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心脏外科学

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在布加氏综合征的应用(14例报告)

来源:www.ccheart.com.cn
摘要: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致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障碍者,过去仅施以单纯缓解门脉高压的肠房或肠颈人工血管转流术,而对下腔静脉阻塞则不予处理。我们从1996年至2000年对14例此类患者行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以一期同时缓解门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报告如下。所有患者均有下腔静脉和门脉系统高压表现,如腹水(300~4800m......

点击显示 收起

张小明 汪忠镐 王仕华

       
  对于病变局限性的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目前可经介入、半介入或病变根治性切除术等方法使之得到较好疗效。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致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障碍者,过去仅施以单纯缓解门脉高压的肠房或肠颈人工血管转流术,而对下腔静脉阻塞则不予处理。我们从1996年至2000年对14例此类患者行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以一期同时缓解门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本组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0~36岁,平均28.6岁。病程从3个月至7年。所有患者均有下腔静脉和门脉系统高压表现,如腹水(300~4800ml),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及双下肢肿胀等。术前有呕血,黑便史者2例,其中1例有上消化道出血后肝昏迷史。1例原为下腔静脉隔膜,行经右心房和股静脉联合破膜扩张术后半年发现下腔静脉长段血栓形成。1例5年前行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腔房转流术后发生人工血管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1例同时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及血液高凝状态。
所有患者均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14例患者均因肝段下腔静脉血栓形成致肝静脉出口阻塞,其中12例下腔静脉完全阻塞,2例为肝段下腔静脉严重狭窄。
  2.手术方法:本组共采用3种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法。方法(1):取一直径14mm带外支持环人工血管先行肾下段下腔静脉与右心房转流术,再取一直径10mm,长约5cm的同类人工血管行肠系膜上静脉与上述腔房人工血管相连接,此法所有吻合口均为端侧吻合。本法采用11例。方法(2):取一直径14mm带外支持环人工血管,先完成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再在人工血管接近肠系膜上静脉处后壁作一长10mm纵行切口,与肠系膜上静脉作侧侧吻合,此方法仅用1例。方法(3):先行肠系膜上静脉与下腔静脉侧侧分流术,再以直径14mm带外支持环人工血管行腔房人工血管转流,应用该法2例。
  在完成转流后向人工血管内注满肝素盐水以排气,随后依次从远侧向近侧开放各阻断钳,此时淤积在门脉系统及下半身的血液即可回流右心房。在开放阻断钳前20min,需先静推20mg速尿,而在开放阻断钳同时静推0.4mg西地兰,以防发生急性右心衰。术后继续每日强心利尿治疗各2次,至术后半个月。
结果
  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时间为4~52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随访期发现方法(1)中1例术后2月2条人工血管均发生血栓形成,因大量腹水,经济条件差,仅予以行腹膜腔颈内静脉腹水转流术。另1例术后半年再度出现腹水及上消化道出血。经造影证实腔房人工血管通畅良好,但连接肠系膜上静脉及腔房人工血管的短段人工血管血栓形成,最后患者因半月内连续3次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死亡。人工血管通畅率为86%(12/14),而腔房人工血管的通畅率为93%(13/14)。其余效果良好。
  本组患者门脉压下降范围为5~26cmH2O,平均下降15.5cmH2O,术后腹水及下肢肿胀均在半月至1月左右消失,未发生急性右心功能衰竭和其它严重并发症。后期总死亡率为7% 。
讨论
   布加氏综合征有多种分型方法,汪忠镐(1)将其分为8型。对病变局限者目前我们可经介入或半介入破膜,扩张和支架置入术及病变根治性切除术等法治疗(2)。但对于隔膜下继发下腔静脉长段血栓形成,或下腔静脉原发长段血栓形成以至肝静脉及下腔静脉均回流障碍者,介入及半介入法则束手无策。 过去对于此类患者多采用肠房或肠颈人工血管转流术等单纯缓解门脉高压方法,而对于下腔静脉阻塞则置之不理。单纯缓解门脉高压方法一则患者长期肾淤血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其次双下肢肿胀,下肢经久不愈性溃疡及下肢静脉曲张和胸腹壁静脉曲张等不能解决,同样给患者造成较大的痛苦。80年代汪忠镐(1)曾尝试对3例此类患者行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但当时对于如此大量的回心血流造成急性右心功能衰竭认识不足,以至3例均在术后近期死亡。而Chapman(3)报道的4例髂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患者3例死亡。因而后来此法被摈弃。随着对急性右心功能衰竭警惕的提高,尤其中青年患者的心功能储备较好,此并发症现多可避免。故此近年我们主张中青年患者可行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并已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
  单纯的肠房或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其人工血管的五年通畅率仅为50~70%左右(1)。主要是因静脉系统血流压力低,流速慢,因而较动脉相比更易血栓形成。而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的血流既来自门脉系统,又来自下半身,如此可明显提高人工血管内的血流量,从理论上看似有可能提高人工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本组近期的人工血管总通畅率为86%,而腔房人工血管的通畅率达93%。当然 随访时日尚短,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我们14例患者共采用3种手术方式。方法(1)需两条人工血管,增加了血栓形成机会,优点是技术操作更简便,且大小人工血管之间的吻合可预先完成。后两种方法仅需一条人工血管。其中方法(2)人工血管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为侧侧吻合方式,在行人工血管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时,因人工血管的纵行切口在后方,操作更为困难;尤其此类患者的肠系膜上静脉壁极薄,行此吻合时稍不小心即可能损伤肠系膜上静脉。方法(3)则先行肠腔侧侧分流,随后再行下腔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术。从理论上看后两种方法的共同优点是仅用一条人工血管,不仅减少了费用,也减少了血栓形成机会,本组两例血栓形成者均发生于方法(1)即已说明问题。我们认为方法(3)不仅只需一条人工血管,且技术操作也不是非常困难,因而我们近期的2例均是应用此法,相信以后该法将构成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的主要方法。
  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腹水形成主要是淋巴液渗漏所致。行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需同时分离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较单纯的肠房,肠颈或腔房人工血管转流术可能造成更多的淋巴管破坏。因而术中应尽量少分离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腔静脉,只要够吻合即可。吻合完成后要尽可能严密地关闭肠系膜及后腹膜组织。本组患者术前腹水量最多者可达4800ml,但术后尚未发现有腹水持续不退者。
  总之,对于下腔静脉长段血栓致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回流障碍的中青年患者,联合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不失为一种能同时缓解门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的手术方法。其远期通畅率尚有待于进一步评价。
  

作者: 2007-7-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