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心脏外科学

细小动脉导管未闭的介入封堵治疗

来源:www.ccheart.com.cn
摘要:哈医大二院心内一科于波孙勇侯静波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5%~21%,女性是男性的2倍。以往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外科手术结扎方法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人们一直探讨应用非手术方法治疗PDA,自1967年Porstman......

点击显示 收起

哈医大二院心内一科 于波 孙勇 侯静波

         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15%~21%,女性是男性的2倍。以往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外科手术结扎方法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人们一直探讨应用非手术方法治疗PDA,自1967 年Porstman等经心导管应用泡沫塑料塞子堵塞PDA成功后,通过介入方法治疗PDA广泛开展起来。8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种方法应用于临床,除了Porstman法以外,尚有Rashkind双面伞法、Sideris纽扣式补片法、弹簧圈堵塞法、Amplatzer蘑菇伞法。前三种方法操作复杂,并发症高,临床已不应用。目前主要应用后两种方法,尤其是Amplatzer蘑菇伞法应用最广。

         PDA介入治疗适应症最窄直径为2~12mm,而对于最窄直径<2mm的PDA目前国内外无有效封堵装置,我科应用明胶海绵解决了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对3例病人成功进行了封堵(世界首例)。术后超声随访3个月均无再通,现报道如下。

    病例介绍:男性1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7岁(5-8岁)。一般情况:平素无明显不适,仅于活动后出现胸闷、气短症状。查体: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机器样连续双期杂音。心脏彩超及术中造影见: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有一极细小的未闭的动脉导管,平均宽度2mm(1-3mm)。

   封堵材料:医用明胶海绵。
患儿均采用氯胺酮麻醉,穿刺左侧股动脉及右侧股静脉、置鞘,常规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后,于近PDA处进行主动脉造影。结果示: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之间有一未闭的PDA,宽约2mm,远端纤细,血流较细小。采用左冠造影导管,在超大滑导丝指引下将造影导管尖端引入未闭的动脉导管,应用只有0.5毫米的右心导管经左冠造影导管将能被人体完全吸收的明胶海绵块推送至未闭的动脉导管内,放置15分钟,经造影证实,动脉导管已经闭合,封堵成功。

讨论
    吸收性明胶海绵,英文名称Absorbable GelatinSponge(GelatinSponge,Gelatin Foam),为白色或微黄色轻软而多孔的海绵状物,具有吸湿性,不溶于水。本品为局部止血药,呈多孔的海绵状,可吸收其本身重量的50倍水或48倍血液,吸入大量血液后,促使血小板破裂,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促凝血因子,促进血液凝固。同时本品还有支架作用,使血块不易脱落而达止血作用。本品贴敷后,1周呈胶冻状,l-2个月全部吸收,可留置体内而无抗原性,不导致过分的瘫痕组织及不良的纤维化反应,广泛应用于栓塞中、小血管,如栓塞肿瘤、血管性疾病和控制出血等。根据这一特性,结合细小PDA内压力较低,放置明胶海绵后,明胶海绵不会被血流冲走,因而选用明胶海绵封堵细小PDA理论上是可行的。本文3例病人的成功封堵,证实了这一假设。因其在体内能够自行吸收,无明显副作用。吸收后局部已形成稳定血栓,不会再通,故而能达到解剖愈合。是目前先心病治疗中唯一能够达到解剖愈合的治疗方法。

此方法的临床应用,国内外均无报导,是PDA封堵治疗的一种创新,拓展了PDA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因其操作简单、实用、疗效确切,为目前治疗细小PDA的最有效的方法,加之成本极低,经济效益可观,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 2007-7-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