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论脾虚与衰老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中医学认为,人类衰老机制主要有:阴阳失调、脏腑虚衰、精气衰竭。在论及脏腑与衰老关系时,多强调‘肾的作用,然而从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两方面看,脾胃在衰老及抗衰老过程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以下几方而简述之。1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和则人可长寿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人体脏腑器官、营卫经络、形体......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学认为,人类衰老机制主要有:阴阳失调、脏腑虚衰、精气衰竭。在论及脏腑与衰老关系时,多强调‘肾的作用,然而从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两方面看,脾胃在衰老及抗衰老过程中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以下几方而简述之。
1 脾为后天之本,脾胃和则人可长寿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人体脏腑器官、营卫经络、形体官窍,无不仰仗脾胃,元气之滋养全在脾胃,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素问·玉机真藏论》:“五脏者,皆禀气丁胃。胃者,五脏之本也……。“《灵枢·五味》:“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足,精气充盛,脏腑功能强盛,则形健神旺。中医学认为元气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肾中精气以先天之精为基础,又赖后天水谷精气的培育。脾胃之气充沛,元气得以滋养而充足,若脾胃之气受损,则元气不充。所以,元气盛衰,并非完全取决于先天禀赋,与脾胃运化水谷精气的功能密切相关。李东垣指出:“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所由生也。“《本草纲目》云:“土者万物之母,母得其养,则水火既济,木金交合,而诸邪自去,百病不生。“即脾胃健旺,元气充沛,则不受戕害,后天无伤,气血化源充足,自可益寿延年。因此,在调补脾胃、益气培本的药物中,记载有养牛延年的就有70余种。另外,据一有关人口普查的相关资料介绍,那些百岁老人几乎都有脾胃健运、升降正常、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特点。而一些学者从现代西医学的角度分析了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寿命的关系,指出蛋白质原料的来源和维牛素、微量元素的摄取,全靠胃肠道的功能,即中医所指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胃气衰则会影响它们的质和量,进而提出了阳明脉衰致老的理论。
2 脾虚化源不足.升降失常则人易衰
    中医学认为,脾主升清,胃丰降浊,脾胃是人体气运动的枢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入一旦停止,人也就死亡。《素问·六微旨大论》:“故非出入,则无以牛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故五脏六腑功能正常,脾升胃降,升清降浊,津液通调,精微得布,气机调畅,五脏通和,气血相顺,营卫不悖,规律不变,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生不息,生命旺盛,则益寿延年。否则,升降相悖或升降不足,脏腑气化失常,五脏精气升降无序,六腑浊气滞留不传,必然导致机体牛命活动失常,从而影响到营养物质的摄入、转化、输布和糟粕废物的排出,久则脏腑失养功能减退,甚至形成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堆积,而致早衰甚至死亡。许多现代学者亦对脾虚致衰老理论进行研讨,认为阳明脉衰,气血不足,脾运不健,气化失常是其病机特征,并从脾运不健致免疫功能紊乱、脾运不健致代谢功能下降、枢机不利致自由由基及其损伤作用增强等方面,在微观上将脾气虚与衰老联系起来。实验研究提示,脾虚时细胞与体液免疫均降低,而以细胞免疫降低为主;T淋巴细胞转化率及血清IgM水平显著降低16j;脾和胸腺T细胞分泌集落刺激因子下降。有学者对脾胃升清降浊理论从细胞离子转运机能与免疫机能角度进行解释,并作了细胞膜Na+、K+-ATP酶(钠泵)的研究。认为细胞膜离子泵的主动转运阳离子和营养物质,与细胞内外环境进行积极的物质交换,与中医学“升降出入”有相似之处。现代医学认为,衰老始于代谢失调,如果受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妨碍了细胞的代谢机能,则细胞的代谢功能会发生异常,使衰老进程加快。