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从应激综合征与“基本证候”的联系探讨中 西医结合之途径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黄柄山(美国加州政府注册执照中医、针灸医生)1应激反应之简介中国医药信息应激反应乃为1963年加拿大医学家塞里氏(Hanssdye)提出的StressRespom概念,其病生变化主要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变化。一为非特异性症状,50%一75%人类疾病与应激反应机制有关。1.2病理生理的变化包括内分泌、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体液反应......

点击显示 收起

    黄柄山(美国加州政府注册执照中医、针灸医生)

    1应激反应之简介

    中国医药信息  应激反应乃为1963年加拿大医学家塞里氏(Hans sdye)提出的Stress Respom概念,其病生变化主要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变化。作者将疾病分为两组表现:一为特异性;一为非特异性症状,50%一75%人类疾病与应激反应机制有关。

    1.1病因

    包括物理化学、机械的刺激;生物学因素;机体内环境紊乱,各种疾病所致神经、体液、内分泌紊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

    1.2病理生理的变化

    包括内分泌、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及体液反应免疫系统。

    1.3应激反应三阶段(即适应综合征三阶段)

    1956年塞里提出了一个称之为GAS(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即适应证的三个阶段过程。

    警戒期:第一次出现应激原时,在一个很短时间内,人体会产生一个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内分泌的应激反应为分泌增加,包括交感—肾上腺髓质及皮质,引起人体肠胃失调、血压升高,人体会迅速做出自我保护与调解。如果防御反应有效,警戒就会消退,人体恢复正常活动。  

    抵抗期:由于第一个阶段的反应没有制止,应激仍然持续,则人体抗拒减少。反应减退而肾上腺皮质反应分泌增多,代谢升高、炎症及免疫反应减弱,胸腺、淋巴组织缩小。机体表现出适应、抵抗能力的增强。但随防御储备能力的消耗,对其他应激原的抵抗力则下降。身体会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如溃疡、动脉粥样硬化,从此身体可能减少抗拒。

    衰竭期:如果应激原非常严重,那么人体便会进一步耗尽已然储存的能量,同时应激反应减退,器官功能衰退甚至休克、死亡。

    2中医证候之研究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2.1基本证候衍变 2.1.1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①气病证候:气虚、气滞。②血病证:血虚、血瘀。③阴病证:阴虚、阴盛(痰、湿)。④阳病证:阳虚、阳盛(火热)。 2.1.2定位证候(二级证)

    举凡上述一级证兼见定位症状,即同有关脏腑定位之二级证,二级证均含有一个基本证候。如心之定位症状:心悸、脉结、失眠、多梦、神智不清等症可基于阴虚及气虚表现,形成心阴虚、心气虚等。

    2.1.3联合证

    即二级证候相互联合,如肝郁克脾、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火犯肺等。中医同一基本证在许多病种广泛存在,绝大多数中医基本证候存在于西医疾病的不同阶段中。如中医内伤头痛,有气病:气虚(心、脾、肺、肾)头痛、气滞头痛、气逆头痛;血病:有血虚(心、肝)、血瘀、血热头痛;阴病:阴虚(心、肺、肝、肾)头痛;阴盛 (湿困、痰浊)头痛;阳病:阳虚(心、脾、肾)头痛;阳盛 (火热之邪)头痛;阳亢:(如肝阳上亢)头痛等。故头痛一病均离不开气、血、阴、阳之盛衰证候。

    中医内伤发热,有气病:气虚、气滞发热;血病:血虚、瘀血发热;阴病:阴虚发热、阴盛(湿邪)化热;阳病:阳盛火热、阳虚发热。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一个中医的基本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笔者曾对脾气虚症候为主的1000例病例进行研究发现,中医病种125个,西医病种32个。由此可见基本证候在临床多发疾病广泛存在。按应激反应的观点,一般疾病由非特异症状和特异症状组成,非特异性症状即为应急反应症状,应属中医的基本证候。

    2.2中医疾病有阶段性

    内伤及外感均有初、中、后期几个阶段,内伤病、气病多在初期发生,所谓“初病在气”,而初期气病多为实证,所谓“暴病多实”,故气之实证、气滞多为第·阶段证候。按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初期警觉期应与肝郁气滞,肝胆不宁相符合。外感病第一阶段则应属卫分症(温病分类),或太阳病(伤寒分类)。发热,微恶风寒,脉弱,舌色正常或舌尖稍红,口无大渴,或有微咳、流涕、咽不适等热性病之初期症状。

