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药物与临床

单味中药防治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摘要:肾小球硬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局,为不可逆性肾损害,一旦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必须依赖肾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目前对于肾小球硬化机制的研究较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有很多中医药学者进行了单味中药延缓肾小球硬化的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下面就肾小球硬化的......

点击显示 收起

    肾小球硬化是所有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最终结局,为不可逆性肾损害,一旦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必须依赖肾透析或肾移植来维持生命。目前对于肾小球硬化机制的研究较多,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有很多中医药学者进行了单味中药延缓肾小球硬化的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下面就肾小球硬化的机制及中医药防治肾小球硬化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肾小球硬化机制
    肾小球硬化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长期持续刺激肾小球,使肾小球内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促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襻闭塞和细胞外基质增多。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正常肾单位的丢失,取而代之以大量的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如胶原纤维(胶原I、Ⅲ)和纤粘连蛋白的产生和堆积,病变逐步扩展,最终肾脏功能丧失。其中常见致病因素有足细胞的损伤、炎症因子(如白介素.1、白介素-8、致肿瘤坏死因子、单核趋化因子等)、致纤维化因子[如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一B(TGF-B)、AngⅡ]等。致纤维化因子通过反复刺激肾小球内皮细胞,促使系膜细胞表型转化成肌成纤维细胞,并分泌合成不易被降解的胶原I、Ⅲ,打破了细胞外基质在肾小球内产生与降解的动态平衡,致使细胞外基质大量积聚,并取代肾小球固有细胞,导致肾小球硬化形成。还有研究表明,蛋白尿可导致肾小球上皮细胞的足突消失,大量蛋白尿还会延迟系膜细胞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继而免疫复合物沉积于系膜区,从而加速肾小球硬化。
    中医对肾小球硬化的认识
    肾小球硬化是以足细胞融合、细胞外基质积聚、肾小球与鲍曼囊粘连、小球节段硬化、毛细血管塌陷等为主要病理改变,属中医微型癥积范畴。清•林佩琴在所著的《类证治裁》中,确认癥瘕“亦犹难经之积聚而已,第无形之瘕聚,其散易,有形之癥积,其破难”,故凡通过“四诊”的宏观检测,见到或触及坚著不移的有形肿块,称为癥积。本病中癥积病机的中心环节为肾虚和血瘀。高玉伟等认为,肾小球硬化属于中医“络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为肾气不固,络虚不荣,因而导致血行迟滞、络血瘀阻、肾之封藏失职,开合失常,故发为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等症。吕仁和认为,肾小球硬化病机为瘀阻于络脉,形成微型瘕,由瘕聚渐成积。癥积久也,非活血破瘀之剂难消。
    中药防治肾小球硬化
l补虚药
1.1  黄芪  黄芪是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引起蛋白尿的常用药物之一,此外黄芪还具有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及明显的利尿作用,可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小板黏附力,减少血栓形成。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含有多糖、皂苷、黄酮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姚云祥应用黄芪注射液和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肾陛蛋白尿50例,连续用药4周后,发现治疗有效率为100%,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彭志红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慢性肾炎8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结果发现治疗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血清白蛋白得到显著提高。覃志成等通过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明显抑制AngⅡ引起的肾足细胞Ⅳ胶原纤维表达,继而可减少细胞外基质积聚,以延缓肾小球硬化及慢性肾脏病的进展。
1.2冬虫夏草冬虫夏草为传统名贵中药,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疲劳、耐缺氧、保护肝肾功能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其主要成分有核苷类、多糖类、甾醇、糖醇类、氨基酸维生素及无机元素。马瑞霞等研究虫草制剂治疗肾小球硬化大鼠,观察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治疗9周后,肾小球硬化指数明显下降,胶原Ⅳ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也减少,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mRNA表达减少。潘梦舒等研究发现冬虫夏草治疗糖尿病肾病(DKD)模型大鼠12周后,24h尿白蛋白量显著减少,肾小球肥大、肾小管变形明显减轻,足突融合、裂孔数目减少等病变明显改善,表明冬虫夏草对DKD大鼠足细胞具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nephrin和podocin蛋白的表达有关。
2活血化瘀药            