近年来的研究认为,衰老主要由机体的代谢紊乱引起,可使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脂褐质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增加,胸腺指数降低,脾指数升高。有学者从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角度,探讨脾虚证对其的影响。脾虚证(包括脾气虚证、脾阳虚证和脾阴虚证)动物模型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升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心肌、骨骼肌、肝和小肠线粒体超微结构异常;提示脾虚证与生物膜的损伤有密切关系。在对中老年人总抗氧化能力与脾虚肾虚的临床研究中发现,D-木糖排泄率随年龄上升而下降。由于D-木糖与脾虚有关,说明随着年龄增加,脾虚状态逐渐加重,中年以后发生质的变化,与人的衰老过程相符合。在总抗氧化能力下降者中,不论是总体上还是在年龄分组上,均以脾虚者为主,明显多于肾虚者;说明脾虚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为了探讨肾虚与脾虚在养生长寿中的作用,有学者以D-木糖排泄实验和SOD为指标,对同一人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健康老年人脾虚重于肾虚,衰老过程中脾虚先于肾虚。脾虚是衰老之本。事实上,脾肾二者同为中医抗衰老理论的支柱,为历代医家所并重,但因在衰老过程中脾虚较肾虚重而且先于肾虚出现,所以在中老年健康养生上,健脾优于补肾。
3延缓衰老当先从脾胃入手
    中医学关于延缓衰老、益寿延年的论述颇多,但多数是从肾立论,确立了以补肾、培补先天为抗衰老的法则。然而,单纯补肾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延缓衰老的问题,临床和文献研究中都不可忽视脾胃在缓衰延年中的作用。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保护脾胃功能是增寿抗衰的保健措施之一。如“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素问·上古天真论》)。“食饮有节”,即注意饮食调养保护脾胃运化功能。张仲景提出了卓越的“养慎”思想,在其“养慎”诸原则中,内调饮食放在首位,认为内调饮食,导引吐纳,勿令房劳,以养元气,外避寒暑,顺应四时,以慎风邪。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强调“元气乃先身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养生当实元气”;“欲实元气,当调脾胃。”李东垣这种调养脾胃以求健康长寿的思想,对中医学健脾缓衰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老年病人只要胃纳好、消化功能不衰,则获效较易。相反,即使轻症亦难达预期目的,并且许多人衰老的最早症状是胃纳减退,精血无以复续,则衰象渐进。因此,中老年人调理脾胃可谓是缓衰增寿的务本之举。
    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现代医学研究也为健脾缓衰理论提供了有力佐证。陈氏在大鼠增龄与衰老虚证的胃黏膜病理实验中观察到,在幼年一青年一老年前期,大鼠胃黏膜生长的一面~直存在,主要表现为黏膜固有层厚度一直增长。但在老年前期,胃黏膜衰老的一面已经很明显,表现为主壁细胞变性、胃体腺腺底相对厚度减少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因而认为在老年前期可能以脾虚为主。一般认为,健脾益气主要通过改善自由基代谢、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达到增强体力、改善记忆力、延缓衰老的目的。四君子汤是常用的健脾抗衰方剂,功用补气健脾。研究表明,其可明显改善衰老小鼠肝细胞超微结构,使其恢复正常状态,显著延长脾虚小鼠生命活力,增加其胸腺重量,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及升高IgM水平,促进T细胞分泌集落刺激因子,提高免疫功能。能降低实验动物血清中脂质过氧化物(LA0)和脑内单胺氧化酶(MA0一B)活力,升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具有抗自由基损伤的功能,延缓机体衰老。陈氏等还按清代宫廷方制成“清宫八仙糕”用以治疗老年脾虚,4周后不仅疲乏、腹胀、便溏等脾虚症状改善,小肠吸收功能之木糖排泄率、血清胡萝卜素浓度提高,神经系统及代谢低下等衰老症状也有不同程度改善。
    以上资料充分支持脾胃在延缓衰老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注意保护脾胃功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实乃养生之大要。而作为医生,临床用药时当慎用寒凉伤胃、滋腻碍脾之品,以防损伤脾胃功能。组方遣药当时时注意调理脾胃,使脾气健运,胃纳正常,在祛病复健的同时,又可收缓衰延年之功。

作者: 论脾虚与衰老 /font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