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呼吸病学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如何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

来源:论文汇编
摘要:一、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高血压问题的严重性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高血压就不断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一百年前发明了袖带式血压计以后医学界才逐渐对高血压的危害有了认识,但直到本世纪20~40年代才开始进行少量小规模......

点击显示 收起


  一、 我国高血压流行情况及高血压问题的严重性

  高血压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高血压就不断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医学的进步高血压问题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似乎是一个矛盾,但实质上它反映了一种客观规律。一百年前发明了袖带式血压计以后医学界才逐渐对高血压的危害有了认识,但直到本世纪20~40年代才开始进行少量小规模的高血压人群调查。由于研究水平的限制,当时对高血压问题的认识较肤浅,甚至有错误的观点。50~60年代开展了大量流行病调查和有关高血压与心血管病关系的临床和流行病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使医学界对高血压问题的本质和严重性达到了共识。

  近半个世纪高血压流行病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基本上查明了高血压在人、时、地方面的分布以及高血压与疾病发生的关系。血压在人群中的分布(曲线)属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型。所谓高血压就是人群中血压偏高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人为的,有较大的随意性。尽管如此,用人为规定的高血压标准对人群进行普查所得的患病率仍是认识高血压问题的一个最常用的、最基本的和不可替代的流行病学指标。其他重要指标有人群平均血压水平和血压分布曲线特征。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表明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5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工业化国家(或地区)患病率较非工业化国家(地区)高。一般讲文明程度较高和经济发达的地区患病率较文明程度低和经济不发达地区高,城市高于农村。世界上有些至今仍与现代生活相隔离并保持较“原始”生活习惯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很低,且没有明显的随年龄上升的现象。高血压患病率还存在一定的地理差异和种族差异。我国人群高血压分布也有一定特点。50年代以来三次普查结果显示,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 mmHg及/或舒张 压≥90mmHg以上)患病率1959年为5.11%,1979年为7.73%,1991年为11.88%,呈明显上升 趋势。按此计算,我国现有高血压约1亿人。在地区分布上基本上呈北高南低趋势。城市高于农村,但近年来有不少地区农村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很快,有的甚至超过了城市。高原少数民族地区(西藏)患病率较高。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上升的趋势比较明显,50岁以下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还表明,高血压与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冠心病、脑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国外九项前瞻研究结果显示舒张压105mmHg者比76mmHg者患脑卒中的危险增加10倍,患冠心病的危险增加5倍。美国弗莱明翰研究34年随访结果表明血压水平在最高四分位者比最低四分位者患心力衰竭的危险高2~4倍。美国另一项多因素干预研究随访15年结果显示收缩压较基线水平增加10mmHg时患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人数增加65%。研究还证明:1.心、脑、肾并发症发病危险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增加,且不存在一个明确的阈值;2.同一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血脂糖尿病等)越多得并发症的危险越高。

  二、 高血压的社区防治

  高血压流行是一个群体现象,群体的疾病应该用群体的方法来防治。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从某种意义上讲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基础和关键,可以说没有社区防治谈不上根本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社区控制的最重要的任务是一级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和二级预防(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人)。虽然血压越高患心、脑、肾并发症危险越高,但从人群血压分布曲线看重度高血压患者只占总人数的一小部分。轻中度高血压者的比例占人群的大部分,虽然他们患并发症的危险相对较小,但患病的绝对数最大。因此,社区防治应采用“高危人群策略”和“一般人群策略”相结合的方法。所谓“高危人群策略”就是从人群中检出高危的个体或亚组,有针对性地予以适当干预,以改变其高危状态,从而达到减少相关疾病发生和死亡的目的。“一般人群策略”是以系统健康教育为手段,通过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整个人群的血压水平,从而减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

  社区高血压防治计划的根本目的是:在社区人群中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以高血压防治为重点的干预措施,提高整个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其主要目标是在一般人群中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在高危人群中降低血压水平,提高高血压病人的管理率、服药率和控制率,最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社区控制计划成功的三个关键因素是:公众教育、专业人员教育和高血压病人教育。