2.1  丹参丹参功善活血祛瘀,微寒而缓,能祛瘀生新而不伤正。《本草纲目》谓其“能破宿血,补新血”,乃调理血分之首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丹参酮类、酚酸类。丹参可清除氧自由基 ,使肾脏凋亡细胞减少,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活化,并可翟进成纤维细胞凋亡。闫灵芝等m应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现其能够提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血流阻力指数,可恢复和促进肾功能。马海玲等研究尿毒清联合丹红治疗高血压肾病患者,发现可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血脂、减少尿蛋白。刘煜敏等发现丹参酚酸可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B1受体的表达。
2.2桃仁桃仁为活血化瘀常用药物,具有抗凝血、抗血栓、预防肝纤维化和增强免疫力等药理作用。桃仁蛋白具有抑制炎症刺激引起的血管通透性亢进的作用。裴瑾等研究发现,桃仁油可显著改善动物的血液流变学,明显增加微循环血供。李亚文等发现,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肾小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降低系膜基质,减轻系膜细胞的增生,阻止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出现。
2.3  红花  红花含红花甙、红花黄色素,其活性成分有扩血管、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郭登洲等观察发现,红花黄色素可能部分通过降低AngⅡ含量,维持ACE、ACE2的平衡,减轻糖尿病肾病的病理损害,起到抑制。肾小球硬化、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卢勇等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肾衰竭患者,证明其可改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Ⅳ型胶原(C一Ⅳ)等各项指标。
2.4川芎川芎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等功用。现代药理发现,丹参可抗血小板凝聚,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促进纤维蛋白降解,清除自由基等作用。王虹等观察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发现川芎嗪注射液能减少蛋白尿,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延缓肾衰竭发展,且临床不良反应少,为治疗慢性肾脏病一味良药。张琳等观察川芎嗪穴位注射配合针灸治疗慢性肾脏病,发现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以及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改善。陆敏等实验研究发现,川芎嗪能明显降低Ⅲ型胶原、TGF-Bl的表达。
2.5大黄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活血化瘀、凉血止血、泻火解毒、利湿退黄、泻下通便等功效。关于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较多。刘志红等  研究发现,大黄酸可通过影响细胞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而抑制TGF-B,诱导的内皮细胞PAI-1mRNA表达以及蛋白质合成,从而对内皮细胞起到保护作用。魏群利等研究发现,大黄素可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凋亡,并与药物浓度和时间成正相关。
3虫类药
3.1僵蚕僵蚕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咸,性平,归肝、肺经,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功效。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提到僵蚕能治“瘾块”,说明本品有软坚消癥之功,且其味咸人肾,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较为适宜。赵良斌  观察虫类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发现虫类药物具有确切疗效。魏明刚常以黄芪当归合剂为基本方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方中配以芡实、金樱子等药物,重用僵蚕20~30g,对减少蛋白尿及血尿取得确切疗效。
3.2地龙地龙具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功用。现代药理学证明:地龙的水提液、冻干粉、乙醇渗漉液等均具有较强的抗凝血、促纤维蛋白溶解、抗血栓作用。马艳春等研究发现,地龙成分可显著地降低24h尿蛋白量、血尿B2微球蛋白,改善尿蛋白排泄率和肾功能。马艳春等发现,地龙有效成分抑制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的增殖,并与剂量有关,中剂量组效果最佳。
3.3水蛭水蛭性味咸、苦、平,入肾、膀胱经。张锡纯认为,水蛭能破瘀血且不伤新血,专人血分而不伤气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水蛭含氨基酸、水蛭素、微量元素等成分。水蛭素有肝素、组胺样物质以及抗血栓等成分,有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纤溶、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抗炎等作用。李琳等研究水蛭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白蛋白影响,水蛭可显著减少24h尿白蛋白,减少血清Ⅳ型胶原蛋白(IV.c)的表达,从而对起到肾脏的保护作用。顾江萍等  发现,水蛭可能通过下调内皮素-1(ET-1)水平及表达而实现减轻肾脏的高滤过、高灌注状态,调节血流动力学,抑制出球和入球小动脉由于阻力增高而导致的。肾小球硬化,对肾脏起保护作用。
4其  他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白花蛇舌草治疗肾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魏明刚应用激素配合白花蛇舌草治疗慢性。肾炎5例,3个月后尿蛋白均转阴,且无反弹。易青等观察黄芪、白花蛇舌草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蛋白、血脂及尿蛋白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中药较多,还有如人参、金樱子、莪术、高山红景天等,本文不再一一叙述。但中药复方制剂现代药理研究还不成熟,有待于学者继续努力,为人类慢性肾脏病的防治作出贡献。
作者: 谢焕亮 张小敏 刘家生 2013-9-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