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3 3例

来源: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摘要:眩晕多见于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以空间或体位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以痰浊中阻等型眩晕较为多见,我院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3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均为我院200年月至20......

点击显示 收起

  眩晕多见于平衡系统(视觉、本体感觉、前庭系统)功能障碍,以空间或体位定位障碍的运动错觉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临床以痰浊中阻等型眩晕较为多见,我院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3例痰浊中阻型眩晕患者均为我院200年月至200年月的门诊患者,均符合痰浊中阻型眩晕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6(28~75)岁;病程1个月~10年,均有反复发作病史;33例中高血压病患者15例、颈椎病患者12例,2种疾病均见者6例。1.2临床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与方剂选用》有关眩晕的诊断标准拟定。①眩晕:自身有旋转或晃动感,或目眩,或视景物有旋转感;或自觉头晕,昏沉或晕胀不适;②有反复发作史;③辨证符合痰浊中阻证:头晕、头重如裹,伴胸脘痞闷、呕吐痰涎、少食多寐,舌质淡或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厚腻,脉象濡滑。1.3    治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为基本方加减:半夏、白术、天麻各15 g、茯苓20 g、橘皮10g、姜10 g,眩晕较重,呕吐频者加代赭石、竹茹、泽泻各15 g;脑鸣加夏枯草10 g、菖蒲lO g;心烦、失眠者加焦栀子10g、远志15 g;项强者加葛根15 g;肩部疼痛加鸡血藤20 g、桑枝15 g;湿邪中阻、清阳不升致两目不能视暗处者加苍术10 g;眼跳动加钩藤(后下)20 g、僵蚕10 g;头痛加羌活10g、川芎10 g。1剂,d,早、晚2次分服,5 d为1个疗程。除高血压病患者继续服用降血压药物外,其他患者仅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1.4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眩晕及伴随症状、体征完全消失,体位变化无眩晕感;②显效:眩晕等症状明显减轻,头微有昏沉,或头晕目眩轻微但不伴有自身及景物的旋转、晃动感,可正常生活及工作。③有效:头晕或目眩减轻,仅伴有轻微的自身或景物的旋转、晃动感,虽能坚持工作,但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④无效:头昏沉及眩晕等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结果

  33例中临床治愈23例(69.7%),其中≤1个疗程治愈者3例(9.1%)、≤2个疗程治愈者15例(45.5%)、≤3个疗程治愈者5例(15.2%)、显效者4例(12.1%)、有效者6例(18.2%),总有效率为100%。

3讨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出自《医学心悟》,用于治疗风痰眩晕。方中以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天麻化痰熄风,而止头痛,为君药。白术健脾燥湿为臣药,与半夏、天麻配伍,祛湿化痰止眩;茯苓健脾渗湿,与白术相合,为治痰之本;橘皮理气化痰;生姜调和脾胃。诸药相伍,使风熄痰消,眩晕自愈,实为标本兼治之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嘱患者注意饮食调养,忌食肥辣辛甘等食物。过度疲劳也是引起眩晕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眩晕急性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室内光线不要太强。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