    内伤病之第二阶段漫长,变化多端,如肝郁气滞进一步衍化,肝气克脾犯胃、肝阳偏亢、肝风、肝郁化火、气滞血瘀,肝郁又有脾虚,脾虚又有脾湿、水肿、痰邪,气血虚,肾气虚及胃阴虚,亦应属第二阶段之证候。

    外感病第二阶段属气分(温病分类),或少阳、阳明 (伤寒分类)。病人高热,无恶寒,口渴,舌红脉数大,出大汗。这一阶段常伴不同热病的特殊症状,如:咳吐铁锈色痰(大叶性肺炎),便脓血(痢疾),全身皮疹,扁桃腺红肿(猩红热),其他如便秘等均为第二阶段,应属应激反应之抵抗期。

    2.3中医基本证候之病生基础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由于中医基本证候的病生基础表现与应激反应的病生基础是一致的,进一步佐证了基本证候为应激综合征证候。其中肝郁,脾虚与肾虚均与应激反应密切相关,其余定位则多与特殊证候相关。

    应激反应初期警觉期与肝胆不宁、肝郁气滞有关,常表现为心悸、怔忡、焦虑、烦躁、忧虑,失眠多梦,多由应激系统肾上腺髓质兴奋分泌增加及交感神经偏亢,血浆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升高所致。还有的是由于应激原刺激蓝斑,可引起明显恐惧和焦虑反应。

    肝郁气滞病人精神抑郁、胸闷不舒、善长太息、胸胁胀满、善怒、脉弦、口苦咽干。下丘脑—脑下垂体——肾上腺(HPA)使ACrH增多,皮质释放激素(CHE)可产生情绪反应、焦虑、抑郁失控,情绪反应异常与脑边缘系统丘脑、脑干蓝斑与网状结构有关,交感神经紧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亦有关。应激系统反应常伴肌肉紧张、呼吸肌紧张、呼吸动作不匀称,而有长太息,胸闷不舒。交感神经紧张而有心率快、心悸、血压上升、脉弦、口干、口苦等。应激反应第二期抵抗期表现为肝郁气滞;进一步衍化,如:肝气犯胃,交感神经紧张,致胃胀、消化不良;肝郁化火乃肾上腺分泌增加,代谢旺盛心率加速,口干,唾液分泌减少而粘稠,手足心血管扩张而热,温度上升;肝郁气滞而肝阳偏亢经证明为血中正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气滞可伴血瘀乃由于交感神经紧张伴血粘滞度增加,微循环障碍,慢性炎症,组织增生,甚至产生肿块,这也是冲任失调常常伴有月经不调、痛经的病因。

    肝郁克牌,即肝郁气滞日久而致脾虚;脾虚是由气虚兼见脾的定位症状,气虚症状如前节所述,此乃人类几乎多数疾病一定阶段都会表现出来的症状,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种变化;而脾虚则兼见水肿、纳呆、便溏、眩晕、四肢无力,脾虚与肝郁气滞正好具有相反的机制,乃下丘脑—副交感神经过亢,交感神经功能低下,水钠潴留,消化道液体增加,胃肠蠕动加快,故有腹泻;由于全身水液潴留而四肢水肿,嗜卧,怠惰,副交感神经紧张而脉缓(心率缓、脉管舒缓)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眩晕,乃迷走神经紧张,水液潴留所致,甚至内耳迷路水肿之美尼尔综合征。

    肾气虚乃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低下尚未致严重程度,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新陈代谢低,后者属肾阳虚,为更进一步发展所致,但属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轻度减低,肾阴虚则同时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肾上腺髓质功能亢进。

    根据临床观察第三阶段即所有慢性消耗病末期,或急性病末期或休克阶段,其病生基础则与应激反应第三阶段衰竭期相符,临床上并已有甲状腺、肾上腺功能减退,代谢减低,手足逆冷导致全身系统器官功能减退、萎缩、变性等。

    3从中医证候与应激反应的关系探讨中西医理论结合

    从以上中医基本证候即应激反应的综合征,中医肝脾肾之表现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与应激反应密切关系,疾病的非特异性变化又与上述中医证候相吻合,可以科学的诠释中医基本理论知识。将有助于对中医临床表现症状及体征以现代医学来解释,有利于西医认识中医,学习中医。

    综上所述,以此作为中西医理论上结合的切人点,深入研究,将中医证候、中医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如中西医理论相参重新规划证候的标准及治疗,必将为中医发展开启新的途径,使中医搭上现代医学科学的快车。

作者: 从应激综合征与“基本证候”的联系探讨中 西医结合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