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于雪:炙甘草汤之君药辨析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乃因阴亏血少,心气虚弱,心失所养所致,凡因伤寒、汗、吐、下后,血气虚损所引起的脉结或代,心动心悸或虚劳肺痿咳嗽、血气两亏者,皆可用之。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日: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组成为生地黄一斤、炙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阿胶二两、麦......

点击显示 收起

  炙甘草汤所治之证乃因阴亏血少,心气虚弱,心失所养所致,凡因伤寒、汗、吐、下后,血气虚损所引起的脉结或代,心动心悸或虚劳肺痿咳嗽、血气两亏者,皆可用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日:“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其组成为生地黄一斤、炙甘草四两(炙)、生姜三两(切)、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阿胶二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子仁半升、大枣十二枚。古今学者对其君药之认识分歧颇多。

  所谓君药,李东垣《脾胃论》日:“君药分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则可以御邪除病矣。”吴茭生云:“凡用药铢两,主病为君,以十分为率,臣用七分,辅佐五六分,使以三四分,加减外法,数用辅佐,如此用度不差矣。”药物在方剂中的作用是由药物自身在方中的药力大小所决定的。药力之大小,由其自身药性及方中用量、配伍等因素而定,药力大者即为方中主帅,即《苏沈良方》中“所谓君者,主此一方”之意…。炙甘草汤所主之脉结代,心动悸,必其人气血素虚,不任风寒之贼伤而致。结脉之发,缘气血虚弱,心力不继;代脉多主虚损病;心悸乃是由于因心失滋养温运而致。治宜滋阴养血,和阳复脉。阴血亏虚和阳气虚浮是导致“心悸动,脉结代”的直接原因。其以阴血亏虚为本,《伤寒论议释》日:“心主血,脉结代,心动悸,则是血虚而真气不续也,故峻补其阴以生血,更通其阳以散寒。”炙甘草汤之要妙在于滋阴与温阳药物的有机配伍,进而达到补益气血、调和阴阳之功。

  1炙甘草为君

  认为本方以炙甘草作方名且重用,是以炙甘草为君药。炙甘草味甘性平,为甘温益气药,又配以人参等,使气充则既可生血,又可行血。钱璜在《伤寒溯源集·卷之二》言:“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熟能补中气之虚,故以为君。”丹波元简日:“《名医别录》:甘草通经脉,利血气。《证类本草》、《伤寒类要》治心悸,脉结代专主甘草,乃取乎其通经脉,利血气。此所以命方日炙甘草汤也。”《伤寒溯源集》日:“此方以炙甘草为君,故名炙甘草汤。”明代医家许宏《金镜内台方议》日:“知为真阴气虚少,阳气虚败,故以炙甘草为君。”仲景之方亦常以主药为方名,且在《伤寒论》用炙甘草的方剂中,本方四两的用量也是极大的。以此说明炙甘草的重要性。

  张氏认为,仲景所用之生地黄乃鲜地黄。炙甘草汤选用鲜地黄,是因鲜地黄滋阴血、逐血痹、填骨髓之力尤强,故虽非君药,也必须重用。若将鲜地黄除去水分,其重量恐与炙甘草相差无几。故原方生地黄用量虽重于炙甘草,亦不能称为君药。苑氏认为,炙甘草甘温,专主培土。脾土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万物之母,脾气健旺自能化生气血,应为君药。

  2生地黄为君

  认为此方中生地黄重用至一斤,应为君药。生地黄,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肺经。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医学启源》有:“生地黄气寒味苦,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神农本草经》载其“逐血痹”。唐代孙思邈认为生地可“补五脏内伤不足”,在《千金翼方》中治虚劳共19方,有三分之一用地黄,其中三分之二用生地。《名医别录》云其善能“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且滋阴养血之生地黄与温通心阳之桂枝相伍,可收气血阴阳并补之效。使阴血足币血脉充,阳气旺而心脉通,气血充足,阴阳调和,从而定悸复脉。本方配伍要旨是在补养阴血的前提下扶助阳气。岳美中曾言:“阴药非重量,则仓卒间无能生血血,假令阴阳之药平衡,则濡润不足而燥烈有余。”况生地黄除充血脉外,亦可通血脉。

  方中生地黄用量为一斤(十六两),且方中之药力大于炙草,故段氏力言生地黄为君。宫氏亦执此观点。柯琴认为,该方以生地为君,麦冬为臣,大剂峻补真阴,开后学滋阴一路,将该方视为滋阴之剂,并将其归人厥阴经方药,其日:“出补阴制阳之路,以开后学滋阴一法”。张锡纯从补肾角度来解释地黄为君之道理,即“试观方中诸药,惟生地黄重用一斤,地黄原本补肾药也,惟当时无熟地黄,多用又恐其失于寒凉,故煮之以酒七升,水八升,且酒水共十五升,而煮之减去十二升。是酒性原热,欲变生地黄之凉性为温性者,欲其温补肾脏也。盖脉之跳动在心,而脉之所以跳动有力者,实赖肾气上升与心气相济,……是炙甘草汤之用意,原以补助肾中之气化,俾其壮旺上升,以心中之气化相济救为要着也。”左季云言:“地黄分量独甲于炙甘草汤者,盖地黄之用,在其脂液能营养筋骸,筋脉干者枯者,皆能使之润泽也。故沈亮宸日:“此汤为千古养阴之主方也。”赵氏将生地黄折合今之剂量,达2229,考古今煎服方法不同,取原剂量的1/3,其量仍有749之多。金氏认为,从君药对应主证这一方剂配伍的基本理论观点来看,以补气为主而无补阴血作用的炙甘草为君药难以成立。

  3共为君药

  畅氏持二药共为君药之说。炙甘草汤用柔药补血养阴,并以刚剂益气通阳行血,两组药物刚柔相济,使阴阳两调,体现了仲景“阴阳自和,必自愈”的治疗原则。认为本方当以炙甘草、生地黄二药共为君药。

  4其他观点

  吴氏认为,方中人参的药力强劲,起效较快;炙甘草甘缓,起效虽慢,但药力持久。两药相配则有见效快,药力强劲持久。认为炙甘草汤的君药应该是人参、炙甘草。

  综上所述,炙甘草汤证之病机为心之阴阳气血受,以阴血亏虚为根本。治宜滋养阴血为主。使其血复常,营气得行,卫气得通。本方养阴复脉,贵在滋补血之中寓有宣通阳气之法,为补阴通阳法的代表。故笔者认为,炙甘草汤当以生地黄为君,其理有三:一者,炙甘草汤证之病机乃以阴血亏虚为要;其二,方中以生地黄用量较多;再者,方中麦门冬、麻仁、阿胶之属相伍必彰生地黄之力。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