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学论文劳动与环境卫生学

理发从业人员手部接触性皮炎的防治

来源: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摘要:近年来,我院在门诊社区接诊理发从业人员手部接触性皮炎(contactdermatitis,CD)患者33例。病例为门诊、社区CD患者33例,男4例,女29例。临床表现:CD患者双手皮疹瘙痒、灼热、局部肿胀、疼痛。CD患者接触的致敏刺激物为洗发液、膏剂(即目前国内主要应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经反复多次接触后出现瘙痒,搔抓引致红斑、......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我院在门诊社区接诊理发从业人员手部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 atitis,CD)患者33例。现将发病、治疗、预防等有关内容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法

  1.病例为门诊、社区CD患者33例,男4例,女29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25岁,平均26.2岁;病程最短20 d,最长4年,平均6个月。

  2.临床表现:CD患者双手皮疹瘙痒、灼热、局部肿胀、疼痛。检查见手掌、手背、指端、指侧、指缝间,有炎性红斑、肿胀、渗出、浸渍、鳞屑角化、痂疹、皲裂(深达真皮、皮下组织 等),边界清晰,常见并发症有:真菌感染(3种类型手癣)、病毒感染(寻常疣)、细菌感染(溃疡、丹毒)等。

  3.CD患者接触的致敏刺激物为洗发液、膏剂(即目前国内主要应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经反复多次接触后出现瘙痒,搔抓引致红斑、肿胀及糜烂。

  4.CD发病调查:CD患者在理发员中以个体洗发工为主(12例)。每日洗发时间最短4 h,最长1 0 h以上。洗发每人次需10 min左右,每日洗发10~30人,均用洗发剂。CD患者工作期限,短者20 d,长者4年之多,继发症、并发症亦多。继发细菌感染者血常规、WBC计数增高。

  5.防治方法:(1)脱离接触致敏物,短暂、少量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2)避免因搔抓、肥皂水、热水烫洗导致皮损处充血,使水肿加重;(3)应避免接触外用药如高 浓度、刺激性及同分异构的化学品等;(4)依据皮损类型选择适当制剂(溶液、乳化剂、油剂、软膏等)和药物,如依照“干对干、湿对湿”的用药方法(即干燥苔癣化等慢性期皮损宜用软膏类制剂,糜烂渗出时急性期皮疹以溶液剂治疗);(5)口服抗过敏、止痒药(H1H2受体拮抗剂)。重症患者,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6)并发细菌、真菌、病毒感染时,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或在CD缓解后,进行抗真菌、抗病毒的治疗;(7)祖国医学疗法:急性炎症系湿热挟毒之症,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慢性干燥者,则以清热驱风,养阴润燥为宜。

  6.疗效评定:主要依据皮损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1)痊愈:自觉症状消失,皮疹全部消退;(2)显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消失,皮疹大部分消退(干燥、结痂、无感染体征);(3)无效:皮疹无明显改善,或虽有改善又因重复接触后复发。

  二、治疗效果与讨论

  急性(含继发感染)CD 9例:痊愈4例,显效5例。慢性(含并发症)CD24例:痊愈7例,显效16 例,无效1例。CD继发感染者治疗后血象恢复正常。

  理发从业人员特别是洗发工,由于双手长期反复接触洗涤剂[(液态和膏体洗发剂为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只应用以烷醇类R-SO3Na衍生物烷基苯磺酸(ABS)为主体成分,与发泡剂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等多种添加剂复配而得]等外因,导致皮肤严重脱脂,角层浸渍、剥蚀等体征,引发局部红肿、疼痛,对各种物理性刺激、化学制剂极为敏感,对有毒、有害刺激表现出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局部表皮出现不同程度的代谢加快、增厚,薄厚不均,牵拉力距(矩)各异,易发生折裂带;角层过度增厚、皲裂等。

作者: 赵瑾玮 2004-9-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