,有较多的胞浆突,属于未分化间叶细胞,比牙龈成纤维细胞更加幼稚,且具有更强的向其它组织细胞分化的潜能。因此,PDL细胞在根面有效的附着、增殖、分化是形成牙周新附着的关键。同样,PDL细胞在钛种植体表面有效的附着、增殖也是获得种植体良好上皮袖口界面的关键。因此,尝试应用各种生长因子使种植体达到良好的上皮袖口界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牙周膜细胞刺激因子的种类及特点

  现已发现的生长因子近千余种,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骨形成蛋白(BMP),纤维粘蛋白(FN)以及从PDL特化培养基中提取的趋化因子(PDL-CTX)对牙周膜细胞粘附、增殖的作用显著。FGF具有维持骨的自身稳定和促进骨再生的作用,同时能促进牙周膜细胞的冠向生长[5]。PDFG对牙周膜成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有趋化活性。IGF能明显刺激牙周膜细胞胶原的合成。TGF-β对间充质起源的细胞起刺激作用,而对上皮和神经外胚层来源的细胞起抑制作用。如在表皮生长因子(EGF)同时存在的条件下,可改变牙周膜细胞的贴壁生长特性[6]。体外实验证明,TGF-β刺激牙周膜细胞的增殖分化,促进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成分合成,还可通过抑制胶原酶的合成,抑制基质溶素,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7]。其家族成员骨形成蛋白(BMP)在骨再生中的作用已众所周知。FN是一种细胞外基质蛋白成分,能介导和促进组织细胞的粘附、增殖、分化,在牙周损伤过程中,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并充当免疫调理素,增强与胶原纤维等基质成分的粘附,加快受损组织的修复。现已证实,FN对PDL细胞确实是一种有效的促生长因子,其中促附着效应更为显著[8]。PDL-CTX是从PDL特化培养基中提取的趋化因子。Nishimura等[9]设计了平行试验,研究了分离自同一供体的PDL和GF对多肽生长因子的趋化反应,实验结果提示,无论是PDL还是GF细胞对多肽生长因子均有反应,其中发现PDL-CTX具有对PDL细胞持异性的直接趋化作用,且呈现为剂量依赖型。

  3 生长因子对解决种植体上皮袖口的研究

  Lynch等[10,11]拔除供实验用的8只小猎兔犬的所有前磨牙,9个月后在相应部位植入40枚钛种植体。对其中24枚种植联合应用PDFG/IGF-1,而将另外16枚作为对照组。与第7d和21d后,分别将小猎兔犬处死,观察种植体周骨组织和牙周组织再生情况的不脱矿切片。结果表明,实验组的牙周组织和骨组织再生的速度和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然而生长因子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复杂的网络关系,联合应用生长因子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

  骨形成蛋白(BMP)在种植体骨结合过程中的作用,已得到了充分的证实。其中人重组骨形成蛋白-2(rhBMP-2)的诱骨效应更加显著。De Lange等[12]在研究HA涂层柱种植体的软组织界面时,发现有骨组织沿种植表面排列,且超出牙槽嵴顶约2 mm,并有与种植体表面垂直的粗大胶原纤维埋在其中。提示我们可通过骨形成蛋白特异的诱导成骨活性,诱导种植体上皮袖口中的结缔组织成骨,从而建立良好的种植体上皮袖口界面。BMP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到底如何日前尚无明确的定论。

作者: 刘建平 郑义(综述) 宋应亮 王忠义(审校) 2004-9-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