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老年病学

老年人带状疱疹68例分析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一、临床资料1994年1月至1996年4月,住本院老年内科患者1050例,其中带状疱疹患者共68例。临床表现:神经痛65例,其中神经痛后出现皮疹44例(64。7%),皮疹后神经痛14例(20。皮疹特点:68例均有红色斑丘疹伴1~3mm水疱,成群簇集,其中5例融合成1~3cm大疱(血疱2例、坏死3例),结痂68例。...

点击显示 收起


  一、临床资料

  1994年1月至1996年4月,住本院老年内科患者1 050例,其中带状疱疹患者共68例。男62例、女6例,男∶女为10.3∶1;年龄60~84岁,平均67.4岁。原发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后34例(50.0%),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21例(30.9%),糖尿病加重5例(7.4%),泌尿道感染及重度贫血各2例(各占2.9%),喉癌术后、乳癌术后、肺癌放疗后及肺结核活动期各1例。临床表现:神经痛65例,其中神经痛后出现皮疹44例(64.7%),皮疹后神经痛14例(20.6%),两者同时出现7例(10.3%);典型皮诊而无疼痛3例(4.4%)。皮疹特点:68例均有红色斑丘疹伴1~3 mm水疱,成群簇集,其中5例融合成1~3 cm大疱(血疱2例、坏死3例),结痂68例。皮疹部位(受累神经支配区域):面神经(Ramsay-Hunt三联症)2例,三叉神经13例,颈2~4 4例,胸3~12 42例,腰1~5 4例,骶神经3例。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59例(86.8%),>10×109/L 1例,<4×109/L 8例;中性粒细胞>0.75者25例,余均正常。治疗:68例均予以常规抗病毒药(α-干扰素、转移因子、聚肌胞、病毒唑等)及对症治疗,其中3例加用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GIV)。疗效:总有效率100.0%。用IGVI组1~2天疼痛明显缓解,未用组3~48天;前者皮疹开始结痂3~7天,后者5~12天。有神经痛的65例中疼痛完全缓解<1周14例(21.5%);1~4周41例(63.1%);1个月~1年9例(13.8%);>1年4例(6.2%),其中1例长达3年。皮疹先愈47例(69.1%),疼痛先消13例(19.1%),二者同时消失8例(11.8%)。

  二、讨论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出现。本组68例与同期住院29~59岁的带状疱疹患者36例比较:(1)前者男性患病比例(男∶女约10∶1)明显高于后者(男∶女约1∶1)。(2)皮疹出现部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临床表现老年人有其特殊性:皮疹通常在神经痛发生的同时或稍后即出现,但在较长时间后始出现皮疹者也不少,本组有3例分别在神经痛发生后第10、18、27天后才出现,而开始误诊为心绞痛、肾绞痛、肺癌;有3例>75岁患者,有典型皮疹,却毫无疼痛感觉,可能与老年人痛阈增高、感觉迟钝或存在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有关;有些患者在皮疹完全消退后,遗留的神经痛可持续存在,本组<60岁神经痛持续最长3个月者1例,而老年组3例持续1年,1例达3年,可能与老年人神经组织修复过程缓慢有关。

  治疗:方法颇多,疗效不一。以一种新的抗病毒药无环鸟苷或并用自血光量子疗法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无环鸟苷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带状疱疹的首选抗病毒药物。本组65例采用常规治疗,疗效确切;另有3例加用IGIV,在控制疼痛、水疱消失、新皮疹出现及皮疹结痂时间方面,疗效均明显优于前65例,但肯定结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临床观察。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