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胃肠外科学

CT模拟结肠镜在结肠病灶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消化杂志
摘要: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上海等地区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结肠癌占肿瘤死亡率第二位,且与大肠腺瘤关系密切。如能早期发现有恶变先兆的息肉并切除之,可以预防结肠癌发生。目前,对结肠癌发病高危人群并未作大规模普查,部分由于患者缺乏早期主诉,或是由于现有普查手段不够有效。...

点击显示 收起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上海等地区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结肠癌占肿瘤死亡率第二位,且与大肠腺瘤关系密切。如能早期发现有恶变先兆的息肉并切除之,可以预防结肠癌发生。目前,对结肠癌发病高危人群并未作大规模普查,部分由于患者缺乏早期主诉,或是由于现有普查手段不够有效。大便隐血试验只能发现30%~40%结肠肿瘤,乙状结肠镜不能进入近端结肠,并有10%~15%乙状结肠肿瘤漏诊。钡剂灌肠和结肠镜能检查全结肠,但有10%~15%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失败,并且结肠镜可能使10%~20%病灶遗漏,尚有穿孔的危险[1]。近年来,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CT模拟结肠镜(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graphy, CTC),作为一种全直、结肠显像的诊断技术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这项技术的优点在于快速,无损伤性,耐变性好等。有资料表明,CT模拟结肠镜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诊断技术手段。

  一、主要技术和方法

  根据HARA等的研究方法介绍[2],首先对患者行肠道准备(按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标准),在行CTC前,给予肠道充气,使之膨胀,并注射胰高血糖素1mg以防止结肠痉挛。扫描采用螺旋CT或电子束CT,在屏气状态下完成连续容积扫描,以免移动性伪影的影响。将CT横断面图像输入工作站进行脱机后处理。采用表面遮盖法和容积采集法进行三维重建。然后采用模拟内镜技术观察整个结肠内腔。检查技术的关键在于使结肠充分扩张,结肠内无液体和异物滞留。

  二、常见结肠病灶的诊断价值

  (一)结肠腺瘤样息肉和肿瘤:有资料表明,结肠癌与结肠腺瘤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如将息肉摘除则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3]。在HARA对数十位结肠息肉患者应用CTC进行研究表明[2]:有蒂的息肉,在良好的肠道充气膨胀条件下,通过其特有的堆积形状,可以在CTC的二维和三维成像下十分清晰地显露出来,大于0.7cm的无蒂息肉,其形状像息肉样软组织块,也较易辨别,但小于0.5cm的息肉则较难发现。对于平坦型息肉,CTC很难发觉,肠镜可能更好辨别。而对于生长于结、直肠的肿瘤,无论其生长部位是在肠管内或肠管外,CTC的二维和三维成像均能清楚地显示出来。

  (二)其它的结、直肠良性病灶:对于增生样息肉和腺瘤样息肉,虽然从理论上讲,充气后的肠管这两种息肉的形态是不同的,但实际上CTC常较难辨别,这可能与CTC的成像是黑白的有关。而对于肠道粘膜下病变如脂肪瘤,CTC能较好地作出诊断,并与腺瘤样息肉进行鉴别,因为脂肪瘤在二维成像上有特征性的脂肪衰减期。此外,CTC能很容易地诊断肠道憩室[2]。

  三、CTC与纤维结肠镜的比较

  有学者将一组经结肠镜证实有息肉的患者行CTC检查,发现对大于1cm的息肉两者的检出率无区别(均为100%),对0.5~0.9cm大小的息肉,CTC的检出率为71%,而对小于0.5cm的息肉,CTC的检出率为28%[4]。但有研究表明,小于0.5cm的息肉引起结肠癌的发生率不到0.1%[5]。在另一项将CTC用于小规模普查试验中显示,在70例患者中对大于1cm息肉检出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90%,而在息肉为0.5~0.9cm时,CTC敏感性下降为66%,特异性为63%[2]。学者们认为,CTC的优点在于能显示全结肠的解剖结构,对息肉有较高的辨别力,患者耐受性好,检查时间短,无损伤性等。而结肠镜的优点是不仅能直视病变,还能直视下活检,作出病理诊断,但缺点如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有穿孔的危险性,肠镜不能到达回盲部等[6]。今后尚需进行大规模双盲对照试验才能进一步评价。如果CTC被证实与结肠镜在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上相等或优于结肠镜,那么它可能成为结肠病灶诊断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广泛用于息肉切除术后的随访及结肠癌筛选。

  虽然CTC早期研究表明了它的优越性,但要使它真正成为临床诊断有效工具,还有待解决一些问题。如减少假阳性结果,提高其对病灶识别的敏感性和精确性,降低操作时间和费用等。相信随着CT技术的完善和经验的积累,CT模拟结肠镜将成为结肠癌早期诊断领域中一项有效的工具。

  作者单位:200040 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

  参考文献

  1. Ferrucci JT. Screening for colon cancer:programs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AJR, 1993, 160:999-1003.

  2. Hara AK, Johnson CD, Reed JE. Colorectal lesions:Evaluation with CT colography. Scientific Exhibit, 1997, 17:1157-1167.

  3. Atkin WS, Morson BC, Cuzick J. Long-term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after excision of rectosigmoid adenomas. N Engl J Med, 1992, 326:658-662.

  4. Hara AK, Johnson CD, Reed JE, et al. Detection of colorectal polyps by computed tomographic colography:feasibility of a novel technique. Gastroenterology, 1996,110:284-290.

  5. Waye JD, Lewis BS, Frankel A, et al. Small colon polyps. Am J Gastroenterol, 1988, 83:120-122.

  6. Waye JD, Bashkoff E. Total colonoscopy:is it always possible? Gastrointest Endosc, 1991, 37:152-154.

作者: 孙旭 赵殿辉综述陆玮 沈天真陈星荣审校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