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外科论文心脏外科学

支架血栓问题的最新定义及治疗对策

来源:www.ccheart.com.cn
摘要: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周玉杰贾德安支架血栓形成的最新分期定义对于支架血栓的发生,其定义为冠脉造影可见置入支架处闭塞(TIMI0-1级)并有血栓的影像特征(突出血管壁的充盈缺损)。根据支架血栓发生的时间可将其分为三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并置入支架后24小时内发生的血栓称为急性支架血栓(AcuteST)......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 周玉杰 贾德安

支架血栓形成的最新分期定义

        对于支架血栓的发生,其定义为冠脉造影可见置入支架处闭塞(TIMI 0-1级)并有血栓的影像特征(突出血管壁的充盈缺损)。确切的X线特征是管腔内有一个或多个充盈缺损,或交叉方向投照时管腔均模糊。临床可表现为患者心梗或死亡,也可表现为心肌缺血发作。根据支架血栓发生的时间可将其分为三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并置入支架后24小时内发生的血栓称为急性支架血栓(Acute ST);24小时到30天内发生的血栓称作亚急性支架血栓(SAT),这两种血栓也统称为早期血栓(Early ST)。发生在术后30天到360天的血栓称为晚期支架血栓(Late ST),而在360天后发生的血栓称为极晚期支架血栓(VLST)。

        下面这张简图可以更直观的显示支架血栓形成的各个阶段。

        由上图可以看出,在支架置入术后的任何时间点都有可能发生支架血栓事件。支架血栓一旦发生,即引起置入支架的血管狭窄,患者胸痛伴心电图缺血性改变,严重时可导致置入支架的血管闭塞,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甚至死亡。而晚期支架血栓又可导致再狭窄的发生,极晚期支架血栓还与疾病的进展和患者的预后有关。

支架血栓形成的基本要点

        早在1847年,Virchow提出了血栓形成的三要素理论,他认为内皮损伤、血流的改变和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个要素。当置入支架后,首先会撕裂内膜,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血小板被激活。释放多种活性物质,使得凝血因子活化。可见血小板在支架血栓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能及时有效控制血小板活化,即可阻止或者延缓动脉血栓的形成。

        如果支架释放不良,可导致支架贴壁不完全;另外对于长病变,如果支架不能完全覆盖病变,则在支架两端会有局限性狭窄,这些情况都会导致血管局部湍流的形成,这也是血栓形成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比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小血管长病变、多支病变及桥血管病变等,患者血液中致炎性因子较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因此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支架血栓的防治对策

        由上述可知,由于支架的置入,破坏了血管本身的正常结构,影响了正常的血流,无形中就增加了支架血栓发生的危险。而DES又会造成内皮化延迟;支架贴壁不良会改变血流状态;产生湍流;支架本身的相容性和内皮修复不全也会诱发血液的高凝状态。另外,由于目前常用DES的载体(polymer)不能降解,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增加病变血管局部慢性炎症的发生,也是造成内皮化延迟的可能因素之一。

        对于DES的支架血栓事件,临床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支架置入早期,应强化抗血小板治疗,用双联甚至三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血小板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最大程度的减少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的形成。在术前应使用负荷量: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术中还应使用肝素抗凝(70-100IU/kg),术后阿司匹林100-150mg/d终身服用,氯吡格雷75mg/d服用12月。

        2. 为预防晚期和极晚期支架血栓事件的发生,应足量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不可随意减量或停药。临床试验研究已经证明,过早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是导致支架血栓发生的首要因素。

        3. 在支架置入过程中应该注意操作技术的合理应用。支架膨胀不良(stent underexpansion)是导致支架贴壁不全的重要原因,因为在“真实世界”中,DES常常被用于复杂和需要技术性较强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支架充分释放的重要性是不能低估的。如果存在支架膨胀不良,则须使用短、耐高压的球囊进行支架后扩张,使支架充分贴靠血管壁。对于斑块负荷过重的病变,可先通过旋磨来减少斑块、扩大管腔,而不能一味通过增加球囊扩张压力来使管腔扩张,那样会使血管结构受压并诱发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对于复杂病变、临界病变应使用冠脉内超声(IVUS)来进行支架的选择并指导支架置入后扩张的进行。

        4. 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应用DES。对于再狭窄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如糖尿病、桥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3mm)能够明显获益于再狭窄的降低,因此应选择DES治疗。对于其他冠脉病变(如参考血管直径较大的单支病变)应进行价-效比的分析,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患者从DES治疗中获益。

        5. 对于复杂冠脉病变,如分叉病变的处理,应强调支架置入后球囊对吻技术(final kissing)的应用以保证主边支支架的充分贴壁,减少支架血栓事件发生的风险。对于冠脉弥漫长病变的患者,由于多层DES有可能会增加支架血栓风险,因此,如果能够使用1枚支架处理病变,应尽量避免多枚支架的重叠。

        6. 药物支架在抑制内膜增生的同时,可能使得血管内皮化过程延迟,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可降解的载体和可降解支架可能是晚期支架血栓的解决方法之一,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 但其安全性和疗效尚有待长期的临床试验证实。

        7. 如果发生支架血栓事件,应尽快进行冠脉造影,将导引导丝通过血栓,争取TIMI血流恢复。如条件允许可静脉应用血小板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如有较大血栓,可考虑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及抽吸导管,避免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如果在导管室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且患者无明显出血倾向时,首选静脉推注溶栓剂。争取开通靶血管的时间,挽救心肌。

作者: 2007-7-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