  社区防治组织形式和防治计划实施

  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我国过去的经验,社区防治通常的组织形式是由当地政府(区、县、乡政府)领导、主管部门(卫生局、医院等)领导和专业人员以及基层社区组织(街道、村)和卫生人员组成三结合的防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防治计划,其成员定期开会讨论并决定计划实施各方面的问题,包括人员培训、干预措施落实及计划的效果评估。

  一个良好的社区防治计划应当融入到本社区的社会生活中去(包括社区现有的服务体系、服务组织和社会组织,例如老年协会和妇女协会等等),并使各种防治活动成为当地常规卫生工作的一部分。通过向社区提供各种宣传材料、专业人员培训、争取必要的政府支持、媒体的参与以及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来促进防治计划的实施。具体的现场工作可以由社区自身完成。全社区和个人的参与是防治计划成功的关键。

  社区防治计划的实施应建立在细致的社区人群有关社会卫生资料调查、详尽的社区诊断以及高血压流行情况调查的基础上。主要的工作范围包括:1.传媒宣传活动(健康教育);2.预防性服务;3.培训专业人员;4.环境改变;5.高血压病人检出、治疗和随访;6.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监测以及危险因素水平监测;7.计划评估和反馈。以下重点介绍有关内容。

  1.健康教育 主要方法是面对面的教育和利用媒体进行教育。面对面教育生动直观,因此效果很好,但覆盖面小。这种方法通常用于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病人进行面对面咨询(包括心理咨询)和宣教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环节,通过测量血压、发放宣传品等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技能、自信心和配合治疗的顺从性。电话是一种有效的交流工具,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使用,作为面对面教育的补充。大众传媒是对公众进行高血压防治教育的最有效的工具,应该充分利用。宣教的对象包括社区居民、病人和医务人员。优良的健康教育材料是基础。重点内容是心血管病知识、危险因素和高血压治疗的原则和正确方法。形式上可采用小册子、活页(折页)、张贴画、宣传板和黑板报等。要求文字简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标题醒目,主题突出,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每种材料内容不宜过多,如用当地语言可增加可读性和新鲜感。

  广播和电视等现代化传媒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手段。节目制作应由防治人员和节目编辑合作共同设计。内容要适合当地情况和群众接受能力。语言力求通俗,科学,形式多样,如采用热线现场问答或知识竞赛和游戏等寓教于乐的方式。应尽量争取收视率高的时间(如黄金时间和节假日)播放。同一信息可反复强化。重要日期(如全国高血压日、世界无烟日和糖尿病日等)可造声势,加大宣传力度。各种宣教节目的演员、观众和主持人尽可能来自本地区和本部门,以提高观众的参与和兴趣。有闭路电视设备的社区应充分利用。

  健康教育的经费主要由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懂得高血压防治重要性的有眼光的政府领导人能主动帮助解决计划的经费,因此教育领导层也十分重要。另外也可以取得药品和食品生产厂商、社会团体、协会和私人的支持和帮助。宣教材料也可以成本销售以补充防治计划的经费。

  2.人员培训(包括专业人员和非专业人员两部分) 专业人员是社区防治计划实施的骨干,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计划的成功。专业人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举办高血压防治最新进展学习班和研讨会,使专业人员能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一项社区控制计划的领导人(高级研究人员)还应掌握更全面的防治技能,这包括:(1) 社区诊断,即在分析社区人群人口学资料、主要健康问题(严重程度及危险因素)、社区政策环境和卫生资源的基础上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和干预重点;(2) 制定防治计划,内容包括背景、目标、策略、干预活动、评估和经费预算等;(3) 宣教材料的设计和制作;(4) 调查统计 方法;(5) 计划效果评价。

  非专业人员包括社区所属的居家委会人员、红十字会会员、 社区行政领导、志愿人员以及病人家属等等。对这些人员除了向他们讲述高血压防治计划的目的和意义外还可教给他们血压测量的标准方法。高血压病人的家属应该了解更多的关于高血压病的知识,他们不但可以对病人起到教育作用还可以帮助监督病人的治疗,起到“半个医 生”的作用。退休的医务人员是高血压防治的一支重要力量,应发挥他们的作用。在防治人员资源缺乏的地方可以培训下岗职工,开展有偿服务,既可解决防治工作的困难又可开辟一条再就业的新路子。

