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肝胆外科学

胆囊切除术并发症--一个不容忽视的外科问题

来源:肝胆胰外科杂志
摘要:自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胆囊切除术以来,开腹胆囊切除一直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虽近年来腹腔镜外科的兴起使一部分病人接爱腹腔镜胆囊切除,但开腹胆囊切除仍是大部分医院最经典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开腹胆囊切除术虽不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均很低,但其并发症往往给病人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是一个并......

点击显示 收起

  自1882年Langenbuch首次施行胆囊切除术以来,开腹胆囊切除一直是腹部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虽近年来腹腔镜外科的兴起使一部分病人接爱腹腔镜胆囊切除,但开腹胆囊切除仍是大部分医院最经典最常施行的手术之一。开腹胆囊切除术虽不复杂,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死亡率均很低,但其并发症往往给病人带来灾难性后果,这是一个并非所有外科医生都认识到的问题,往往是并发症出现了,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下面结合作者实践和文献再谈一谈这个简单而 又复杂的论题。

  检索1998年1月~1999年10月国内有关胆囊切除文 献共有337篇,其中79篇是有关开腹胆囊切除并发症的问题,占23.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外科医生对胆囊切除及其并发症的重视。从此79篇文献中随机选取35个单位的35篇文献,作者单位来自于全国各地各级医院,时 间跨度为1966~1999年,基本可代表国内开腹胆囊切除的现状。35篇文献中共报告开腹胆囊切 除术24095例,54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2.2%。前5位并发症分别为胆囊切除术后问题(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占0.92%(222/24095),肝外胆管损伤占0.81%(195/24095),胆汁瘘占0.21%(50/24095),胆囊残株炎并发胆总管结石、黄疸占0.15%(35/24095),心脏骤停占0.08%(19/24095),其他少见并发症有肝十二指肠韧带横断、肝功能衰竭、术中肝门曲张静脉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坏死性筋膜炎、十二指肠损伤等。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并无一个明确的概念,其泛指胆囊切除术后仍出现上腹部隐痛、恶心、饱胀、反酸、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多或稀便、厌油腻、发热、甚至黄疸等术前即存在的表现。1995年Nahrwold 提出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一种误解,以“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的称谓替代似乎更为合理。胆囊切除术后问题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由于胆道疾病本身,也可能与胆道疾病毫不相干。胆囊切除术后问题中最为明显的症状是术后腹痛,文献报道70%以上的腹痛原因与胆囊切除无关,这包括术前就可能存在的胃食管反流,应激性肠道综合征、胃十二指肠溃汤、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症状在胆囊切除术后继续存在。部分病人胆囊切除术后腹痛与胆囊残株炎、医源性胆总管结石及术前术中未发现的胆总管结石有关。胆囊残株炎多见于胆囊大部切除时,由于在Hartman囊处切断胆囊,使得剩余部分日后逐渐扩张而形成小胆囊。部分病人可再次出现结石及慢性炎症。部分胆囊颈结石在胆囊大部切除后可有结石残留或操作不慎将结石推入胆总管,术后出现结石性胆囊炎症状或胆绞痛、黄疸、发热等胆管炎表现。从我们经验来看,胆囊大部切除术并不是值得推荐的术式,只是在肝外胆管因疤痕组织粘连致密,解剖关系难以辨认时或合并肝硬化肝门门静脉丛屈曲扩张时不得已而为之。而且行胆囊大部切除术后剩余胆囊粘膜应以碘酒、石炭酸涂抹或电刀烧灼彻底处理以防止术后小胆囊出现。胆囊切除前应仔细触摸胆囊及胆囊颈部,确定有无结石,如有,术者应耐心解剖,将粘连纤维组织剔除一部分,以便暴露胆囊管,看清胆囊管后轻轻触摸胆囊管有否结石,结石大小、数目,胆囊管粗细,特别注意勿挤压过猛将结石挤碎或挤入胆总管。分离出胆囊管后在结石下方结扎悬吊标记,防止结石残留或滑入胆总管。

  胆道系统解剖关系复杂,而且变异较多,在胆囊切除术中任何疏忽和失误都可造成胆管损伤。肝外胆管及胆囊管出现明显变异者约占10%~15%,最常见的四种情况为:胆囊管开口于右肝管,两根右肝管引流右肝叶;胆囊管与胆总管融合并开口于近端;胆囊管绕过胆总管并开口于内侧近端;胆囊管与胆总管有较长的并行段。其中第四种情况同时有较大结石位于胆囊Hartman袋内或合并胆囊管-胆总管内瘘时,即为Mirrizzi综合征。关于开腹胆囊切除时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治和预防已有诸多文献,这里不再赘述,只提出两点:(1)提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为从国内外文献看,胆囊切除的三种主要方式即常规开腹胆囊切除、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腹腔镜胆囊切除中,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发生率最低,而小切口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损伤发生率最高;(2)提倡开腹胆囊切除采用顺逆结合方式,分离胆囊三角显示胆囊管后并不切断,而用丝线先予以结扎标记,然后在自胆囊底开始逆行切除胆囊,最后两端会师,确定肝总管、胆总管、胆囊管三管会合关系后,再切断胆囊管。此外,在手术极度困难时,可先剖开胆囊,从胆囊腔内找到胆囊管开口内外结合进行处理,或通过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明确肝外胆道关系后再进行手术操作,对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发生有重要作用。

  胆囊切除心跳骤停的原因是一个综合因素,它与麻醉、机体本身原有疾病及手术操作密切相关。在正常状态下,病人术前即存在的心肌缺血、高血脂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等不易被临床医师所重视,一旦麻醉后胆囊切除时,心脏负荷增加,这些病易发生心跳骤停意外。年龄越大,胆囊切除心跳骤停发生率越高,这与心脏的储备功能减退有关。此外,从本文统计的国内35家医疗单位胆囊切除情况来看,心脏骤停多发生于县市级医院,而在省级以上医院及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较少见,这可能与采用的麻醉方式密切相关。由于技术原因,很多县市级医院麻醉医师乐于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而不愿采用气管插管全麻。硬膜外阻滞麻醉对病人交感神经阻滞所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迷走神经张力相对亢进,兴奋性增高。胆囊切除时,手术刺激反射性血压大幅度降低,心跳变慢,心肌缺血缺氧,极易发生心跳骤停。而气管内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干扰较轻,可充分供氧,对保护心功能有益,且一旦发生心跳骤停,便于抢救。手术操作中,在牵拉提夹胆囊时,通常术中心电图提示心率变慢,血压下降,S-T段不同程度的下降,T波变平。分离胆囊颈时更显著,提示手术操作是心跳骤停的重要原因之一。胆囊切除术中一旦发现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的关键是麻醉师及早发现循环变化和心跳骤停的先兆,迅速作出心跳骤停诊断,立即进行抢救,手术者经腹腔行心脏按压,麻醉师立即经气管插管给氧,进行正压呼吸。早期发现及时抢救成功率可达70%以上。如果麻醉者观察不细,或手术者忙于操作,对心跳骤停先兆未察觉,一旦心跳骤停,措手不及,忙乱无序,复苏失败,病人将不可避免地死亡或成为植物人。

作者: 崔健余云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