  3.改变不良环境 环境是指社区中客观存在的影响人们行为的所有外部因素和条件。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不良环境是指对人们健康有害的物理环境(如污染)和社会环境(主要是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过度饮酒、暴饮暴食、脂肪和盐摄入过多、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过大等等)。改变环境要靠政府行为和个人行为两方面结合起来。政府行为包括有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规、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开展“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等活动。个人行为主要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卫生知识,改变不良个人生活习惯和行为以及培养良好的自我保健行为和方法。食品行业与人们的饮食直接有关。在向公众宣传过度饮酒、高脂肪高盐摄入危害的同时应鼓励食品工业开发低脂食品和实用的低钠盐,生产低酒精或无酒精饮料等等。食品成分标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工作。要鼓励农业方面生产瘦型猪,增加蔬菜和水果的种植。总之要使工农业生产者们懂得这些改变不但有社会效益,也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取消烟草和香烟生产目前条件还不成熟,但也要采取措施逐步加以限制。

  4.高血压病人的检出治疗和随访 许多高血压病人(尤其是轻中度高血压)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在没有开展定期健康查体的社区这些病人往往不能被查出。高血压病人检出的主要方法有三种:(1)基层医疗单位病人登记;(2)医院首诊病人测血压制度;(3)人群筛查。

  基层医院设立高血压门诊,利用平时病人就诊时随时登记高血压病人并予以管理。这种方法在力量较强的医院效果较好,但这种工作很容易流于形式。另外不去医院就诊的人这种方法无能为力。近年来少数城市推行医院首诊测血压制度,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但这项工作的推广难度很大,特别是医务人员观念的改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传统的方法是对社区中的成年人(主要是35岁以上)进行血压筛查。这种方法虽然需要一定费用,但效果肯定、显著,如组织得当可以事半功倍,所花费用也有限。在一个有良好高血压防治组织的社区可通过培训非专业人员来完成此项工作。筛查有一个独特的优点是通过它可以进行大范围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高血压意识”。

  高血压病人检出后应及时进行治疗和随访,这是社区防治必不可少的干预措施。要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确保高血压患者得到恰当有效的治疗,使其收缩压和舒张压逐步地、谨慎地降低,达到预期的目标值并予以维持。要详细做好随访记录(血压值、服药副作用等)。原则上用药物治疗的高血压病人应终生服药,但经治疗后血压降至正常,撤药后无反弹者可以在严格监测的情况下减药或停药。如血压回升应及时恢复用药。治疗和随访工作最好能融入到当地日常卫生保健工作中去。在开展全科医疗的地区此项工作可由全科医生担任。通过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和随访可以提高医务人员治疗高血压的经验,这一点是减少人群心血管病负担的重要保证。

  5.社区防治计划的评估 我国目前高血压病流行的特点和防治现状仍是“三高”(发病率高、并发症率高和死亡率高)和“三低”(检出率低、服药率低和控制率低)。社区防治的目标就是要遏止“三高”和提高“三低”。一项防治计划的评估就是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为了准确地进行评估,需要收集以下的信息并采用恰当的评价指标。信息:主要有(1)基线资料,包括人口数和分布,干预前后危险因素水平,政策环境情况,干预实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2)进行各种活动的记录,包括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参加人数和结果等;(3)疾病和行为监测资料;(4)病人管理前后随访资料。常用评价指标:主要有(1)政策环境改变实施情况的指标;(2)干预执行的次数、范围和质量;(3)干预活动参与率和覆盖率;(4)人群对高血压防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率;(5)高血压病人的随访管理率、治疗率、服药率和控制率;(6)疾病(重点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监测结果;(7)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脂、吸烟、体重和运动等)监测结果;(8)病人医疗费用的增减。

  社区防治计划的具体方法比较复杂,须根据需要参考有关资料。

 

作者: 自动采集 2005-1-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